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尔·考茨基是第二国际主要的领袖和理论家。他作为曾经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学生,在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诚然,在他的一生中,也有过许多错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考茨基此人就一无是处了。在考茨基留下的大量论著里,其中确有不少理论观点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有价值的,很值得人们对之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就考茨基关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策略思想方面,作一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唐鹏 《桂海论丛》2003,19(2):59-61
考茨基最先提出灌输概念的说法是错误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分别先于考茨基提出和使用过灌输概念.  相似文献   

3.
卡尔·考茨基在堕落为机会主义者之前曾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写了大量文章、论著,通俗、生动地阐释、宣传马克思主义。由于这方面的突出贡献,考茨基成为第二国际的著名理论家和思想领袖。列宁对他的这些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当考茨基“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时,“他的一系列极为重要的著作和声明将永远是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列宁全集》第23卷第26页)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是考茨基论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生产的发展、产品的分配以及精神产品生产等诸多方面都有过许多论述。这些论述集中在《爱尔福特纲领解说》(1892)和《社会革命》(1902年初版、1906年再版)两本著作中,其中一些观点是颇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4.
在俄国革命的条件和必然性上,考茨基的观点停留在对西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认知和认同的水平上。按照考茨基的观点,东方国家包括俄国都不能和不要进行革命。列宁的思想则超越了对西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认同水平。面对落后的俄国,列宁提出了有利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比较考茨基和列宁关于"民主"的思想,前者违背和抛弃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后者继承和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前者未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说话,后者从俄国的实际出发,本着维护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提出主张并进行实践;前者提出的观点包含极其荒谬的内容,后者则是科学的和有利于推进革命实践的。  相似文献   

5.
赵珊  李文全  乐亮伟 《传承》2015,(1):69-71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使用"灌输"概念,但在一些著作中阐述了有关"灌输"的重要思想。考茨基正式提出"灌输"概念,并初步构建了"灌输"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灌输思想,借鉴了考茨基的灌输理论,并从俄国革命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和现实问题出发,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灌输理论。列宁的灌输理论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考茨基在《伦理与唯物史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两部著作中均对康德哲学、伦理学有过较为全面的批判性分析,其内容包括从哲学史视野定位康德哲学,对康德哲学的系统批判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唯物史观的相关论述。系统梳理这些内容可以发现,它们既体现了考茨基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历史观的"捍卫",同时,也直接暴露了他在实践中走向机会主义、中派路线的深层理论原因。  相似文献   

7.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两位著名的理论家考茨基和卢森堡在如何认识俄国十月革命性质的问题上存在着理论差别。考茨基从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一般先决条件出发,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卢森堡通过对俄国革命起因及其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十月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领导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之基础》是考茨基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和方法来理解宗教问题的重要著作.该著作突出了阶级分析方法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作用的基本原理.但是,此书也显示出考茨基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存在断章取义现象,对辩证法的理解尚有欠缺之处.此外,受西方传统历史观的影响,该著作在展开论述的过程中表现出孤立、静止的思维倾向,割裂了唯物史观的内部联系而暴露出历史循环论和庸俗生产力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考茨基是第二国际最富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其最重要的论著是1927年出版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近年来,对这位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颇具争议的思想人物,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和热情逐渐升温,对其理论成就和历史地位评价也更趋理性客观。本文试图对国内外学界迄今有关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研究做出梳理和综述,以期为更深入地发掘其思想遗产提供背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反思,使我们常常要回顾苏联十月革命前后列宁与考茨基等第二国际的理论家的那场争论:如何说明苏联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十月革命胜利前后,考茨基等第二国际的理论家喋喋不休地对布尔什维克提出责难,说俄国“还没有成长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地步”,“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乌托邦”,通常的说法是“乌有之乡”、“不能实现的幻想”,“空想”。这种说法影响深远,以致一些同志一听到“空想社会主义”就认为只是空想。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呢?下面的材料值得参考。我们知道,“乌托邦”这个词,是莫尔首先用来称呼他那惊世骇俗的佳作的。他撰写此书的目的,考茨基作了详尽的考证和深刻的论断。考茨基认为:莫尔是个严肃正直的人,他绝不会写游戏之作,而是和马基雅弗利的《君主论》、伊拉斯莫斯的《君王宝鉴》一样,是一部“指点君王应当怎样治理国家”的书,其特殊目的是“通过它来影响英国的政府和宪法。”考茨基还举出许多当代评论家的论述,说:“这些评论家都把《乌托邦》看作是写给国家执政者的一部如何治国安邦的书。”考茨  相似文献   

12.
在晚年的总结性巨著《唯物主义历史观》中,考茨基透过达尔文主义和实证主义等理论的透视镜,通过与经济决定论的辨识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内涵,而这些实际上回答的是马克思主义怎样继续走入当代的问题。考茨基在通俗化、体系化、具体化马克思主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不过他思想中的达尔文主义和实证主义等倾向,严重影响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翻译和转述,也造成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范式的分化,为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形态向多维的次生形态的转变提供较为关键性的助力。  相似文献   

13.
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与卢森堡主要围绕着要不要发动十月革命以及如何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展开了交锋与论辩。在要不要革命是问题上,两者得出了完全对立的结论;而在如何推进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两者是"批判与批评"的关系,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但不同是主调。两者之所以得出如此不同的结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理解,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解,即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只有正本清源,回归文本,站在历史和逻辑的视角,还原论争历史才能给出合乎实际的结论和判断。在这个意义上,探究考茨基和卢森堡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论争,对于把握两者的理论实质,抵制与戳穿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客观理性厘清考茨基和卢森堡的思想理论本质、关系及其历史地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考茨基贬低无产阶级专政在马克思学说中的地位,说马克思没有"详细地指出他是怎样设想这个专政的",意即马克思不重视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他还歪曲马克思的学说,说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从"纯粹民主中必然产生出来的状态"。列宁高度评价无产阶级专政在马克思学说中的地位,说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之点",是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考茨基完全否定实践中的无产阶级专政,认为这个专政在实践中必将变成"对无产阶级的专政"。列宁则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对敌人的"最奋勇的和最无情的战争",是消灭资产阶级的武器。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创立、发展和捍卫丁马克思主义哲学,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可是,从伯恩施坦、考茨基到现代西方学者,都对恩格斯哲学思想进行了歪曲和攻击,鼓吹所谓恩格斯反对马克思。今天,在纪念恩格斯诞辰170周年时,我们有责任对那些奇谈怪论进行批驳,以捍卫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与马克思的历史观作对比,考茨基摘录《〈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关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经典性的表述",分别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第三分册和第五分册里逐句进行分析。第三分册主要从"社会静力学"角度切入,通过分析经济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常态关系,展现社会结构的一般机制;第五分册则重点从"社会动力学"角度切入,主要通过分析社会发展动力,展现社会发展的动态图景。在考茨基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就是论述社会发展动力与规律的社会动力学,以及阐释社会基本结构的社会静力学。  相似文献   

17.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之所以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与列宁善于汲取他人的优秀理论成果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第二国际的卡·考茨基和罗莎·卢森堡以及俄国民粹主义革命派都对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共同构成了列宁党内民主思想形成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8.
<正>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是列宁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斯之后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同第二国际伯恩施坦、考茨基机会主义及其在俄国的变种经济派、孟什维克等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坚持  相似文献   

19.
试论艺术典型的倾向性李健对艺术典型的倾向性这一问题的解答,目前尚无定论。但是就艺术典型存在倾向性这一事实的本身来说,几乎是人所共认的了。马列主义的经典作家也一再指出,艺术作品必须有倾向性。恩格斯在1885年11月26日致敏·考茨基的信中说:“我决不反...  相似文献   

20.
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围绕“人的基本属性、人与历史规律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等三个问题阐述了他对“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的基本认识.这一认识中体现出的进化论、折衷主义和机械论倾向较大地制约了孝茨基对“个人历史作用”问题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