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赵丽敏 《学理论》2010,(15):90-92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因此,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历来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尽管当前我国在农民权益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当前农村的消极影响依然是农民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我们要重视传统法律文化对农民权益保护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在广大农村建设现代化法律文化,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以达到真正的保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2.
法律文化在法律制度变迁中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现代法治文化相悖离。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形成过程中,东方独特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起了决定性作用。重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以及"规则性道德"与"德性道德"关系是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换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国法律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反映了中国法律的特性和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虽有着诸多的时代局限之处,但其中仍不乏一些可供我们借鉴的用于当今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成分,这些积极成分必然会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邹小丽  郑大远  侯春 《学理论》2013,(22):174-175
所谓孝道,就是以孝为本的礼法规范,是尽心奉养父母的德行。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孝道文化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成熟、变革的历史演进过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吕虹  王泉 《理论导刊》2006,1(8):49-51
中国古代的法律,是“礼”与“刑”的完全融合,其中虽然包括了古代全部的法律文献,但是以确立权利为基础的体系化的成文的民法在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的,这主要是由于忽视“个人”,不讲平等,不讲权利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制约了中国古代民法的发展。但是在任何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变革总是取决于自身特定文化背景,所以在我国当前的民事立法中,仍然应当注意传统习惯的重要性,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把握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沈寨 《学理论》2009,(4):80-82
法律继承是法律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代中国的法律发展即存在着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又存在着对西方法律文化的吸收与借鉴。怎样在吸收和借鉴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法律文化的同时,又注重发扬本民族的法律文化精华,是我国当今法律发展面临的困境。面对此困境,我们只有全面认识传统法文化和西方法文化的优劣,才能为当代中国法律发展找到契机。  相似文献   

7.
科建构中国的法治社会需要先进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学理论与法治理念为指导,但一个国家的法治文化是与它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的。尽管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伦理道德、宗法规则为精髓,但也并不缺乏传统自然法之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及其制度设计基本上因袭的是现代西方法律体系中的制度规范,而如何在移植西方法律技术的同时,研究那些看起来合理并且在其母体社会也行之有效的制度的背景因素,研究特定制度得以发生特定功效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特别是研究我们的“本土资源”与外来事物间以怎样的途径加以融合,才是实现中国法治路径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范秋贵 《学理论》2012,(24):212-213
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中的地位出发,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基本内容的融合,并就如何在该课程中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出了几点建议,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今法制建设的阻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阻碍作用。作者指出 ,只有在正确地认识到传统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建设阻碍作用的基础上 ,才能肃清其消极影响 ,顺利地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正法治作为国家治理之重要一维,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精粹,并进行创造性转化,进而形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文化基础。礼法融通作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出道德与法律、法理与人情的有  相似文献   

11.
马军 《学理论》2009,(28):139-140
我国的法治建设是以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为背景的。我国传统法律文化资源中反法治的成分是主要的,但也包含有一些符合现代法治的成分。对这些积极的成分我们要加以改造和利用,使其为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邹庆国 《学理论》2008,(4):54-56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其中有许多闪光之处,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仍有积极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可分割,绝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要结合现实社会的发展使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同时传统文也需要在时代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周丽萍 《学理论》2013,(15):187-18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有着特定的精神内涵和主导思想。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着重从安土重迁大陆型文化、德性修养伦理型文化、中庸之道和谐型文化三个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治现状与公民法律文化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文化大致还是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为主导的。这已经成为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如果要使其从法治化的阻滞力变为法治化的内在驱动力,则必须进行转型或重建。而现代的公民法律文化应该以权利文化、权力制约文化、程序正义文化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埃亮 《理论探讨》2005,3(1):125-126
文化全球化是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文化全球化强调文化在多元基础上对话和交流机制,它突出文化的开放性。文化全球化使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挑战和抉择。主要表现为文化全球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冲突,理性至上与传统思维方式的矛盾,本土化、现代化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只有正视这些冲突才能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主流文化的融合,利用文化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实现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写下了大量讨论中国政治、法律问题的文字,随着该书的广为传播,对当时的法国以及欧洲思想界发生了重大影响.他对中国的专制政体下的大逆罪和"子罪父坐"进行了批评,对中国统治者区分刑罚轻重、法律与道德融合、执行勤俭国策的做法表示赞赏.他提出的不少问题,至今仍不失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常明  王倩 《学理论》2009,(18):95-95,132
文化是一个民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和核心体现。文化是融入百姓生活中的,是民族特点、民族气质的生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今天仍然可以成为当代人安身立命、成就事功、和谐相处的智慧。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药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理所当然也是植根于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有诸多传统文化特有的内核。  相似文献   

18.
陈荣荣  古世平 《学理论》2013,(16):33-34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内在联系。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互动融合等内容展开探讨,并认为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必须要继续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化,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具有中国的性格、中国的气象、中国的风韵,使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获得其现代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8,(11)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积累,对于中国的法制建设更是有着深远影响。当前中国现代法制建设中,虽然吸收了西方法律思想及相关内容,但于中国的环境、文化土壤多有不适,需要用传统文化的巨大根基,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本文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通过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律文化的特征,以此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当代法制社会建设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李钢  段棋 《学理论》2009,(19):64-66
邓小平理论既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本文从近五年学者所发表的文章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观点,即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