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墨关系研究是中拉关系研究中的一个独特案例,其独特性不仅在于墨西哥的国土面积、人口规模、经济总量、文化传统等诸多要素在拉美地区具有的鲜明特性,而且在地缘政治经济上还涉及墨美之间存在的既复杂又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由此,中墨关系研究中提出了"美国因素"的命题。墨西哥是拉美最早向中国释放建交试探政治信号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墨一中友好协会的成立、民间交往的扩大、半官方接触的出现,都是中墨关系发展中的重大突破。然而,墨方一直"估量"和"盘算"发展对华关系的利益,实际上它较为看重对华商品出口的经济利益。尽管墨西哥政府多次试探与中国建交,但传递的政治信号极其微弱,两国政治关系并未出现根本性突破。  相似文献   

2.
墨西哥是拉美经济发达的大国之一,也是与中国建交较早的拉美国家。中墨建交以来,两国经济关系虽有较快发展,但无论从双边经贸合作的水平上还是从双边合作的潜力、前景上看,目前的状况都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墨西哥拥有政治、经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它在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向南美市场开放,同时向美国、加拿大市场幅射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发展同墨西哥的经贸关系,并以此为基地拓展南北美洲的广阔市场是当前中国对外经济中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中墨友好合作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广泛的共同利益、广阔的发展前景。不断丰富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推进南南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墨建交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关系得到了全方位、迅速的发展: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科技合作卓有成效,文化交流异彩纷呈。但是,中墨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墨贸易中,墨西哥逆差较大;反倾销问题;非法贸易和非法移民问题;经济技术合作和相互投资力度不够大。为进一步充实和深化中墨战略伙伴关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双方共同努力,减少贸易的不平衡,积极考虑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将墨西哥列为"走出去"战略的重点,等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墨西哥建交以来,双边经济合作发展迅速。然而,至墨西哥现任总统奥夫拉多尔执政以前,墨西哥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并没有随着经济合作的增长而同步提高,两者之间甚至出现了错位情况。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一国政府对特定双边关系的重视程度?本文认为中墨双方的身份认同和经济合作期望共同影响了墨西哥对与中国关系的重视程度。本文使用话语分析和一致性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身份认知是否相似、相互期望是否满足选择了四个研究案例。埃切维里亚执政期间,墨西哥和中国的身份认知相似,但经济相互期望没有得到满足;卡尔德龙执政期间,墨西哥和中国的经济合作迅速发展,但在政治领域出现了巨大的认知分歧,在这两个时期墨西哥都没有重视和中国的双边关系。萨利纳斯执政时期,墨西哥与中国的身份认知不同,经济合作空间也十分有限,两国关系处于低谷。培尼亚执政时期,中墨身份认知相似,经济合作预期得到满足,两国双边关系日益密切。身份认同的优先级高于经济合作期望,经济合作期望的满足能够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身份认同决定着两国关系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5.
墨西哥是拉美大国,也是太平洋沿岸重要发展中国家,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国内致力于改革和发展经济,现在是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等成员,其连接北美与中南美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日益明显。中墨两国从16世纪中叶开始海上贸易。1972年2月14日正式建交。 一、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6.
编者的话     
中拉关系历来是拉美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中国与墨西哥关系的研究则是中拉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期刊登了《对发展中国和墨西哥关系的几点思考》,对中墨关系发展的历程、现状和前景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在中国的拉美研究领域中,对拉美文化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期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第三世界国家身份的认同,20世纪70年代中国和墨西哥迅速拉近距离,实现了建交和两国关系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正是这种认同使中墨关系超越了相互间在历史、文化背景、基本国情、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发展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友好关系的典范。在此过程中,国际格局的阶段性变化、国内政治经济变革的压力是加深彼此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关建交后,美国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竭力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寻求平衡,形成了所谓“双轨政策”。依照常理,美国与中国建交后,应该遵守承诺与中国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但美国仍然与台湾在实际上藕断丝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自认为在台湾有着无法放弃的“特殊利益”。从对华战略而言,美国力图通过一个精心策划的平衡的“双轨道”政策以保护它在中国与台湾的利益。其根本政策目标是希望维持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使两岸保持不独不统的状态,从而牵制中国,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但是这种“双轨”政策的两面性,决定了其必然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可能承担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从70年代初开始,美国和墨西哥的关系发生很大变化。对此,198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出版的《墨美关系:矛盾与融合》一书已作了比较明确的论述。书中说:“过去10年,对美墨关系的看法发生了根本变化。1972年以前,美国对墨西哥只看到它的贫困,对美国的依附,以及它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相比所具有的政治稳定性。”“因此,墨西哥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来说不会引起什么重要的挑战。”然而,“10年过去了,美国这些看法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墨西哥对美国来说,不是无关紧要,而是“不能真正地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中日关系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体现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但近年来在两国以友好合作为主流的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噪音,出现了政治关系紧张、经济关系扩大的不对称现象。这是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所致。但一国的国际战略和政策,不可能以某一集团利益为转移,而是以国家的基本利益为基础,以国与国之间的战略需求为根据。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相互战略需求,“中国威胁论”将不攻自破,从长远来看,两国关系虽还可能出现某些摩擦和挫折,但和平、友好、合作将成为主流,发展中日间的经济、文化关系的总趋势不会逆转  相似文献   

11.
2007年2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墨西哥外交部和墨西哥驻华使馆联合主办的题为“纪念中国—墨西哥建交35周年:回顾与展望”纪念会在拉美所举行。墨西哥外交部亚太司司长胡利安.本图拉、前墨西哥驻华大使欧亨尼亚.安吉亚诺和李子文出席了纪念会。哥伦比亚、厄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 70年代是国际社会发生转折的历史时期 ,世界政治发展呈现出以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相互影响为特征的新趋势。在相互依赖的关系网络中 ,南北之间的相互依存是一种典型的不对称相互依赖。 80年代以来墨美关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分析南北间相互依存的典范。 1 994年墨、美、加 3国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它为墨西哥提供了墨美合作的机制保障 ,双边关系的相互依存进入了新阶段。作者从跨国管理、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国内政治力量的跨国联系、议题的多样性、利用相互依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国内利益的分化提出的新的政治要求这些方面考察了墨美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相似文献   

13.
墨西哥是中国在拉美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相比,《美墨加协定》提高了对汽车和纺织品的原产地要求,协定规则涉及领域广且标准高,并加强了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歧视性约束。《美墨加协定》一旦生效实施,将对中墨经贸关系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将会抑制中国对墨汽车和纺织品出口贸易,并影响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宽领域和高标准规则将会约束中墨自贸协定的谈判和签订;强化了墨西哥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定位,从而阻碍中墨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在《美墨加协定》背景下,为了促进中墨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应采取五项对策:合理规避协定对原产地的高要求,拓宽中墨经贸合作的领域和方式;加强对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直接投资的引导,保障中国投资企业合法权益;借鉴《美墨加协定》的宽领域和高标准规则,努力提高中国自贸协定水平;尽早启动中国—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促进公平竞争,争取墨西哥早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4.
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开启了中阿建交的大门。50年来,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阿关系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都没有改变。中阿关系源远流长,深厚的中阿友谊是中阿关系持续发展的牢固基础。21世纪的中阿关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政治上,美国的强权政治使有相同遭遇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进一步接近;经济上,经济全球化与中阿经贸中的互补性也为中阿经贸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台湾问题”、“中阿经贸摩擦”、“西方鼓吹的中国威胁论”等也是中阿关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只要双方牢牢抓住机遇,认真面对挑战,做到互利双赢,中阿关系前程似锦。  相似文献   

15.
中朝特殊关系是在半岛复杂战略环境下多方因素平衡的产物,中国需要平衡地缘政治结构、政治经济利益、历史因素与现实利益等,其目的在于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这种特殊关系仅反映出中朝关系的侧重点,其中主要为政治关系。当前尽管中韩政治安全关系迅速发展、中朝关系暂时处于低谷,但影响中国进行战略平衡的因素并没改变,中国仍要维护与发展对朝政治关系。这一进程中应始终坚持国家利益原则,向朝鲜传递清晰信号。  相似文献   

16.
墨西哥与美国关系:变化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卡尔德龙就任墨西哥总统后,墨美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调整,卡尔德龙对美国的政策更趋务实和理性,更强调墨西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布什则对墨西哥主要采取安抚措施,在两国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表现出善意。未来墨美关系的主调仍将是合作,但在移民、贸易、扫毒和如何应对地区安全等问题上,墨美之间依然存在不少分歧和矛盾,从而给双边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7.
台湾问题的根子在美国,其产生、演变与美国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最终解决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制约。中美建交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推行“双轨政策”,力图在两岸关系中获取最大利益。美国国会作为美国特殊政治环境中的最高代议机构和立法机关,在“双轨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在21世纪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加强对华关系应长期成为墨西哥外交政策的优先点。从政治角度看,墨中战略伙伴关系不仅为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提供了令人满意的解决之道,同时也有利于两国加强双边政治对话与合作。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快速发展为墨西哥企业提供了巨大机遇,促使它们明确意识到现在必须要有所作为。基于上述理由,墨西哥应该在双边和多边领域中采取持续不断的行动,加强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墨中政府间常设委员会”的建立为21世纪墨中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相似文献   

19.
"近岸外包"是特指企业将业务外包给地理、时区、语言相近的邻国或邻近地区的供应链领域专业术语。近年来,"近岸外包"论调在美国等美洲国家渐成气候,美墨制造业产业链的近岸转移态势也日趋明显。本文认为,"近岸外包"与美墨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美国希望借此打造全球产业链与中国"脱钩"的新格局,而墨西哥具有承接美国产业转移的优势和需求。短期内,受统计数据暗藏"水分"、疫情暂缓产业转移进程、美墨产业合作难以剔除中国成分、美墨关系非"铁板一块"等因素制约,美墨"近岸外包"影响可控。但鉴于美墨利益的加速融合、非传统安全因素的演进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中长期内"近岸外包"趋势发展动力强劲。对中国而言,美墨"近岸外包"构成潜在隐患,恐将放大中国产业结构转型"阵痛"、助长西方对中拉大宗商品贸易的舆论攻势、弱化中美经贸联系、削弱中国"离岸大国"地位等。对此,中国应该在产业升级和稳定外资上苦练内功,在双边和多边层面主动布局产业链合作。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主张教育“转轨”、以“教育的经济倾向”取代“教育的政治倾向”,提倡抽象“人性”,“人性复归”,反对“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方针的非政治教育观颇为流行,一时间竟成为一种时髦的思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思潮大多首先出现在一些师范院校的讲坛上和论坛上,因此对整个教育界的影响特别大,这就不能不促使我们从政治的角度对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做一点思考。墨西哥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师范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墨西哥独立后的改革对代,这比起欧洲师范教育的出现虽然已晚了一百多年,但较之我国师范教育的历史则还是早了半个多世纪。因此,研究墨西哥师范教育的历史、发展趋势和经验,对于了解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