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湘评论》2007,(7):20-21
泛珠合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积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对各方都有利,要搭建并利用好这个平台,注意搞好战略规划.务求实实在在的成效。”“继续实施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推动内地有关地方同香港、澳门的区域合作特别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2.
●泛珠合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积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对各方都有利,要搭建并利用好这个平台,注意搞好战略规划,务求实实在在的成效。""继续实施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推动内地有关地方同香港、澳门的区域合作特别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7,(24)
正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中国内地与港澳特区的深化合作,研究和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以香港和澳门的独特优势,提升中国的经济发展。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出席《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积极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茂松 《当代贵州》2004,(12):28-29
2004年6月初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分阶段在香港、澳门、广州举行,包括贵州在内的九省(区)省长(主席)、港、澳特首共同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向外表达加强合作的意愿。面对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一体化进程推进的浪潮,如何把握其发展趋势,扬长避短、主动应对,推动本地区更快更好地发展,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他亲自指导用这一构想先后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邓小平于1988年6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现在有一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这一大胆。新颖的设想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通过“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对于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我们认真的思考与研究。一、“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设想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1988年6月3日,邓小平在会见“九十年代的中国与世界…  相似文献   

6.
“泛珠三角”旋风乍起公元2004年6月1日。香港。这一天,一个叫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的高级别会议,在这里拉开了帷幕。会上,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省区政府主要领导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以及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等在  相似文献   

7.
《支部生活》2005,(7):34-34
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即将迎来一周年之际,4月27日至28日,泛珠区域内地9省(区)党委机关刊物首届合作会议在广州举行。各党刊负责人一致赞成依照科学发展观为泛珠区域合作与发展鼓与呼,全方位推进在编辑出版、广告发行等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中央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去年分别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英文简称CEPA.根据协议,从2004年1月1日起,273个内地税目涵盖的香港、澳门产品,符合原产地规则进入内地时,可享受零关税优惠;不迟于2006年1月1日内地将对上述273种以外的原产香港、澳门的进口货物实行零关税.同时,内地对港澳开放包括金融、旅游、会计、律师、广告、物流、贸易、批发、影视制作、房地产物业代理等18个行业的市场准入.CEPA的签订,开启了香港、澳门与内地利用制度性安排推动全方位经济合作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新湘评论》2007,(7):25-26
4年来,经过“9+2”各省区的共同努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已在多个方面得到纵深推进,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9+2”各省区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这组文章,试图通过专家、学者的视野,来谈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政策措施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澳门:泛珠延长“近融”半径澳门特区政府一直认为,加强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长远而言,必将为澳门带来重大机遇。而当地舆论也指出,无论特区政府还是企业界都不应该只看重短期效益,而必须放眼未来。基于此,澳门在参与泛珠合作中并未急功近利,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利用政府和  相似文献   

11.
公元2004年6月1日。香港。这一天,一个叫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的高级别会议,在这里拉开了帷幕。会上,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省区政府主要领导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以及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等在内的25名副部级以上官员赫然在列。据说,这是香港回归以来,迎接的省部级官员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12.
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及其南面的山仔岛和路环岛,总面积235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它东与香港遥遥相对,相距42海里;北与广东珠海陆地相连,直通内地。澳门古称“镜澳”。据文物考证,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史前时代,已有中国内地居民移居澳门;至泰朝(前221一前206)统一中国,澳门就正式划入南海郡番昌县的版图。大约在16世纪前期,当地渔民为求出海平安归来,修建了供奉海神、天妃的“天妃庙”,当地人称之为“妈阁庙”,葡文“澳门”(MACAU)的音译,即源于“妈阁”。根据史载,葡萄牙人于1488年占领印度并据为殖民地后,继续向东…  相似文献   

13.
香港、澳门与内地《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和实施,标志着香港、澳门与内地的经贸关系从民间自发合作迈向政府之间制度性合作安排的新阶段。CEPA的实施是大陆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的一种重新调整,并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福州作为与台湾一水之隔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省会中心城市,是对台贸易的前沿和重点区域。本文通过分析CEPA框架下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体制及其对榕台经贸关系的影响,探讨福州与台湾(即榕台)经贸互动合作的前景,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发展战略,是促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泛珠三角”合作正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但也蕴含着难得的机遇。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桂林市经济社会建设的又一次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区域合作优势是桂林借势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中国在WTO框架下推动CEPA实施的具体举措。本文从CEPA和《泛珠三角合作框架协议》出发,通过比较分析各区域性贸易协定项下争端解决机制的不同模式,探索建立适合泛珠三角区域的争端解决机制的必要性、可能性,为各省区真正实现《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中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CEPA对闽台经贸互动的影响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澳门与内地《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和实施,标志着香港、澳门与内地的经贸关系从民间自发合作迈向政府之间制度性合作安排的新阶段.CEPA的实施是大陆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的一种重新调整,并对两岸关系和闽台经贸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CEPA框架下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体制及其对闽台经贸合作与交往的影响和启示,在此基础上探讨闽台经贸互动合作的前景,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韩昳 《党建文汇》2002,(14):45-45
自从“香港游”的配额制被正式取消后。内地和香港旅行社即掀起价格战,各种低价团甚至声称“零团费”的旅行团纷纷出炉。所谓“零团费”,指的是“香港游”的香港地接社不向游客收取任何费用。据一位旅游业人士透露,地接社要负责内地游客的吃、住、行,平均每个人3天4晚(包括在澳门住一晚)的费用加起来至少要1000港元。但旅行社只收几百港元。“零团费”的“宰”客手法有先以低报价从内地抢到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内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日益深化,区域合作问题已是各地、各界、各行业关注的问题。文章以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例,系统探讨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研究应研究的问题,如分析研究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云南与泛珠三角区域其他省区的地域差异与地缘经济关系,云南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以及应采取的相应的对策措施等内容,从而构建区域合作研究的系统思维范式,为开展区域合作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泛珠三角区域各地以珠江水系为纽带,双边或多边的合作与交流由来已久。如今,在中央的重视和支持下,“9 2”政府共同擎起“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大旗,更加坚决地走上了互联互动、互利互惠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澳门与内地的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珠江三角洲的关系。近年来,这种关系被人们称为“金三角”。所谓“金三角”,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澳门——珠海——中山的小三角,一是指澳门——香港——广州的大三角。澳门与内地的贸易,主要是通过这两个“金三角”关系进行的。 澳门向内地进口的多为粮油食品及工业原料;出口则大部分为纺织品及神香、鞭炮、火柴、海产品等传统产品。但近年来,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均有较大变化。进口商品中工业原料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出口商品中传统产品则逐步被现代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