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邱梦华 《党政论坛》2008,(21):47-49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打破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为弥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的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在农村改革的30年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增长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98年人口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第一次降到了10%。以下。1998年,全国出生人o1991万,从80年代以来,第一次低于2000万,而死亡率与去年基本持平。世界人口会议曾向各国提出在本世纪末将人口增长控制在1%以下的目标。中国已经提前达到了这个目标。对于长期为人口增长过快困扰的中国,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全国的青年男女自觉地响应晚婚晚育、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视、计划生育科技网络的建立与健全、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是取得这一成绩的主要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10%C以下,可以看作…  相似文献   

3.
一、本世纪末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及转移前景(一)本世纪末农村劳动力供给由于生育率下降的滞后影响,与80年代相比,农村适龄劳动人口增长的压力在90年代会有很大缓解。按中国标准计算,1982年一1989年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年均增加1427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24%。1990—1998年,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年均增长量下降到835万人,年均增长率则下降到147%。劳动适龄人口只是潜在的劳动力供给,实际需要安置的劳动力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参与李。199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参与率为82%。农村由于教育落后,参与率一般在90%。按这样的参与车计算,90年代…  相似文献   

4.
陈剑 《瞭望》1990,(15)
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的人口绝对数仍在增加。80年代的前8年,世界人口年均增加8900万人,比70年代的年均增长数多1000多万,而1989年的年净增人口数已达到9300万。据美国人口咨询局1989年4月公布的数字,1989年年中,世界人口可达52.34亿.进入90年代,世界人口接近53亿,目前世界人口正以1.8%的年增长率继续增长。到本世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打破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为弥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的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在农村改革的30年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增长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更是加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以及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研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新的一年到来,带给人们许多新的喜悦与遐想;然而我们发表的这篇《农村早婚早育的忧与思》,却充满着深深的忧虑。希望读者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关注中国的第一大难题——人口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7.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的迅速发展 9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流动出现了大规模、跨区域、长距离的引人注目现象。与80年代人口流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仅出现在城乡之间,而且出现于省区之间。具体来说,就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向东部地区的大、中城市流动,形成了规模性和浪潮式的冲击。中国流动人口在90年代步入了一个快速流动阶段。  相似文献   

8.
加快城市化 释放高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1999,(46)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认为,现在考虑任何问题一定要把城市化考虑进去,东部地区在筹划下世纪的战略布局时,同样要注意城市化这个问题。东部地区是中国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也是工业化人口最多的地区,但大部分人口没有进入城市。下一步东部要想振兴经济,往海外打只是一个方面,靠国际市场需求拉动来获得80年代、90年代上半期的那种高增长,是没有可能的,要在城市化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内需。通过城市化,发展服务产业,同时把乡镇企业大规模地向城市迁移,把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这样就可产生自己的供给和需求。…  相似文献   

9.
自80年代初开始,湖北省农业生产继连续3年递增8.7%之后,近年的发展速度已明显减慢。1986年增长3.5%,1987年只增长2.7%。对此,一些有识之士指出,无论是“政策性效应”,还是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它们的潜力终归都是有限的。真正能使湖北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的一个无限的潜力,则是在占全省人口72%的农业人口中,造就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和相当数量的专业人才,来推广应  相似文献   

10.
劳务输出又称劳务出口,是以劳动力提供劳务的形式向国外(或境外)输出,它是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已有百年的历史,但是大规模的劳务输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以欧洲、北美、中东、澳新及亚太为中心的五大热点区。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受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因素的影响,本国劳动力增长缓慢,劳动力资源匮乏,不得不从国外吸收劳动力。据资料,经合组织国家劳动力年均增长0.5%,德国甚至出现0.3%的负增长;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劳动力缺乏的现象。日本1991年短缺技术工人达300万人。新加坡近几年已输入劳动力12万人。中东地区1975年有外籍劳工200万人;自80年代起每年曾以10%的速度增长。世界发达国家对劳务的需求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仍然会居高不下,据预测,未来10年世界劳动人口将增长6亿,增长27%,其中5.7亿属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缺乏将仍然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90年代以后,国际劳务输出无论从发展规模、扩展的领域以及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来看,都表现出新的发展势态。对于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的我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发展的契机。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劳务市场的竞争,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极其特殊的国情: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总比重低,但劳动力却占世界总数的1/4。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两个巨大的转变,即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变;从指令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当前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大幅上升,下岗职工激增,在老的失业问题还没有解决时,又出现了新的失业问题,城镇实际失业人口规模已达到历史最高峰,乡村中存在着大量隐性农业剩余劳动力。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分析,造成失业的原因主要有 以下几方面: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我国是世界第一人 口大国,1998年底,人口总数达12.5亿人,其中经济活 动人口就达7.1亿。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劳 动年龄人口的高峰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明显上升,十年间上升近1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我国  相似文献   

12.
由农村就业转移增长缓慢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大约两亿多富余劳动力的长期沉积,很难通过农业和农村经济自身的增长、发展,获得具有平均社会收入水平的就业安排,从而最终脱离从社会贫困最底层向上缓慢爬行的命运,必须逐步向非农经济部门进行就业转移。之后,再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将这种就业转移逐步向工业经济圈和城市经济圈进行人口规模转移。从目前学界和政府达到的认识水平看,这恐怕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难以逾越的一个历史课题。这个历史课题,并不是起于学者研究的发现,而实际上早就由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逻辑起动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拥有11.6亿人口的大国,其中农村人口占73.7%。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主要在农村。据统计,1949年全国农村人口为44726万,1991年猛增到91000万,预计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村人口将增至111000万。因此,中国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过快增长的中国农村人口为什么屡控不止?在笔者看来,主要是由以下因素相互作用而促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世界经济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南方发展经济的条件日益恶化,南北方贫富的差距明显拉大。 这10年间,发展中国家中除了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外,南亚、中东、黑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速度都比70年代低。而且,不少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后期以来,“持续性农业”新思潮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受到国际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代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一种新战略。现代农业以其非凡的高效率为发达国家提供了丰足的食物,但是世界农业也面临着人口急剧增长、自然资源日益退化和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于是各种替代模式如有机农业、超石油农业、低投入农业、生态  相似文献   

16.
陈剑 《瞭望》1990,(52)
近期公布的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表明,80年代我国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但人口增长形势依然很严峻。更加稳健、卓有成效地继续推行人口政策,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仍是90年代一项艰巨任务。 公报提供的数据说明,目前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已得到控制。人民群众的婚姻、生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育子女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利益和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也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围绕这些新变化谈几点认识。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首先,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从5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掀起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这些国家迅速地把战争年代军事领域中的科学技术转移到国民经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存在明显的矛盾。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五、六十年代,由于对这一基本国情和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人口急剧膨胀,带来了严重的后果。70年代以来,全国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特別是党  相似文献   

19.
田江锋 《求知》2014,(8):60-61
<正>"撤社建乡"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改变了中国乡村的基层建制,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开端。这一改革对我国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重新认识这一改革历程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体、科学地认识当前农村建设相关制度的沿革和由来,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具有新的历史和现实意义。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  相似文献   

20.
翟昌民 《求知》2010,(5):6-9
<正>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实现了由人民公社体制到村民自治的根本性转换,相应地,农村权力结构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进步。但当前在村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