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境遇,呼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中国正是基于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视角将和而不同思想运用到外交理念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路线,表达了和而不同思想的当代诉求。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论述过自己的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但是从其言行之中已经可以看到形成了一种新的执政理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就意味着对于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自觉.共产党执政搞建设,就要求稳定、求团结、求发展.而稳定、团结和发展既要靠领导者的为公为民的执政理念,也要有坚强而又灵活大度的执政能力,更要靠民主法制的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应当是其最为基本的精神.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一系列对内对外的方针政策,都体现了这种精神.在执政理念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不仅继承,而且有着不少新的发展.江泽民明确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并且创造性地运用到处理国际关系和其他许多重大问题上.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处处充满着贵和、重和、"以和为贵"的思想,"和谐文化"正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之一,对当今时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的意义是什么?"和"字出现得很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西周末年的史伯最早阐释了"和"的内涵,他说,金木水火土相配合,就能生成万事万物;五味相调和,就能做出佳肴;六种音律相协和,就能产生音乐,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论,可以从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论语》)中找到线索。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经济规模和社会结构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统一战线思想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在吸收了中国的"大一统"思想、"和而不同"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思想理论,科学地解决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系列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西周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史伯曾经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著名论说。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这是古代先哲关于"和而不同"思想的最早论述。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在借鉴传统"和而不同"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求同存异"思想.这种"求同存异"思想在处理矛盾时将寻求共同基础、保留意见分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等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并成功地运用于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实践之中,取得了卓越成绩,显示了周恩来高超的领导艺术与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依然存在着某些不尽人意之处,高校德育教育活动似乎陷入了某种"僵化范式"的困境中。从立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缺憾,树立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和而不同"、"扶弱济贫"、"公平正义"之价值理念,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崭新思路,借以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实现,不仅是现实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早在远古西周末年,我们的先人就提出了“和”与“同”的思想,认为“同”的事物存在着“异”,“异”的事物也存在着“同”。春秋晚期,孔子把“和”、“同”的思想应用到待人处事和朝政管理,明确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进而在对待法治与德教的关系上提出了“宽猛相  相似文献   

10.
“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千百年来,“和而不同”或者“不同而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思想,一直是人们在其所处群体中和谐共处的操作准则。无独有偶,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也提出了一句至理名言:“对立造成和谐。”二者异曲同工的思想耦合向世人昭示:即使在现代物质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创造班子的和谐氛围,仍具有重要意义。“和而不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整体的和谐在于个性的耦合。“和”就是事物的和谐,“不同…  相似文献   

11.
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依然存在着某些不尽人意之处,高校德育教育活动似乎陷入了某种"僵化范式"的困境中.从立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缺憾,树立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和而不同"、"扶弱济贫"、"公平正义"之价值理念,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崭新思路,借以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实现,不仅是现实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徐明远 《湘潮》2013,(8):42-43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蕴涵着丰富的政治合作的思想。孔子的政治合作思想主要以"仁"为核心,同时兼顾诚信和用礼,本着"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执中"的方法,旨在构建"和而不同"的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既继承了中华民族“和”文化的精粹,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在对三代领导集体执政兴国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做出深刻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出、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有深远的思想理论渊源。一、中华民族”和”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早在公元前七世纪,伯阳父(又称史伯,周幽王时的太史)同郑桓公谈论西周末年政局时,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光辉命题,…  相似文献   

14.
和谐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重要价值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渊源深远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传统的文化内涵则是提升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效果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三个传统精神文化来源进一步深化和阐释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分别是和谐之境界——"天人合一"思想、和谐之方法——"中庸不倚"思想、和谐之原则——"和而不同"思想。  相似文献   

15.
高德明 《求实》2008,1(2):32-34
在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理想,蕴含着公平仁义、稳定有序、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世界和平的大同梦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中的古代哲学和美学的核心"和而不同"与"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以及延续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理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文化资源、哲学智慧和伦理启示,为党和国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统筹兼顾的执政理念和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凝聚改革共识必须贯彻一种"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承认差异、个性的前提下寻求共同利益。凝聚改革共识,必然会使人民的合理利益诉求在改革进程中得到充分彰显,必然能为改革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7.
“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之一,今天它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中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又面临矛盾凸显问题的解决。“和而不同”的思想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梅桑榆 《唯实》2007,(6):94
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语,在强调“思想统一“的时代,只能被当作谬理来批判.近来,大约与创建和谐社会有关,从文人学者到国家领导人,均有对“和而不同“一语内涵的诠释和其重要性的阐述,并大力提倡之,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然而,我观其文章语录,只是侧重于对“和而不同“的解释与提倡,对“同而不和“这种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却较少述及,故撰文聊补其阙.……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文化的诉求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20.
早在公元前的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思想家、贤相晏子就提出了自己的"和而不同"观。《晏子春秋》有两处记载了晏子关于"和而不同"的阐述: 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如?"曰:"大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成。今据也甘君也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