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54年7月26日,我突然收到一封中央办公厅寄来的信.拆开一看,十分熟悉的刚劲、潇洒的毛笔字跳入眼帘:“沈阳,东北军区直属公安八十六团政治委员任寿武同志……”落款“毛泽东”.我一连看了几遍,热泪夺眶而出,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延安,回到了毛主席身边.我是1941年6月由延安中央军委总政警卫排警卫班长调往延安中央局毛主席警卫排任警卫班长的.后来,又当毛主席的特务员,跟随毛主席作警卫并兼收发文件、电报、报纸和其它事务.至1943年底调离,我在毛主席身边前后工作达3年多时间.其间,充分领略了这位与人民群众时刻心连心的时代伟人的风采,切身感受到了这个特殊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暖.  相似文献   

2.
彭学明 《学习导报》2014,(12):60-61
桑木扁担轻又轻,我挑担茶叶出山村,乡亲们问我哪里去,北京城里看亲人。/桑木扁担轻又轻,我挑担茶叶上北京,你要问我是哪来的客,湘西古丈种茶人。/桑木扁担轻又轻,千里送茶情意深,香茶献给毛主席,都说我是幸福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讲述的是湖南湘西古丈县几位茶农给毛主席寄茶叶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1958年清明节前。那时,漫山遍野的茶叶吐着新芽、泛着新绿,古丈县古阳镇思源桥村(原红星大队)的几位年轻的土家族茶农,也像春天的新茶发着新芽、漫着新绿。他们怀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毛主席的深厚感情,精心炒制了十斤一芽一叶的明前茶,湘西人叫社茶,寄给了毛主席,还特别在茶叶里夹了一封情深意切的信,以表达土家族儿女对毛主席的爱。  相似文献   

3.
正1969年五一节的夜晚,天安门广场华灯璀璨,人民群众载歌载舞,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和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们,与首都各界群众共庆五一国际劳动节。那时,我国与阿尔巴尼亚有特殊的友好关系,毛主席率中央政治局常委们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并以空前的礼遇,在城楼上接见新到任的阿尔巴尼亚驻华特命全权大使罗博。当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和外宾准备按礼宾规格正式合影时,外交部的有关官员包括我这个译员都自动闪开了。此刻,我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毛主席突然向我使了个眼  相似文献   

4.
肖丽 《党史纵横》2001,(7):35-35
1959年,我们沈阳军区歌舞团在北京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在怀仁堂的小舞厅里,毛主席观看了《蝶恋花》片段“桂花舞”,我有幸参加了演出。 演出结束后,我们围应在毛主席身边。舞曲响起,毛主席起身拉着我的手说,我们跳舞吧,我当时又兴奋又紧张,毛主席一边跳舞一边和我唠家常,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说叫程桂珍,接着又补充说这个名字有点旧。毛主席亲切地说:“小同志,你就叫程万里吧。”随后,又问我家在哪里,兄妹几个,我忙回答,“我家住丹东,旧社会可苦了,现在生活好了,我们全家永远感谢毛主席。”接着我又说,我家姊…  相似文献   

5.
1949年3月,在北京西苑机场,“塔山英雄团”的勇士们,接受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检阅。在塔山战斗中荣获了毛泽东奖章的姜世发心里真不知怎么高兴才好,因为毛主席走在他的面前,特别向他敬礼表示慰问。他心里默默地想着:我戴上了毛泽东奖章就很光荣,想不到又看见毛主席,毛主席还给我敬礼,我是多么光荣啊!我坚决努力干,打过长江去,在解放江南战役中再立功,以我的实际行动来回答毛主席!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三年二月,毛主席巡视长江中下游各省。二月二十日来到了安庆。晚上九点多钟,毛主席乘坐的军舰洛阳号,在安庆江面中心停泊。当时我是安庆地委书记。毛主席派随行人员要我到舰上去。当我在舰上见到毛主席时,我的心情很激动。毛主席叫我坐下,给了我一支香烟并给点着了火,亲切的问我是哪里人,年纪多大,什么时候参加工作,什么时候担任现在职务等。毛主席平易近人和亲切的谈  相似文献   

7.
我出生于河北省定县一个普普通通的贫苦农民家庭。幸运的是,在1957年19岁的时候,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中央警卫团的一名警卫战士。在“文化大革命”中,从1967年10月起,我又被选拔为江青的秘书,一直到1973年6月。由于在这样的岗位上工作,我多次幸福地零距离接触到毛主席,和毛主席交谈,其情其景,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8.
2010年第12期《新湘评论》讲了一则故事:1941年元旦,在延安中央医院工作的金茂岳医生领着9岁上小学的儿子小德崇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拜年,其间从毛主席那里得到了一件新年礼物——红绸面的笔记本。小德崇十分高兴,还要请毛主席在笔记本上题字。题什么字合适呢?毛主席就问他":那你喜欢什么呢?"小德崇回答:"我喜欢玩。"毛主席笑着又问: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主席接受斯诺采访时,多次谈到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投了关键的一票,支持了他的革命路线。王稼祥在同斯诺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要说我在遵义会议上第一个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是个功绩的话,这首先是毛主席对我教育、启发的结果。长征开始,毛主席有病坐担架,和我同行,每当到宿营地休息时,经常在一起交谈.我向毛主席坦率地表示了对当前形势的忧虑,毛主席很赞同我的看法,并针  相似文献   

10.
时光如梭,往事如烟。40年前毛主席接见了我,他的音容犹现在眼前。我曾经先后两次在长沙见到毛主席,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是1956年,我还在宁乡县任县委第一书记的那一次,毛主席在专列上召开的座谈会。毛主席曾两次过问宁乡县的情况,第一次是1949年,  相似文献   

11.
1949年,我作为毛主席的贴身卫士,有幸参加了开国大典。跟随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仪式,晚上又在天安门观看烟火,我始终在毛主席身边。领袖的风采,壮丽的场面,深深地印在脑海,常常浮现在眼前,令人激动,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2.
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的手又厚又大又软和,两三天我都舍不得洗手 为了将“文革”推向高潮,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第一次接见红卫兵。苏燕燕所在的师院附中和北大附中、人大附中、清华附中、石油附中一起成为红卫兵的发祥地。1966年8月17日,苏燕燕等几大附中的红卫兵作为保卫人员,提前进驻中山公园,他们只知道毛主席要接见全国红卫兵代表,并没想到自己能上天安门,能近距离地见到毛主席。  相似文献   

13.
李敏结婚时,我同她开玩笑,毛主席听了哈哈大笑。当李敏、李讷、毛远新等毛主席的子女亲戚在中南海居住时,我们卫士组要派出专人负责他们的日常生活。毛主席多次对我说过:“毛岸青没有了母亲,毛远新失去了父亲,刘思齐失去了丈夫,李敏虽然有母亲,但又不在他身边,我和江青与孩子又不常见面,有时候一个星期在一起吃一顿饭,他们也需要关心呀!你们要好好照顾他们。”毛主席的孩子对我们都很尊重,经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戴过的盔式太阳帽王衡在《重庆谈判》这部纪实性历史影片中,我又一次看到毛主席头戴盔式太阳帽的雄伟英姿,使我回忆起当年在重庆《新华日报》社工作时,亲闻毛主席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情景。现在已有不少人知道,这顶盔式帽是周恩来同志送给毛主席的,然而很少有...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和才溪乡调查80周年。此时.我更加怀念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因为.我和毛主席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我是在他的指引下从上杭才溪出来干革命的.是在他的教诲下成长为一名共和国将军的。每当回忆起主席对我的亲切关怀和谆谆教导.我就感到十分幸福和自豪。我已98岁。曾9次荣幸地见到了毛主席.其中5次受到了主席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16.
我叫黄维立,家住洮南市福顺乡,今年63岁。“大帮轰”那阵子,我当过生产队长和村干部,说实话,那时汗没少流,力没少出,可日子却过得挺清苦。自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承包了3公顷责任田,又领孩子们办了个砖厂,日子过得就像含糖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可要说真正过上小康生活,还得从我种辣椒开始算起。 建市场,办公司,做“龙头” 福顺乡种辣椒有些年头了,但过去由于市场信息不灵,又没有形成规模,农民种的辣椒只好以低价卖给小商小贩。从1996年开始,辣椒销售开始走俏,经济效益看好,大伙儿种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延安琐忆     
葛瑜 《广东党史》2000,(1):29-31
在八年抗战中,我有幸长期生活、工作在延安,在党中央首长周围。中央首长平易近人,与群众平等、友爱、和谐、一体的关系,桩桩件件,感人至深。 在主席家做客 1940年,19岁的我是延安女子大学的学员。一天,和我一起入党宣誓的同班同学黄肖潜(徐特立的外孙女)邀我说:咱们到毛主席家去玩好不好?我说,当然好。于是兴奋地随她就走。她和毛主席很熟,喊毛主席为“伯伯”,而在我心中,毛主席是领袖,是人民的救星。见到毛主席既兴奋又紧张,我只知瞪大眼睛望着毛主席,竟不知说什么好。主席用他巨大而温暖的手摸着我的头顶问:你是…  相似文献   

18.
转眼间,我离开毛主席身边已经整整40年了。可岁月的流逝抹不掉我对毛主席的深深思念。多少次,在梦里我又回到了主席的身边,回到了我魂牵梦萦的13年。在毛主席身边的13年,是我一生中最值得记忆、最充实、最重要的时光,我的青春、我的理想都已融化在这13年中。毛主席访问苏联回国,在沈阳住了三天。这短短的三天,成了我一生的转折! 1949年9月,找被调导沈阳文化宾馆(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担任招待员,那时我刚15岁。在这以前,我在大  相似文献   

19.
早就听说我居住的沈阳城有一位在延安给毛主席当过保卫参谋,在重庆办事处给周恩来当过副官,重庆谈判时又是毛主席副官的传奇人物,他就是已离职休养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车船部副部长蒋泽民同志。一个雪花飘落的日子,笔者叩开了蒋老的家门。这位年愈八旬,仍显身材伟岸、英气十足的老军人,向我讲述了他50多年革命生涯中那最最难忘的日子…… 义勇军被打散后,不甘当亡国奴的他,决定去关内找“朱毛”当红军。然而,阴差阳错却使他违心地当了伪军……几年后,他竟意外地当上了毛主席的保卫参谋  相似文献   

20.
我叫陈云莲,今年43岁,1991年7月入党,是榆树市太安乡太安村前二号屯的农民。 不怕大家笑话,别看我人不起眼,外号就有仨:一个是“陈辣椒”;一个是“陈调度”;还有一个是“陈民政”。 群众管我叫“陈辣椒”,是因为我这几年一直鼓捣辣椒。靠种辣椒,先富了自个家,又富了我们屯,还富了我们乡和其他乡镇的100多户农民。 提起种辣椒,小孩没娘——说来话长。1983年,农村实行了大包干,我种地收入了几千块钱,家里人都知足得没法。可我觉着光靠种粮食富不哪去,总琢磨种点来钱的。1985年底,电视里播了一条广告:黑龙江省望奎县青椒大王蔡景学,种青椒收入好几十万元,现在办班传技术。我一听,就到望奎学习了6天。回来以后,我就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