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玉光 《实践》2007,(8):46-47
长调民歌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是站在人类文化大背景下,用更为长远和宏大的视野,对长调民歌独特价值给予权威性认定,彰显了长调民歌以及以长调民歌作为典型表达形式的蒙古族文化,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6,(10)
正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在京揭晓。在参评的309部作品和12名译者中共有24部作品和3名译者获奖,其中我区有三位作家榜上有名,分别为蒙古族作家乌·宝音乌力吉的作品《信仰树》(蒙古文)获长篇小说奖;特·官布扎布的作品《蒙古密码》(蒙古文)获散文奖;马英的蒙古文译汉文作品《鄂尔多斯1943》获翻译奖。获奖的三位蒙古族作家,曾先后获得过自治区文学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7,(9)
正鄂尔多斯婚礼起源于成吉思汗时代,已经流传了700多年,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风格和情趣,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如今,来伊金霍洛旗的游  相似文献   

4.
正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根据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音乐形态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自治区50周年大庆献礼项目之一的大型舞蹈诗《鄂尔多斯情情》,已完成了全部编排任务,于4月6-8日在伊盟举行汇报演出并召开审定研讨会。《鄂尔多斯情情》运用鄂尔多斯蒙古族在礼仪上所有的蓝、白、黄、绿、红等色调,采用舞蹈诗的形式,以浓郁的风土人情及现实生活描绘了母亲与儿女们的深情,热情歌颂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表达了鄂尔多斯人对母亲的真挚感情;表现了鄂尔多斯人热爱祖国、热爱故乡、建设家园,在祖国温暖怀抱里过着幸福生活的深刻立意;展示了跨入新世纪的鄂尔多斯人的精神风貌和鄂尔多斯美好灿烂的明天。在富定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6,(10)
正素有"金沙之城"美誉的奈曼旗地处通辽市西南部,这里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资源富集。近年来,奈曼旗致力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推介和文化品牌的打造,从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到奈曼版画,一个个文化品牌,在这里闪耀着光芒。"诺恩吉雅"民族文化传承舞台"老哈河水长又长,岸边的骏马拖着缰。美丽的姑娘诺恩吉雅,出嫁到遥远的地方……"这首情真意切的蒙古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5,(9)
<正>七月的草原,寄托了多少人的向往。依托第十届全国民运会召开的契机,热情好客的鄂尔多斯人迎来尊贵的宾客,在美丽、凉爽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由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主办的蒙古源流首届"一带一路"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暨2015蒙古源流草原狂欢季如期召开。7月26日至28日,蒙古源流首届"一带一路"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在伊金霍洛  相似文献   

8.
民歌     
我区素有“歌乡”的美称。浩如烟海的蒙古民歌更是充分体现了北疆草原各族人民豪放豁达、热情开朗的性格,名全国。 蒙古民歌主要分长调和短调民歌。长调民歌一般用蒙语演唱,多流行于广大牧区,人们对它十分熟悉,《赞歌》当年曾风糜一时,而今仍具魅力的《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等都是以长调民歌为基础而创作的。 蒙古族的长调民歌有极浓厚的民族特点,它的节奏舒缓自由,节拍字少腔长,曲调高亢悠远。锡林郭勒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高亢辽远,行腔自由,阿拉善盟的长调民歌则节奏缓慢,察哈尔的民歌是一种长调与小调混合的民歌,鄂尔多斯高原…  相似文献   

9.
民歌、民俗与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民族有一首古老的民歌,歌名叫做“黑骏马”,歌中吟唱的主题,是一个蒙古骑手寻找他妹妹的过程。这是一个古朴而苍凉的故事。作家张承志以这首民歌作为引子,写下了一篇同题小说《黑骏马》(载《十月》1982年第6期)。在这篇小说里,张承志对蒙古民歌的起源进行了深深的思索,并作出了他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8,(6)
正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是举世闻名的萨拉乌苏文化发祥地,是"河套人"的故乡和"独贵龙"运动的发祥地,是全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之一,也是"中国苏力德文化之乡""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之乡""中国鄂尔多斯歌舞之乡"和"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萨冈彻辰、贺希格巴图等文学巨匠在这里著书立说,留下了《蒙古源流》等  相似文献   

11.
孟荣涛 《实践》2014,(5):48-49
<正>历史上,众多游牧民族的文化在额济纳草原交融碰撞,最终形成了土尔扈特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文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尔扈特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危机。2010年,额济纳旗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如何更大限度地保留土尔扈特蒙古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促进土尔扈特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为推动土尔扈特蒙古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核心问题。土尔扈特蒙古族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  相似文献   

12.
李轶飞 《党史纵览》2010,(12):14-19
出生于蒙古族家庭的乌兰夫,是我党早期党员,曾到苏联学习和工作,后前往蒙古族地区从事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13.
李军平 《实践》2009,(7):54-54
鄂尔多斯是蒙古古部名,意为"宫帐,宫廷的守护者",因蒙古鄂尔多斯部人居河套而得名.秦汉之时为"河南地",明代称之为"河套".由于鄂尔多斯地区北有黄河和阴山之天险,西有黄河和贺兰山之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6,(9)
正七月的草原大地芬芳吐蕊,辽阔的鄂尔多斯碧野千里。7月20日,"天隆杯"第二届鄂尔多斯体育文化旅游周开幕式在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举行。本次活动由内蒙古广纳会展有限公司、鄂尔多斯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内蒙古广纳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青年联合会、鄂尔多斯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承办,神东天隆集团总冠名。市委常委、伊金霍洛旗旗委书记尚志强,市政协副主席孙树华,市体育局局长屈明,市旅游局副局长孙永华,市文新广电局副调研员、演出服务中心主任陆  相似文献   

15.
那仁满达 《实践》2016,(4):41-42
正近年来,苏尼特左旗紧紧围绕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努力将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旗经济发展支柱和特色产业,打造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的新引擎。我旗先后被国家和自治区命名为"中国蒙古族德格苏之乡""中国蒙古族塔穆嘎文化之乡""内蒙古乌兰依德文化之乡""中国蒙古族沙嘎文化传承基地"和"内蒙古观赏石宝玉石基地暨肉石之乡"。  相似文献   

16.
正蒙古马是蒙古族人民最亲密的朋友,它深深地融入了蒙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之中。锡林郭勒盟在文化建设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依托丰富的马业资源,匠心打造了大型室内实景剧《蒙古马》,旨在中国马都树立起一部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族文化演艺剧目,成为锡林郭勒的城市名片,更好地扩大中国马都和锡林郭勒草原品牌的影响力,全面展示蒙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6,(5)
正蒙古族刺绣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手工技艺,使用彩色丝线、棉线,驼绒线、牛筋、马尾鬃等绣线,通过绣、贴、堆、剁等各种技法,在绸、布、羊毛毡、牛皮底子上绣出各种粗犷美丽的图案,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月22日,为期一个月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刺绣项目研习班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开班,来自内蒙古各地的60位旗县级以上传承人在研习期间,各  相似文献   

18.
乌云塔娜 《实践》2010,(10):53-54
<正>蒙古族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游牧文化艺术。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是游牧文化中最为夺目的乐章,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具有旋律舒展、字少腔长、起伏连绵、豪放自如、一泻千里的审美感。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以蒙古人特有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的活化石,集中地体现了蒙古族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及其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薄音湖 《实践》2010,(1):54-54
由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政府赞助,义都合两格任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蒙古民族通史》,全书五卷六册.二百万言,详尽地描述了蒙古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20.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不落长江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天上的鸿雁从北往南飞,是为了躲避北方的寒冷。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这首源自蒙古高原、响彻大江南北的蒙古民歌就是《嘎达梅林》。清朝末年,腐朽的政府实施"移民实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