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资多元化与企业业绩的关系成为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热点问题,投资多元化是促进业绩增长还是有损于企业价值在我国仍然存在争议。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提出投资多元化与企业业绩的理论假设,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531家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业绩与投资多元化水平呈现正相关,但二者显著关系较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上市公司投资多元化水平的增加,上市公司业绩先降后升关系存在,但是并不显著,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国有资产质量上,上市公司已成为优良资产的富区,同时上市公司也成为中国人投资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投资结构优化是扩大区域有效投资,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集中关注并实证调研了浙江省119家境内上市公司的区域投资、产业投资和投资意向等现状,分析了浙江省境内上市公司投资存在的问题,并从提升政府服务、强化要素供给、投资信息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上市公司投资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国有资产质量上,上市公司已成为优良资产的富区,同时上市公司也成为中国人投资的主要领域。但也不可否认,在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上市公司内部违规现象严重,有的上市公司因各种违规问题而受到证监委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查处,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虚增业绩,大肆“圈钱”,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为  相似文献   

5.
王娇 《湘潮》2007,(12)
在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情况下,QFII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增量资金的流入、改变市场结构和资金供求,有利于我国股价结构的调整,引导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趋于理性化,有利于稳定我国的证券市场、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以及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实现有序、稳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投资过热的原因剖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投资过热主要由投资效率太低、地方政府的“企业化”行为突出、需求对投资的拉动以及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造成。因此,应从调控宏观经济、改革金融投资体制、规范政府行为等方面入手,使中国经济保持稳健、有序的增长步伐。  相似文献   

7.
缑延红 《发展论坛》2001,(10):32-32
当一家公司从它的当期业务中开始获得现金流量时,它就要做出选择,是把它继续进行投资,还是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这一问题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论,也在实际上对我国股市产生着影响。从海外市场来看,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分红派息是投资者获取回报最直接最稳定的方式。绝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现金红利为利润分配方式,而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每年派发现金的数量很少。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从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两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从上市公司看,1美国的上市公司中个人股较多,政府和法人占的比例较低。无论大小股东都非常关心股价。对于大…  相似文献   

8.
《企业党建》2012,(12):3-3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呜认为,首先.经济转型将为激活经济增长动力创造条件。这一轮经济增速放缓.既受到周期性调整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原有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转型,就要改变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对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9.
扩大内需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然而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却过度依赖投资和外部需求,消费不足特别是拥有9亿多人口、潜力巨大的广大农村,人均日消费不足5元,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为实现经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9,(8):33-34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是靠“三驾马车”来拉动的:一是消费、二是投资、三是出口。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的出口形势愈加严峻,出口下滑已成定局。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央决定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以期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改变一直以来过度依赖投资、消费需求不足、消费率低下的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维持我国宏观经济多年高速运行的过程中,投资、消费和出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但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投资、出口的迅速增加和消费的过度萎缩。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均遇到严峻考验,贸易保护主义也势必会有所抬头以保护本国经济发展,对于我国而言,  相似文献   

12.
“后危机时代”扩大内需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危机影响深化的背景下,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将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理性选择。投资和消费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两大要素,但经济增长不能过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政府应通过增加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消费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它们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效益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我国投资率不断攀升,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拉动,已经形成了供大于求的格局。这种失衡状况如不尽快改变,将会造成大批生产能力闲置,并由此带  相似文献   

14.
一、对工业产业过度进入的认识与评价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中央集权体制。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后 ,中央向地方政府逐步下放经济管理权 ,向企业下放生产经营权 ,价格机制也开始在经济活动中发挥资源配置作用。这一时期由于市场需求在同一时期集中到来 ,诱使大量中小企业广泛过度进入价高利好的行业 ,迅速形成了改革初期工业加工业重复投资的资源配置格局,这一时期以家电产业的过度进入最为典型。家电产业是适宜大批量专业化生产 ,且技术要求较高的组装型制造业 ,其必要资本壁垒、经济规模壁垒、产品差别与技术壁垒均较高。然而这一时期我国…  相似文献   

15.
股票估值就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以及股市整体的内在价值在股市交易中是否得到合理体现所做出的判断和估量。估值对于进行价值投资,有效控制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等具有重要作用。政策、资金、上市公司业绩、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是估值的基本依据。市盈率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和现金流贴现模型等是估值的基本方法。本文从内在价值的基本框架和科学性出发,以估值为基础进行价值投资判断.倡导价值投资,避免价格投机。论文的研究方法对于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是具有长远应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王长龙  齐燕铭 《求实》2005,(Z1):123
房地产具有不可移动、不易分割、价格昂贵等特点,这使得房地产投资金额巨大,资产流动性差,容易引起房地产投资风险的过度集中和形成资金缺口,因而房地产业的发展与房地产金融业的成长密切相关,而房地产投资基金又是房地产金融的重要内容,所以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发展会对我国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A股市场正处于剧烈的调整之中,关于调整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其本质的原因却被忽视了,那就是A股市场的估值严重偏离了股市正常的投资价值范围.股市高估值的形成,一是与我国股市制度不健全、市场建设不完善有关,二是由于受到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中国股市正处在新兴加转轨阶段,制度和市场建设还十分不完善.除了在宏观上加速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加大上市公司治理力度外,从微观上要着重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加速更多质地优良的公司上市;要通过各种措施建立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机制.  相似文献   

18.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最重要的核心,董事会特征影响公司治理,进而影响公司投资多元化行为。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提出董事会特征与企业多元化的理论假设,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531家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总体多元化显著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多元化正相关;两职分离设置与企业多元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董事激励与企业多元化程度呈负相关,但是并不显著,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两年,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出现了局部经济过热的势头,这里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些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不规范是个重要原因。在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热衷于投资扩张,偏好粗放型增长仍是个较普遍的现象,这也是我们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分析一下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状况,地方政府投资增长中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一是规模上求大,外延过度扩张的势头强劲不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具有不可移动、不易分割、价格昂贵等特点,这使得房地产投资金额巨大,资产流动性差,容易引起房地产投资风险的过度集中和形成资金缺口,因而房地产业的发展与房地产金融业的成长密切相关,而房地产投资基金又是房地产金融的重要内容,所以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发展会对我国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内容1.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概念。房地产投资基金(REITs)属于产业投资基金的一种,是对房地产证券和房地产项目开发进行的直接或间接投资。房地产投资基金是以房地产业为投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