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贵阳市修文县桃源八寨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为例,深入思考如何利用市郊美丽乡村建设的独特优势来推动乡村长久发展,提出以核心城市、所属城镇与市郊乡村为三个支撑点的市郊美丽乡村整体性发展模式:核心城市从政策、市场、资本、技术四个方面引领市郊美丽乡村建设;所属城镇加大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美丽乡村则从培育"新乡贤"、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乡风文明建设中来保障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表达是近年来城市公园发展的新理念,逐渐受到各界重视,是当前公园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举措,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但是相关研究还未将公园城市和乡村表达建立关联.文章立足于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意义和现实基础,探讨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风格的公园城市,为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建设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文化建设上也突出地表现为这一主要矛盾。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抓手,乡村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外发展观的演变对乡村建设有重要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发动机”在城市,但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在乡村。促进乡村建设,需要对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构建政府、市场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城市偏向的发展模式将会扭曲中国经济发展,乡村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育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之一.因为经济发展和人口组成的不同,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很多差异,乡村教师需要面对学生家庭教育相对薄弱、专业成长资源不足、工作生活负担较重等难题.乡村青年教师是乡村教育的中流砥柱,并影响着乡村教育的未来发展,因此,聚焦乡村教育的振兴,就需要着眼于乡村青年教师的成长.站在个体发展的角度,要引领其理想信念、锤炼其教育技能;站在文化建设的角度,要努力让乡村学校成为乡村教师的情感皈依、成长依靠和人生平台.  相似文献   

6.
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内生动力不足、群众参与意识不高、乡村基础措施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破解。要加强规划制度体系建设、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的根基、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短板、发展农业新兴业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财政投入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因地施策发挥特色、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推动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聊城市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以"项目扶贫"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以"扶志扶智"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以"公益服务"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以"绿色发展"助推乡村生态振兴,以"能人治村"助推乡村组织振兴,在民营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具体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弱项:党政部门的政策宣传和引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人士的理想信念需要强化,民营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乡村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需要进一步改善。深入研究"聊城模式",总结"聊城经验",对于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产业兴旺是支撑乐山市各区县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开创乐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保障。目前,乐山市在思想观念、产业结构、生产要素方面还难以适应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转变观念,科学合理编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通过"育引结合"补齐乡村人才短板,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国家和19个省份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NVivo软件对规划文本进行聚类分析,以把握战略规划的焦点与异同点。通过分析发现,各省份主要以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文本为指导,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规划文本。各省份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整体框架上,与国家层面规划大致匹配;在聚焦内容上,都以"农村""乡村"为核心,以促进乡村"建设"、乡村"文化"及乡村"产业"的发展;在评价指标上,都更加注重对"产业兴旺"与"生活富裕"评价指标的完善。同时各省份也存在立足实际但创新不足,层级清晰但权责不明等问题。因此,各省份有必要制定具有针对性与创新性的乡村振兴规划,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新思路与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时代农村教师定向培养制度,"优师计划"在发挥重点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优势的同时,也要着力实现从"城市教育本位"到"乡村教育向度"的思维转换,以此型构出新时代乡村准优秀青年教师的地方政府—师范院校—基地学校协同育人模式,具体表现在"关系契约"与"自我体验"的互动中实现乡村准青年教师的身份建构,在国家意志与个人价值的耦合中生成乡村准青年教师的乡土情怀,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体认的融合中做好乡村准青年教师的专业准备.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嵌入乡村教育知识模块,在实践教育中设立见习实习乡村基地学校,在专业发展中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双导师指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最近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流通工程",以流通促农业生产、促城乡统筹、促农村和谐.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从调研人手,狠抓规划和特色,狠抓督查和落实,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即"达成了一个共识、出台了一个实施意见、注入了一笔资金、制定了一个规划、召开了一个高规格会议、打造了一批工作亮点",在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厦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纵深推进厦门跨岛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提升厦门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有利手段。厦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经济支撑、绿化美化、文明建设、乡村善治、民生保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民素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大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持续推进产业兴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促进生态宜居;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持续促进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治理提升,持续促进治理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促进生活富裕;推进党建引领提升,持续促进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13.
乡村法治建设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巩固党的领导、净化基层政治生态、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社会秩序的变迁和公共性的流变对乡村社会的发展与治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的乡村建设面临更为复杂的情况和环境,乡村自治、乡村德治应对这些新问题、新局面显示出本身的一些不足之处.因此,通过政治维度、制度维度和文化维度三方面强化乡村法治建设,更好地实现"三治"融合,才能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4.
公园城市是生活、生态、公共、经济的融合,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人与自然、发展与绿色、城镇与乡村的协调融合,具有丰富的延展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公园城市的属性与内涵,可以从"公"、"园"、"城"、"产"这四个方面来理解。建设公园城市,是新时代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重要路径,能更好地优化城乡关系、更新城市风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新农村是我国政府今后工作的重点。乡村旅游的开发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一体化,有利于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建设和谐的乡村社区;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建设和发展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合理地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是厦门发展旅游产业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本文从厦门乡村旅游的市场特征出发,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厦门的乡村旅游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对厦门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法治乡村整体建设程度影响和制约着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中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法治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及目标任务,为法治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法治必须同行。目前,法治乡村建设依然面临许多困境: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法治方式没有成为解决问题的首选方式、法律人才缺乏等,阻碍了法治乡村建设进程。只有发挥法治的独特优势,才能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为此,必须深刻认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破解当前我国法治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探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井研县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坚持群众路线,集思广益,汇集群众智慧谋划美丽乡村;坚持群众主体,凝聚群众力量建设美丽乡村;坚持积极作为,坚信群众魄力发展美丽乡村,深刻诠释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含义,建成了"依山傍水、错落有致、配套完善、产业联动"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乡村治理6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三农"问题的不断凸显和被重视,我国乡村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为此,必须通过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法制,理顺乡村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乡村治理主体的权限和职责范围,充分发挥乡村主体多元治理的合力,以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不仅要求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更是要求实现乡村主体——农民的现代转型。在乡村主体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文化的作用至关重要。当下乡村文化存在制度、功能、内容危机等问题,而文化认同危机是其根本问题。乡村文化危机表明了乡村文化现代重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也为乡村文化的现代重建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苏南乡村文化建设也可以将此分析作为制定建设规划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