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国有企业实行内部职工持股的公司制改造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让每一个职工真实地拥有一定份额的资产,以强化职工对企业的关切度。可是,劳动者同时作为企业资产的股东,其权益最终必须体现在按资分配上。这样,企业内部就必然存在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两种分配方式。对此,党的十五大报告已明确指出:“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但现在人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是,在公有制企业里实行按资分配是否也属于剥削行为?长期以来,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按资分配就是剥削。…  相似文献   

2.
健全三方协调机制: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学习月刊》2010,(8):42-43
一、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状况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劳动者、企业和政府是参与初次分配的三类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常用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解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状况。按收入法核算的GDP可细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种要素收入。其中,劳动者报酬是劳动者所得、生产税净额是政府所得、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是企业所得.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要分配收入首先必须创造财富。广大劳动者生产创造的财富。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规模。为了有利于财富创造和社会和谐。决定收入分配的最主要依据,应该是劳动贡献的大小。有利于财富创造的收入分配,还必须有利于社会和谐,应该把社会和谐作为收入分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石春海 《唯实》2008,(1):91-93
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当前中国社会的公正集中表现在人们承担的改革成本与财富分配上。恰如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所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为此,报告强调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程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并且作出重要政策调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5.
倪春华 《世纪桥》2008,(11):58-59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6.
竺光 《奋斗》2006,(9):50-54
今年2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报告称,当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已经较大,与之对应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合理值的上限0.4左右。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一组数字表明,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仅仅分配了全部国民收入或消费额的4.7%,而仅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却占据了全部国民收入或消费额的50%。也就是说,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  相似文献   

7.
规范行业分配秩序的关键是强化政府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行业收入分配不规范问题多年来,我国分配秩序非常不规范,最突出的又是行业分配秩序不规范。1.行业收入差距严重脱离劳动差距和经营差距。由于国有单位间劳动者流动性差和行业分配政策不统一,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由于分配失控,收入水平与国有资产控制能力成正比。这造成不同单位收入差距十分悬殊,而且这种差距与行业间经济效益、劳动强度和劳动复杂程度差别没有直接关系。一些地区的垄断性行业及一些行政性事业单位的收入和住房等福利高得令人咋舌。高收入行业的职位消费和腐败现象也高于其他行业。2.行业性分配秩…  相似文献   

8.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不但有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消除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现象,而且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人力资本”概念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规范,但是这一思想值得借鉴。通过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既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缓解劳资紧张关系,也有利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从而有助于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逐步地迈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9.
黄倩 《新长征》2006,(12):50-50
当前,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而小学及以下的占40%;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把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05,(3):57-59
经济学家们往往把国民收入总量比喻成“蛋糕”.而把收入分配比喻成“切蛋糕”。“蛋糕”的切割和分配是个变量.切多切少、切大切小、怎样分配很有讲究。改革开放前.由于“蛋糕”小.而且是平均分,人们心理比较平衡,相安无事。改革开放后.随着“蛋糕”不断增大,特别是由于切“蛋糕”的方法有所改革.“蛋糕”切割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合理切割方法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一个时期出现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现象就难以避免。面对这种状况.一些人感到心里很不平衡.甚至对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开始表示怀疑: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呢?  相似文献   

11.
93.怎样看待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对党的建设的影响 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对党的建设有很大影响。 当前,传统的劳动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出现了多样化趋势。改革开放前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单一,传统的劳动制度,一是国家对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实行“统包统配”,用行政办法把劳动者分配到企事业单位;二是劳动者与企业保持终身固定的劳动关系。这种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其弊端也非常明显,必然要被新的劳动就业制度取代。改革开放以来,在就业制度方面,实行了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  相似文献   

12.
《支部生活(山东)》2009,(4):F0002-F0002
朱刘街道位于昌乐县东部,面积50.9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人口5.2万,是一个以煤化工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工业区。2008年,街道区域内实现财政收入4.2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0与亿元,利税9.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4%、78.7%和83.2%;  相似文献   

13.
对于当前中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种种矛盾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分配差距.主要是指分配的结果。另一是分配不公.指的是对造成分配不平等结果原因的判断。这两个问题.存在于所有经济体制和所有发展阶段。有所不同的是.在当前的中国.分配差距往往与分配不公高度关联。而分配不公.又与现实收入分配秩序的不太规范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4.
对于当前中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种种矛盾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分配差距.主要是指分配的结果。另一是分配不公.指的是对造成分配不平等结果原因的判断。这两个问题.存在于所有经济体制和所有发展阶段。有所不同的是.在当前的中国.分配差距往往与分配不公高度关联。而分配不公.又与现实收入分配秩序的不太规范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屈风顺 《求贤》2009,(12):48-49
当前,企业面临应对市场冲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多种压力,职工体制身份的转变,收入分配的变化,竞争压力的加大,使得其思想变化更具有开放性、社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而职工思想状况又关系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只有在每一步改革的同时,不断加强对职工思想教育和正确引导,才能形成构建和谐企业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因此,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6.
当前,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而深化国企分配制度改革是整顿分配秩序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应该尽快理顺企业内部各种不同身份职工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合理科学、有升有降的职工薪酬调节、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扩大。具体表现为:1.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大。从居民收入总量看,1978年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总量占34.05%,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总量占65.95%,而同期人口结构是城镇人口占17.92%,农村人口占82.08%。到1996年,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总量占49.81%,农村为50.19%,同期人口结构是城镇人口占28.14%,农村人口占71.86%。城镇居民收入总量的增长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998年高出1.5个百分点。2.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1995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差距分别为1745元和2027元。预计到2000年还将上升。3.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大。据有关专家调查,人均年收人较高的航空、邮电通讯、计算机应用等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可以是纺织业、公交业的数倍。4.不同所有制职工之间收人差距大。三资企业、乡镇企  相似文献   

18.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株洲市从1986年开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政革,经过10年的探索和完善,养老保险的“安全网”已覆盖了全市所有不同经济形式企业、不同用工形式的劳动者,形成了全方位统筹、一体化管理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目前,全市有787家国有企业的19.9万名在职职工和54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保险面达100%;有783家集体所有制单位的7.28万名谷职职工和巴问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保险面亦达到99%。11986年,株洲市委、市政府开始进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一是在保险范围上,先国有企业后其他企业,先固定职工后其它形式职工。1986年7月,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