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1案例1.1案例1某地一男童被害,尸体检验时发现被害人阴茎被割掉,现场未发现被害人阴茎。案件侦破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婶婶)交代,被害人父母经常嘲笑嫌疑人只能生育女儿、不能生育儿子,致使嫌疑人非常憎恨被害人父母,故将憎恨转嫁到被害人身上,在杀害男童后割去了阴茎,以示报复。1.2案例2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案情2003年9月26日,王某在一招待所内窃得他人手机一部(该手机价值人民币260元),逃离现场时被人发现当场抓获。后侦查员在王某随身物品中义发现另4部不同类型的旧手机以及4张手机SIM卡,经查,这4部手机(共计价值人民币2130元)均是2003年6月至9月间在闵行区被窃的,并有四名证人及部分被害人分别证实王某在该4部手机失窃时曾在现场附近m现或其到现场后不久手机失窃。而王某则始终甭认到过作案现场,  相似文献   

3.
□据选择杀人时机判断选择合适的杀人时机,是犯罪分子预谋作案的一个重要方面。若杀人时机选择准确,多是熟人作案。如被害人刚存放在家中巨未即被抢劫杀害;乘被害人患病服药期间进行投毒;在被害人外出或返回途中,事先潜伏在必经路线,突然袭击等都反映出熟人作案的心理特点。□据杀人现场所处环境分析如果杀人第一现场较偏僻,被害人生前并不熟悉这一环境,在排除了被绑架协迫或拖拉到现场的情况后,多是被凶手哄骗至此;如果现场发现两人坐卧攀谈迹象或死者被害前经过精心打扮象去赴约,则更可能说明是被熟人杀害,多系因恋爱、奸情关系破裂引起杀人。□据现场物品状态分析待客住宿迹象:死者家中饭桌上若有茶水、碗筷酒菜、糖果等,有可能凶手与死者共同进餐、攀谈;据被窝、铺盖分析凶手若与死者共同住宿,可说明凶手与死者关系密切,多是朋友、同学、战友、亲戚关系等。现场物品变动变化情况:在盗窃、抢劫杀人案中,若现场翻动很乱,甚至价值高的物品未找到,说明凶手对被害人或现场不太熟;反之,作案目标特准,尤其财物存放位置隐蔽,作案人不经过仔细搜寻而  相似文献   

4.
由于性变态杀人案件的现场与一些常态人的性犯罪杀人现场、常态人杀人案件伪装现场和精神病患者杀人案件现场有相似之处,给侦查人员把握案件性质增加了难度。对案件认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与报复和奸情杀人案件现场相比较报复和奸情杀人案件现场的尸体损伤有时候也存在手段极其残忍的情景,如被害人尸体的乳房和阴部被切割掉等。但是报复和奸情杀人案件的案犯这一行为不是为了性满足,只是因为对被害人恨到了极端或者为了伪装成性变态杀人现场而为之。这两类杀人案件有一个共性特点,就是案犯与被害人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并且关系密切的占多数。报复杀人案件中,虽然也有与被害人之间互不熟悉的,如被雇佣犯罪,但是雇主与被害人之间却是相互熟悉的。况且报复杀人案件的被害者没有性别和年龄之分。而性变态杀人案件的被害人大多为女性并且多是年轻女性。与强奸杀人案件现场相比较强奸杀人案的犯罪分子施用暴力威逼、伤害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迫使对方就范而与之性交,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然而,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都没有规定撤销或者变更逮捕措施时,应告知被害人。笔者以为不妥:   首先,撤销或者变更逮捕措施时,如不告知被害人,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知情权。被害人作为诉讼参与人之一,有权利知道案件的进展情况和办案中的重大事项。逮捕措施是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就表明其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而变更甚至撤销逮捕措施,对被害人…  相似文献   

6.
刑事案无罪释放1994年6月12日,尼科尔·布朗·辛普森和她的男友兰·戈德曼在洛杉巩西部尼科尔的家中遇害。根据警方的调查。死者是在当晚10点15分左右被人用刀子刺死的,犯罪现场有搏斗的痕迹,还有一只沾有被害人血迹的黑皮手套。6月13日早晨,洛杉矾警方对距犯罪现场只有3公里的辛普森的住宅进行了搜查,结果发现了与犯罪现场手套配对另外一只,还发现沾有被害人血迹的袜子。警方还在辛普森的白色BRONCO轿车中发现被害人血迹。据此,洛杉肌警方认定辛普森有重大嫌疑并下了逮捕令,并于1995年1月23日正式对辛普森提出双重谋杀案的刑事…  相似文献   

7.
1 案例简介在一些杀人案件中 ,经常会遇到经过现场勘查和尸检后 ,仍然不能确定被害人身份的情况 ,这时可通过死者的指纹 ,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查询确定死者身份 ,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的线索。如 :某市“2 0 0 1 3 2 1”特大杀人碎尸焚尸 ,远程抛尸案件的破获就是比较成功的一例。 3月 2 1日在市邮电大厦门前路边发现二个塑料编织袋 ,里边有烧焦的尸块。由于发案现场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和杀人碎尸焚尸的严重性质 ,此案引起了各界广泛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经现场勘查确认 ,被害人是被钝器打击颜面部致死 ,后在其腰部脐上处被刀切断分解为…  相似文献   

8.
罗南宁 《政法学刊》2001,18(3):71-73
摹拟画像在18世纪发展,当前在国内外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刑侦中得到了应用。刑事案件目击者和被害人在摹拟画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其生理、心理、案件的现场环境等因素对目击者、被害人的描述有一定影响,在摹拟画象的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刑事犯罪现场尸体姿势各式各样,许多现场尸体姿势具有特殊性,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情况,譬如可以反映出被害人临死时的状态、动作,尤其是在持枪杀人案件中,被害人精神高度紧张,死后肌肉未经松弛阶段立即发生僵直、强硬、收缩并迅速转移为尸僵,将肢体固定在临死姿态,可以说,一切现场尸体姿态都蕴藏着犯罪信息。注意发现、利用尸体姿势,回溯现场情景,回溯被害人及作案人的动作,对分析  相似文献   

10.
闵建雄 《刑事技术》2015,(2):105-107
被害人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狭义的被害人学是犯罪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被害人与犯罪、被害人与案犯的互相关系。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被害人的法律地位、被害人的赔偿、被害人预防等主题,即使研究被害人与犯罪的关系,也是以深入认识犯罪为目的。在利用被害人信息为命案现场分析提供帮助以打击犯罪方面,国内外学术界关注不多,研究文献较少,比较系统地研究更少。作者根据犯罪过程中被害人与案犯互动的基本原理,结合国内命案现场分析的实践体验,试图将被害人学作为命案现场分析的重要手段。文章作者将陆续分六部分,在概述被害人学研究的基础上,借助24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旨在比较系统地构建并探讨被害人的个体身份、生活背景、人体损伤、行为反应、生活状态五个方面与命案现场分析的关系,特别是涉及作案动机和案犯刻画方面的关联价值。文章的目的是期望被害人研究能得到同行们的关注,以便进一步提高命案现场分析的准确性,为侦查破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蔡江 《刑事技术》2009,(5):58-59
近日,笔者在勘验3起入室系列盗窃案时发现现场门窗完好,门上挂锁未见破坏痕迹,可室内财物却被盗,起初以为用钥匙开锁实施盗窃,但在检验挂锁时,发现锁舌上有新鲜带状擦划痕迹,锁舌两侧锁体内壁上有2条线状擦划痕迹,认定这是压锁舌技术开锁,是利用“插片”开锁遗留的痕迹。这类技术开锁留痕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容易被被害人和侦查技术人员忽视,笔者也是第一次遇到,现结合本辖区发生的利用“插片”压锁舌技术开锁案件,对“插片”的结构、原理、遗留痕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在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近亲属,例如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一般属于检察机关的控方证人,其证言往往证实了被害人案发当天的衣着特征、生活习性、人际交往情况或者现场目击被告人侵犯被害人等事实情况。如果被害人的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3.
1 案例资料 2006年1月14日,在沈阳市某村四队一租住的平房内发生一起杀人抢劫案.一名男性老人被杀死在家中.经查发现:被害人安某某(男,66岁,),该人在暂住地独居,以捡、收废旧物为生.现场有翻动,在尸体附近有大量血迹.尸检认定被害人系被刀刺中腹部、前胸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勘查时在现场北面的一趟大棚外发现一付白色红染的手套.检验确定为人血,并通过血常规检验与死者血型一致,为了进一步确认上面的血迹是否为死者的,于是将其进行DNA检验,可是手套上没有检出DNA成份,分析可能是有某些干扰成份的存在,将其送至省厅理化室进行微量物证的分析,在手套中发现了4种微量物证,一是焊渣(铁、锰),水焊和电焊形成的;二是玻璃熔珠;三是煤渣(原煤或烧过的煤灰);四是纤维无色透明的绦纶(粗).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月15日,黑龙江省某林业局发生一起杀人案件,死者李某,男、44岁,身中21刀被害于自家厨房内,勘查现场,发现被害人血迹、犯罪嫌疑人血迹、血手套印痕、血足迹。没有其它有价值的痕迹物证。案发8天后,在距中心现场约1000m的公园园内积雪中,发现两件血衣,经DNA检验认定为犯罪嫌疑人丢弃。发现其中l件上衣兜内有一硬壳包装“红山茶”香烟盒。刑事技术人员对案件血衣衣兜内“红山茶”香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一、基本案情2021年1月28日18时许,犯罪嫌疑人马某敏到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某镇乐泉浴池男部休息大厅内洗澡时遇见被害人马某玲,因犯罪嫌疑人马某敏自认为其妻与马某玲有不正当关系,双方遂发生争执。争执中马某敏持浴池大厅内的水果刀将马某玲的左大腿、右臂及背部等部位刺伤。被害人马某玲受伤后,随即被送往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治疗期间,临床医生对被害人马某玲的右前臂部位手术延长切口2.6cm进行探查。探查过程中未发现伤口周围有重要神经、血管、肌腱断裂,伤口周围组织无毁损,伤口深部组织未发现异物存留,但探查发现有尺侧腕伸肌肉腱膜断裂,临床医生未对腱膜进行处理即进行清创缝合。  相似文献   

16.
费耿  闫建军 《法医学杂志》2006,22(1):I0010-I0010
1案情某日深夜,在上海某区同时接报两起敲头“抢劫”案,造成一死一伤。被害人皆为青年女性,现场都在居民小区内。两小区间的实际距离为2km左右。死者于次日凌晨7时在小区绿化地内被居民发现;伤者于次日凌晨2时在小区居民楼底层楼梯下被居民发现并送医院抢救。2现场情况死亡者现  相似文献   

17.
李硕 《刑事技术》2004,(3):37-39
近几年,发生在车辆内的凶杀案件日益增多,给现场勘查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车内的凶杀案件现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车、尸同处,就是被害人的尸体在车辆上或在车辆附近;另一种是车、尸分离,车辆和被害人的尸体不在同一地方,有时最先找到车辆,有时先找到被害人尸体。车内凶杀案现场的勘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案件的性质,判断杀人的动机和目的.判明是抢车杀人还是抢劫杀人或其它;(2)推断作案时间;(3)推断作案人使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谋财杀人作为杀人案的一个种类,它既具备了杀人案的一般特点,又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方面,即谋财杀人案的现场有明显的掠取财物的迹象,从而揭示了作案人杀人的目的动机。在谋财杀人案的侦破中还发现:作案人员比较复杂,作案人与被害人之间有的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确定被害人与作案人之间有无因果关系,成了侦察工作的首要任务。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实践,就谋财杀人案被害人与作案人的因果关系谈点拙见。一谋财杀人案被害人与作案人的因果关系有其特定的含义。把以劫财为目的行凶的罪犯作为因,把被害人的被杀作为果,分析他们之间因果关系的目的是揭示被害人与作案人是否熟悉,及熟悉的程度,即有无关系。通常我们把人际关系按照熟悉程度分为一是直接熟悉,二是间接熟悉,三是不熟悉;作案  相似文献   

19.
1案例资料 某年1月15日,某县发生一起杀人案,郭某被杀害。勘查人员进行现场勘察时发现被害人手机套可能被翻查过,有可能留有犯罪嫌疑人的脱落上皮细胞,遂将其送本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20.
一、案情简介:杨某申请国家赔偿案12011年10月20日18时许,被害人夏某报案称其在犯罪嫌疑人杨某(夏某前夫)暂住处,被杨某伙同一名外地男子捆绑、用塑料袋套住其头部扔进浴缸意图杀害并抢劫财物。警方迅速赶至现场将杨某抓获,经鉴定被害人夏某的伤势构成轻微伤。同日,公安机关以抢劫罪对本案立案侦查,次日对杨某执行刑事拘留,后延长刑拘期限至三十日。侦查中,杨某矢口否认有抢劫或者杀害被害人夏某的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