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农村的改革非常成功,正在完善,向广度、深度发展。现在我们主要是搞城市改革。城市改革的中心是解决企业的活力问题,使企业都活起来,企业活了,什么都好办。我们讲要搞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特征之一,就是使企业有活力,或者叫有活力的社会主义。我们就是要搞这么一个社会主义。过去很长时间,我们搞社会主义的一个教训,就是没有活力,搞得死气沉沉。  相似文献   

2.
从1978年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价格体制也在这一过程中或大或小地进行了改革调整。不可否认,价格调整曾一度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着眼于利益机制的启动(如放权让利,增强企业活力等),而实质性的配套改革并未全面展开,来自各方面的对价格改革的阻力已日益严重地暴露出来,价格改革的全部有限成果几乎侵蚀殆尽,价格改革陷入了三重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国营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骨干力量,它们的状况如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切实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我们当前的一个主要任务.企业的活力是个综合性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一般地说企业生产成本和技术改造与价格关连甚紧,对企业活力的影响也较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立足于增强企业活力,而企业活力增强与否,则是衡量经济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法码。因此,我们在改革中务必紧紧抓住这个中心,切实地为增强企业活力扫除障碍,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5.
一、实事求是地寻找搞活企业的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把搞活企业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此而殚精竭虑,夙夜筹谋,唯求其成。随着改革的深化,随着一项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和有组织的推广,企业面貌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的概念、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等都与计划经济年代大不一样了。然而,尽管企业改革已进行了20年,我们所祈求的那种企业的强活力和高效率却仍然没有普遍出现。个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有的地方和企业不是实事求是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审视自身情况,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自本期起开辟“优秀厂长谈增强企业活力”专栏,为那些立志于改革创新的企业家们提供一个论坛,欢迎大家结合企业改革的实践共同探讨怎样才能增强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7.
柴敬 《前线》1991,(11)
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过去12年中,尽管我们确立了以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为中心的改革指导思想,而且也采取了许多深化企业改革的措施,但时至今日,相当多数的国营大中型企业仍然缺乏活力,这的确是发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价格改革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前提。价格是调节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重要经济杠杆。企业作为工业生产、经济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作为市场运行的主体,是价格发生调节作用的物质载体和对象。价格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尤其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进一步改革,价格的调节作用和对企业的制约愈增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近几年来,很多企业在内部改革上都下了不少功夫,如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干部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改革、领导体制改革,等等。这些改革对于增强企业活力,调动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起了很大作用。但是,从我们接触到的一些企业看、现在的问题是:(1)就一个企业而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福建省较早地坚持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在计划、价格、投资,企业改革等领域不失时机推出各项改革措施。其中,1988年的价格改革对促进福建经济进入市场经济运行轨道具有重大意义。 在此之前,福建省的价格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改革的初始阶段(1979—1984年10月)。价格改革采取“调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社会发展活力。让社会活力与市场活力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的改革才能寻求到"最大公约数"。然而,现实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障碍,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发展活力释放。如何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改革活力,考验着各方的决心、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12.
十三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价格改革是一项最艰巨的工程,其对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不能望而却步。改革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在价格改革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并善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某些有效的价格政策,把我国的价格改革积极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3.
正微观主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激发微观经济活力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通过制度创新,可以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市场和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破除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好地释放改革红利,充分激活微观经济主体的潜力与活力。为此,应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例如,针对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政府应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克服依然存在并制约国有大型企业生机和活力的种种难题,已成为搞活国有企业的首要的核心问题。在这一问题上,马鞍山钢铁公司的股份制规范化试点工作开阔了我们的思路,为探索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马钢公司是我国十大钢铁  相似文献   

15.
思想是先导 拓宽思路 解放思想是促进扭亏增盈搞活国有企业的“基础工程”。认识的飞跃,观念的拓新,往往冲破被动的僵局,给企业注入蓬勃的活力。同样的行业、同样的城市、同样的政策条件,有的企业盈利,有的企业亏损的大量事实,以及许多条件相当的企业,由于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管理方法上的差异,企业经营状况、职工精神面貌完全不同的强烈反差,都雄辩地说明思想解放的程度与企业改革发展的深度紧紧相连。我们一定要以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针对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大胆实践,勇  相似文献   

16.
当前,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是一个热门话题,为企业、职工和各级政府所关注。工资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杠杆之一,是调动职工积极、创造性和开掘企业活力源泉的主要手段。为了适应增强企业活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需要,目前在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方面,我认为应该着重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指出:“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将为我们党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这个论点揭示了改革与党的建设的关系,指明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方向。首先,改革使我们党的正确路线得到全面落实和发展,使社会主义事业朝气勃勃、蒸蒸日上,使党的领导作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吸引力进一步扩大,这是给党的建设注入的最根本的活力。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原理告诉我们,党的建设从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党的胜利和失败、前进和后退,都同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密切相关。在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18.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强有力的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富有活力、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也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保障。在这方面,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一、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企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问题,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难题。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仅把注意力放在改革企业内部经营方式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活力”问题牵涉到诸多因素,而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邓小平同志说的“要通过改革在中国解决人治与法治的关系”。这就是说,国营大中型企业要想真正充满生机活力,必须将其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20.
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20年来价格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逐步放开由政府直接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价格体制,即“国家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说到底,就是让企业享有充分的价格决策自主权,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然而,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企业价格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日渐突出。因此,研究市场价格机制条件下如何规范企业价格行为问题,使企业正确行使价格自主权,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