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政府监管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过程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行为,进一步探讨政府与企业的决策演化博弈过程。首先,建立政府监管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然后,分析政府监管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演化博弈规律,找出影响演化博弈结果的各种因素;最后,运用数值仿真探讨不同初始状态下的演化博弈过程。研究发现,政府监管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演化博弈系统既可以向理想状态演化,也可以向不理想状态演化,并通过调节参数和改变初始条件可以跳出不理想状态。针对这些研究成果,提出了提高政府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完善相关法律机制、加强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支持、降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以及建立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等对策建议,这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引导政府和企业向着理想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2.
构建政府管制与企业政治行为良性互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转型国家,还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为了适应政府环境的变化,千方百计将政府管制等外生变量转化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在政府管制中的政治行为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应对政府管制的政治行为进行了分析,进而就如何构建政府管制与企业政治行为的良性互动机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企业执行力文化为建构政府执行力文化提供着有益的启示。本文在把握企业执行力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阐述政府借鉴企业执行力文化的必要性及借鉴的原则,从而探索构建政府执行力文化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政府绩效管理的方法是源于企业,但政府的管理从根本上说是不同于企业的,因为企业是以利润作为自身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了经济效益,企业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依据.因此企业的绩效管理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的.虽然提高经济效益也是政府政绩的一个表现,但是一味的提高经济效益也存在许多弊端.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的产权转移是政府以企业产权为对象进行"产权转移交易"、以增强政府治理能力的一个过程.民间主体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交易机制,不仅获得了企业产权,同时也实现了企业扩张.在政府启动了最初的产权转移进程以后,企业获得迅速扩张的机会,企业的扩张又为更大规模的产权交易提供了可能.中国企业在20多年间发生了深刻转变,这样的制度变迁基本上是在与企业经营直接相关的企业领导人、政府和企业职工的利益博弈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企业绩效评估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分析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入手,综合比较企业绩效评估与政府绩效评估,从中得出企业绩效评估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政府补贴作为财政支出最重要的一项,一直影响着企业的成长,与此同时,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对企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从政府补贴的影响因素和补贴效果、政府行为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市场化程度与企业的发展等三个方面来看,政府补贴、市场化程度与企业成长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紧密,互为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政府环境责任的缺陷与健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蔡守秋 《河北法学》2008,26(3):17-25
政府环境责任的缺陷和不足,是环境保护领域政府失灵、环境法律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政府环境责任的缺陷主要体现在"重政府经济责任,轻政府环境责任"、"重企业环境义务和追究企业环境责任,轻政府环境义务和追究政府环境责任"、"重政府环境权力,轻政府环境义务"等八个方面。通过阐明健全政府环境责任的法理基础、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建立健全政府环境责任的体系和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为加强政府扶持资金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促进企业的效益增长,增强企业潜在的技术力量,扩大企业经济效益,加强扶持资金强大的带动效应,应针对政府扶持资金运行存在的问题,寻求政府扶持资金良好运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强化政府对企业年金管理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并论述了政府对企业年金监管的两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化政府的逻辑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聪 《行政与法》2001,(6):24-26
政府与企业作为社会系统生成的两种组织有许多共通之处,理清这些共同属性,我们政府 改革就可以从企业变革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东光 《法学》2014,(6):72-80
德国的政府投资企业具有严格的目的限制,即只有为满足公共利益之需政府才可以设立或参股私法形式的企业。在联邦公共企业管理中,财政部、主管部门、联邦审计署、政府在企业中的代表以及联邦议会等主体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与制衡,共同构成了公共企业的管理体系。公共企业审计和信息公开是其接受监督和管理的重要途径。我国可借鉴德国在公共企业监管方面的经验,通过建立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和充实人民代表大会监管权等来完善对国有企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一,西方国家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及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n政府宏观调控的领域及手段的确定,有赖于清晰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的确定.借鉴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先从了解其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时期,政府的管理对象管理内容已发生或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当政企双方的角色和地位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政企双方都必须重新确定各自的职责范围,国有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下的生存与竞争,而政府亦根据社会条件的变化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一、政企分开、转变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自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一是放权让利战略.以政策调整为主,属于政企分开的初期阶段.二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战略.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落实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三是抓大放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向两个方面转化:一是政府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之间由原来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以资产为纽带的投资者与资产经营者的关系.这种以资产为纽带的政企关系,其根本特征是政府退居国家股东的地位.二是根据中央“抓大放小”的方针,一大批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革采取租赁式或股份合作制的方式进行,使政府与这些企业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转化为甲乙双方平等的经济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5.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也不例外。它不是某个环节的改革,而是全国的改革;它不是体制上某些方面的修修补补,而是一种体制的重构,一种制度的创新。一个关键的前提是,必须建构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符合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状况和现代行政管理要求的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企业型政府模式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企业型政府并不是给政府挂一块企业的牌子,更不是完全仿效企业管理体制,而是指在政府管理活动中,突出企业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使政府象企业那样成为一个以效益为中枢而浑然一体的管理实体。企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企业化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从我国目前的行政环境来看,我国总体上还处于官僚化不足的阶段,而且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加之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特殊性,使得企业化政府在中西方行政改革中的地位不同,因此企业化政府在中国,必须要考虑本国国情,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化政府在中国的行政改革中找到生长点。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发生一起特大火灾事故。随着事故处理工作的展开,巨额赔偿成为焦点。政府是否应当担负赔偿责任,关键在于区分政府采购合同中的多重法律关系:政府与承包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合同基础上的行政委托法律关系、政府与受损公民之间的关系、行政加害给付所形成的国家赔偿法律关系等等。笔者认为,政府应当对受损公民承担国家赔偿责任。此后,如过错企业拒绝承担最终赔偿责任,政府可以通过民事诉讼向过错企业追偿。  相似文献   

18.
崔丽 《河北法学》2012,(4):168-174
在俄罗斯政府推动下,俄罗斯企业社会责任在过去近十年内出现了一个新发展。俄罗斯与中国有着类似的转型背景,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很大程度上受政府的影响,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方式。俄罗斯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政府在承担主体上注重区分不同类型企业的社会责任分层次履行、在推进主体上以政府推进为主导模式、在推进方式上注重"公私协作"等成功举措及主要经验,对于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产生的新一届政府、加大改革力度,不仅提出企业要资产重组、减员增效的改革措施,而且提出各级政府机关也要实行精兵简政,减员增效的改革措施.这一有力措施将彻底解决因冗员过多使企业产品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使各级政府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等现象.但面对大批企业下岗人员和政府分流人员,则要求社会必须建立一整套社会保障制度,以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相似文献   

20.
张正 《法人》2005,(9):98-100
在江苏徐州发生的的政府决定企业改制无效,强行恢复改制企业国有企业身份事件, 凸现政府集运动员与裁判员身份于一体的角色错位徐州厦淮汽车出租有限公司被徐州市政府办公室派出的工作人员接管9个月了。2004年10月12日,江苏省徐州市政府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恢复4年前已经改制为股份公司的徐州厦淮汽车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