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何会宁 《求索》2012,(8):188-19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各种思想观念、文化体系的总体表征,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气派与民族气质。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共同的理论之基和实践之源,两者的诸多契合点启示我们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学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飞 《理论月刊》2010,(4):21-24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后,理论界围绕相关问题展开一系列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关于选择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如何有效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面临的新课题,有效的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便可以使其获得更为自主和灵活的发展空间,所以要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借鉴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马克思思想彼此交流、相互融合、共同进步的过程。分析网络时代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影响力、覆盖面及实效性,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人们的主流意识。更好地净化网络环境,建立健康的网络文化,才能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冯皓 《人民论坛》2012,(36):218-2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紧密联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理论创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实践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桥梁;具体施行中,要坚持思想与事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创新性文化环境,提高创新主体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标 《湖湘论坛》2010,23(4):22-27
毛泽东总结和提炼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范式,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真正达到成熟阶段。这种基本范式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基本范式具体又表现为:科学化,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普遍性真理并用之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实践化,在实践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通俗化,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建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范式的引导和规范下,解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大规模地、有序地开展。这些基本范式至今仍是我们开展大众化所遵循的经典模式和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6.
陈方刘 《岭南学刊》2010,(2):25-28,129
总结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至少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在内容上,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结合起来;二是在对象上,要以农民为主;三是在学科上,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四是在形式上,要使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五是在手段上,要实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李广东  李广艳 《传承》2011,(3):4-5,9
中国共产党诞生近九十年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从政治与文化、传统与现实、内容与形式、灌输与接受等多个层面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大众化效果。总结这些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谐发展必须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为出发点,结合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与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具体价值体现,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要想真正实现大众化,就一定要走进和回归现实生活。运用更有效的传播方式,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积极融入到中国文化中来,进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新时期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和根本路径。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新创造;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  相似文献   

11.
綦玉帅  夏东民 《前沿》2011,(10):47-49
只有主观价值评价标准与客观价值评价标准相符合,人民群众才能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正确的评价。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评价的客观标准主要体现为"四个是否",即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否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否坚持人民群众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地位;是否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传播学的视域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一个单向度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而是一个双向的文化选择与互动的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从本土文化的视域看,它既是一个中国文化如何选择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内化过程;从外来文化的视域看,它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如何适应中国文化而融合创新的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的任务,我们必须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化客体和文化主体的双重角色和地位,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才能有效超越两种文化差异所产生的文化阻滞力,真正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  相似文献   

13.
<正> 谓中国化,从内容上讲,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具有“中国特性”、“中国特点”,从形式上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这突出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在对我国传统文化扬弃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文化中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结合起来上。所谓现实化,则是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党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有机结合,使干部群众易于领会到哲学对于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现实意义。所谓通俗化,就是在语言形式方面,善于集中大众化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内外因互动,以及社会矛盾、生活境域和接受心理的总体性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及新的要求。当前阻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有信仰危机、环境驱动和理论困境等多种深层次的原因。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构建互动协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文化语境。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始终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重估、扬弃和整合。当前中国处在新的文化冲突与整合期,回顾历史,总结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批判融合的成功经验,能够为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理论主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在场决定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应注重丰富发展传统文化并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内外因互动,以及社会矛盾、生活境域和接受心理的总体性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及新的要求。当前阻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有信仰危机、环境驱动和理论困境等多种深层次的原因。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构建互动协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智广元 《前沿》2012,(11):61-63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需要文化滋养是其逻辑诉求。它不仅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以落实、贯彻与执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且需要西方科学文化的滋养,以落实、贯彻和执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革命性精神及其时代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关注时代主题,贴近生活实际;注重比较与鉴别;重视发挥哲学的方法论功能;区分层次与对象,对症下药;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的哲理,等等.借鉴这些历史经验,不仅能够促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也有助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寇军 《前沿》2010,(11):47-49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把理论传播的规律性与当代中国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需要结合起来。党的政策实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也是人民群众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来源。党的政策创新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机理上存在一致性。完善人民群众的政策参与,可以促进人民群众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也可以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