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1世纪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在这一世纪佛教将肩负着什么样的历史使命,佛教界大都在思考,湖北省佛教代表人士认为,中国佛教有今天的昌隆,赵朴老高举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旗帜,力倡“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功不可没。本文试从“人间佛教”的文化底蕴看佛教在21世纪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警察圈套"之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警察圈套”是美国刑法合法辩护中的一项内容。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利用“警察圈套”来侦破案件的情况。从刑罚的目的———预防犯罪与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刑法公正性的角度看 ,“警察圈套”背离了现代司法、侦查活动的公正价值 ,有损于政府的威信。因此 ,“警察圈套”的合法性值得质疑  相似文献   

3.
广东佛教目前已进入稳定、正常的发展时期,宗教活动渐趋正常,自养能力大大增强,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软件”建设,佛学教育正兴起热潮。广东佛教发展呈现两方面的特点:大力倡导“人间佛教”,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与海外佛教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广东佛教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后辈僧才的任务仍未完全解决;佛学教育亟待规范化、系统化;寺庵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封建迷信活动仍未完全禁止,解决这些问题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广东宗教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佛教自创立始便与“慈善”结下不解之缘.佛教在山西兴起于东汉,发展于北魏,鼎盛于隋唐,绵延于宋元明清,以五台山为中心,逐渐成为全国佛教传播的重点区域之一.佛教的传人,唤起了人们的信仰,推动了古代山西佛教慈善的发展.这一时期,山西佛教界人士发扬“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精神,旱时祈雨,灾时布施,难时禳福,积极参与开展各种慈善活动,对古代山西社会及民生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省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试点工作已进入尾声。回顾两个月村级“学教”活动试点工作,笔者认为,抓好理论学习,是关系到村级“学教”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应该把着力点定位在改进学风上,在思想认识上,必须排除五种思想障碍。 一是要排除“关系不大”的思想。一些村级“学教”对象特别是“少、边、穷”的村干认为“学教”活动中的理论学习,主要是发达富裕地区村干的事,我们贫困山村没有集体经济,没有积累,没有腐败,学不学,与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在我国曾一度销声匿迹,人们谈“教”色变的宗教活动又以空前多样的形式活跃起来。其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令人倍加关注和议论,而其中佛教由于在中国的历史的影响久远,信徒众多,尤其是佛教在其传播过程中的中国化,使佛教在社会上有着极其深远影响,人们的言行与日常生活无不感受到佛教的存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后,佛教道德将产生什么样的社会作用,笔者愿就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广泛使用“情节”一词,并赋予它以重要地位。正确理解“情节”在区分罪与非罪,确定法定刑和宽严处罚中的立法地位和作用,对我国的刑法理论建设和刑事司法实践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开展村级班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必须准确分析村级班子、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把握村级班子、村干部与乡镇和县级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不同特点,讲求针对性,提高实效性。2001年7月,夹江县在土门乡进行了村级班子“学教”活动试点,从试点中我们体会到,开展村级班子“学教”活动要做到“五个一”:  相似文献   

9.
当前“六合彩”赌博活动越来越猖獗,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发展,成为广东省一个突出的治安问题。“六合彩”赌博活动具有形式多样化、社会化、职业化、隐蔽化及回复性非常严重等特点。对社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查禁取缔“六合彩”赌博活动应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针对其特点及屡禁不止的原因,制订对策,采取“打、防、教”相结合的措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彻底扫除“六合彩”。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海峡两岸先后涌现出两大人文思潮,即以人间佛教为标志的台湾佛教兴盛运动和以“国学热”为标志的大陆儒学复兴活动。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互为镜像,台湾人间佛教作为由传统佛教向现代佛教转化的成功案例,对大陆当代儒学的转化与创新具有宝贵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灵祐祥师是佛教禅宗沩仰宗创始人,人称沩山灵祐,其禅学思想,以“镜智”为宗要、以“无思”为禅道、以“理事不二”为中心。其禅学主要特点是圆融:圆融南禅各派、圆融南北禅。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200年间,佛教在西方的形象,前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佛教徒已从最初的异教徒,转而成为犹太-基督教传统的对话者;西方学者原先常把印度佛教、巴利佛教看成"纯粹佛教",而把汉藏佛教当作印度佛教的附庸,甚至是堕落的表现形式,现在,这种"退化史观"得到了彻底的清算;佛教在19世纪被普遍当作一种"虚无主义",但到20世纪下半叶,竟成了疗治西方社会现代性危机的思想资源。所有这些变化,正在催生欧美国家的"新佛教":注重禅修、强调参与、倡导宗教对话。  相似文献   

13.
鲁迅、柳宗元爱好佛文化,他们研究佛文化的目的,一个为了“改造国民性”,一个为了“统合儒释”。“人生即苦”、“有漏皆苦”,既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也是佛文化的重要特征。佛文化坚毅冷沉的宗教作风和苦修苦行的生活态度,都在鲁迅、柳宗元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放射出夺目的人格光辉。他们一生都在肩荷人间的痛苦,挣扎迈步,奋勇前行。通过比较不难发现,鲁迅所受的人生之苦,是为民族而受“苦”。而柳宗元所受的人生之苦,固然有为国家、为人民群众着想的成份,但比较多的关注着个人的名誉、地位、家庭等,这是时代、阶级局限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精神是人的重要存在形态,本质上是生态的存在。生态以有机关联、共生互动、辩证发展等为主要原则,是事物的普遍存在形式。精神生态是个人及其民族的本真存在,能典型地再现个人及其民族的特质。儒心、道心与佛心共同构成中国人的精神生态,三者作为生态因子的辩证互动,是“德”与“得’’矛盾的展开、发展和解决。作为安身立命的精神基地、生存发展的动力系统,儒心-道心-佛心的精神生态为中国人的生存、中华民族的进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柏林禅寺以杂志、网站、宣传橱窗、访学与弘法、影视制作等多种时尚传播方式弘扬佛教,传播"生活禅"的理念,是在当代社会中成功进行宗教传播的典型个案。尤其是连续举办的"生活禅夏令营",作为一种新型的弘法活动,独特的运作方式对青年知识分子产生了明显的吸引力及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所谓现代性佛学研究,是非以信仰取向为主的对佛学相对客观性学术论述或相关探讨。辛亥革命以后至1949年,在困难的学术条件下,中国依然涌现了一些现代性宗教研究的典范学者,如从根本上质疑一切古代中国经文翻译的正确性和系统解明异质佛教思想形成相关背景的吕澂、首开使用敦煌禅宗史料研究从达磨到神会的新禅宗史的胡适等。1949年后的台湾地区在"解严"前(1949—1987),"胡适禅学案"等即可说明现代佛教学术研究的继续;"解严"后(1987—2011),虽无再度出现如吕澂或印顺这样的研究巨人,但却有区域性佛教现代史或断代佛教社会文化史各类优秀著作相继出现。中国新佛教史的体系性建构与佛教思想的批判性诠释的百年薪火,不只没有完全断裂过,而是更善于转型和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太虚提出佛教革命,进而提出人生佛学、人生佛教,再提出人间佛教,可见人间佛教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因此,太虚"人间佛教"理念的提出是其佛教改革运动的产物,对佛教的改革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基了后来人间佛教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佛教寺院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旅游资源。佛教寺院导游既不是向游客做佛教教义内容的宗教宣传,也不是单纯向游客进行佛教造像艺术或佛教建筑艺术的解说。佛教寺院导游的真正目的是向游客介绍佛教文化。要达到这个目的,佛教寺院导游不仅要正确认识佛教,还需要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佛教理论知识作基础,以灵活的讲解方法作辅助,来不断充实自己,优化服务。  相似文献   

19.
柏林禅寺古代为禅宗著名道场,后来全面衰败。1988年以来又经历了一个迅速的复兴过程。该寺主持净慧法师认为佛教应该主动地顺应时代(契机),对旧的不合时宜的进行大胆的抛弃与改造,同时又要从传统中汲取智慧(契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活禅”修行理念。生活禅的主张、契机契理的口号实际上是佛教现代化的表现。柏林禅寺的复兴某种程度上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较好回答。这一个案对研究整个传统文化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佛教本身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以追求生死解脱为核心,却有着浓厚的入世精神和人文关怀.但是今天佛教面临着现代社会的诸多挑战,我们不得不承认佛教的命运决定于对社会的关怀,佛教的价值决定于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发挥佛教的作用,也决定着中国佛教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