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湖赏月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生于江南水乡的人们对它可谓情有独钟.多少相思情结,多少离愁别绪,多少惆怅迷惘,多少感人情愫,都能抒发于皎洁的月光之下. 杭州是一座具有秀丽山水和浪漫情怀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东方文化名湖西湖,有中国四大月景之一的"三潭印月"、"一轮明月万顷波"的平湖秋月、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江潮,以及历代文人名士的吟咏、弹奏和传说故事,为中秋赏月文化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秋赏月会     
《友声》1994,(5)
9月21日晚,对外友协举行中秋赏月会,150多位在京的中外企业家、外交界的朋友欢聚在友好宾馆的大院内,共庆中秋佳节。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对外友协正在积极扩大与世界各国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林 《现代人事》2001,(10):41-41
月到中秋分外明。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文人墨客中秋赏月,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富有时令特色的佳联,现在读来,更令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4.
李涛 《当代广西》2007,(19):56-56
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从科学角度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正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相似文献   

5.
我最喜欢菊花台的月夜了。深蓝色的夜空,跳跃着宝石般的星星,半钩上弦月,轻轻地挂在耸起来的古塔上,远山近树,撤了一片淡淡的清辉。草地上的花儿,一朵一朵,象别致的玛瑙,放射出奇异的光,静谧中,一条条弯弯的小道,伸向没有尽头的地方。而那些深深浅浅参差不齐的灌木丛,也被镀上一层亮色。耸起的屋宇,在月色里矗立着,象一桢桢不加修饰的剪影。鸟雀子早已归  相似文献   

6.
南方 《民主与法制》2010,(10):28-29
中秋节夜晚,一对中年夫妻携手进入某学院内散步赏月,不料妻子一不小心坠入人工湖中溺水而亡。学校是相对封闭的教学科研基地,外人擅自进入发生意外,学院是否存在过错?2010年4月,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这起侵权纠纷案的终审判决。  相似文献   

7.
割礼的习俗     
每个维吾尔族男子,都要进行割礼。割礼,维吾尔族看作是一件喜事,他们叫"逊耐特托依"。割礼这天,人们在屋顶上敲起纳格拉鼓,吹起唢呐,象过节一样热闹。割礼是伊斯兰教的习俗,就是将男孩的阴茎包皮割除,这是符合卫生要求的一个好习俗。割礼的时间一般是在单月,孩子的岁数也要求是单数,如5岁或7岁。为了伤口愈合得快,不易感染,多在春秋季节进行。  相似文献   

8.
晋江习俗     
正中华大地,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悠悠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岁时节日习俗,作为其中的一种,负载着寓意奇曲的人文韵脉。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源自人们生活中的共同需要,并通过积淀形成传统礼仪、仪式、游艺等各种方式,在特定时空关系中利用物质的载体表达思想、信仰、道德等,而这些表达多以人们喜闻乐见的风俗和艺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清明习俗     
赵书 《北京观察》2014,(3):66-67
正人们在清明期间缅怀先人,沉静思索,追古怀远,知死乐生,追寻春天的希望,是一个集哀思和踏青于一体,怀念先烈和亲近自然共一时的极具中华民族浪漫情怀的节日。"清明"最初指的是节气。《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时间在农历三月间,公历在4月5日前后。清明在古代又有"植树节"、"踏青节"、"聪明节"等称谓,与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等并称为我国  相似文献   

10.
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  相似文献   

11.
福鼎习俗     
正照年每当大年夜,故乡习俗,家家户户都剪灯照年。这照年的灯分纱灯与纸灯两种。剪纱灯用的是轻纱,还染成各种颜色;剪纸灯用的是色纸。纱灯与纸灯都是用竹作的灯具和把手,中间装着烛插。张挂时,把红烛点燃。一般人家都是剪纸灯,遍屋张挂起来时,亮堂堂的。厅堂两盏纸灯是红色的,也特别大。当这两盏灯亮起来时,几桌上要斟满6杯酒、6杯茶。主人站在桌旁,口里念叨着吉祥的祝辞,喜迎"喜乐神"的到来,祈求有个好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10,(1):26-26
壮族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家庭还包制1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一年沸腾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每逢佳节倍思亲,台湾同胞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与福建省仅一水之隔的祖国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均与中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族男性出门时,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女性则要戴头巾。男的参加送葬或"乃孜尔"(丧后宴)则一定要戴帽,否则被认为不礼貌或不尊重对方。同时参加喜庆活动也要戴帽子。这种习俗,被维吾尔族看成是一种美德。由于地区、职业和年龄的差异,维吾尔族的帽子也变化多样,所以帽子也是辨别维吾尔族人的籍贯、职业和年龄的重要依据。维吾尔族的帽子有三种,即皮帽、单帽和花帽,总称为"巴西克依木"。每种帽子的地区性也很强,例如花帽,  相似文献   

15.
<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热闹的新年,在爆竹声的伴随下来到人间,各种过年习俗让人意犹未尽。而大师们的过年习俗,则更让人如嚼橄榄,回味无穷。老舍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对北京的过年习俗记忆犹新。在老舍印象中,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他在《北京的春节》中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要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  相似文献   

16.
赵立生 《两岸关系》2006,(10):60-60
祭月月光纸与兔儿爷。有记载称,中秋节的起源来自古代帝王在八月十五祭月的习俗。在民间,后来也渐渐有了这种风气。在明清时代,祭月的供品中,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必须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一种叫“月光纸”的东西,上面绘有月光照耀菩萨,下面绘有月亮宫殿,有一兔人站立在那里捣药。祭月后即将月光纸焚烧。拜月清朝流传一句话:“男不拜月”。所以拜月就成了妇女的专利,家中的主妇忙着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没事干。中秋节前几天,街市上都会卖一种专供儿童祭月用的“兔儿爷”。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以泥土塑造成兔首人身,坐着的姿势如人状…  相似文献   

17.
春节,俗称“过大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热闹、庆祝时间最长的传统节日。 洛阳民间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之说。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起,便时不时可听到鞭炮声,春节的味道愈来愈浓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老百姓认为灶王爷(俗称老灶爷)是一家之主,掌全家祸福,每年在这一天上天之前一定要清点所在人家的人数,有几个人回来时就会带回几份福禄,所以在外工作的人一般都要在该日之前回家祭灶,并且照例要烙“祭灶饼”、吃“糊嘴麻糖”,以图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祭灶时要鸣放鞭炮,并将旧…  相似文献   

18.
元旦杀鸡送亲朋:马达加斯加在元旦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并把鸡尾送给自己的老人,把鸡腿送给弟妹及朋友,表示对老人的敬意和对亲朋的友爱。 深更半夜吃葡萄:西班牙人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响一下钟,必须吃下去一颗,要连续吃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大吉大利。  相似文献   

19.
当你走进“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你不仅可以领略到热带风光的秀丽,而且会看到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里,100多个民族,300多个部族,其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异彩纷呈,绘织成了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画卷,令人叹为观止。现择其精彩的几“幅’奉献给读者。一、艳丽多采的服饰印尼人衣着丰富多采,但最为流行的传统服装是“巴迪克”(花布制成的衬衫)和“纱笼”。在印尼,男女都穿“纱笼”,色彩多样,鲜艳夺目。尤其是妇女,身着半担胸部、轻薄如纱、无领长袖、长及臀部的花上衣,腰束“纱笼”花裙,肩披斑斓多彩的披肩,在热带秀丽风…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3)
<正>不同时期自大陆移民而来的台湾人民,过年习俗也大多保存祖先的规矩,但仍有一小部分因地制宜,却也展现台湾在文化融合上独特的包容特性,造就多元的民俗地域风貌,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丰富色彩的节庆。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日这天,台湾百姓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猪、羊、鸡、鸭、鱼之类禽畜海鲜,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烧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而从这天起,过年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