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以书名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总体情况、基本问题、前沿问题等进行梳理,对当前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现存问题与不足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2.
袁敬伟 《探索》2007,(1):4-7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聚焦于学科视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需要特别强调增强学科意识。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要注意明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概念,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意义;要紧密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基本问题,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和标志,它内在的逻辑的和历史的严整性,要求对它进行整体性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成果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正确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探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的基本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和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和标志,它内在的逻辑的和历史的严整性,要求对它进行整体性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成果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正确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探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的基本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和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党的代表大会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一是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这一理论学科的概念和范畴体系;二是精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三是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概括和阐释.深入探讨这些理论贡献,对进一步深化党的代表大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中国妇女运动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的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必须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研究,突出其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该文就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主要内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及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建设的基本问题作一理性思考,希冀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积极探索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联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民族特征的统一,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践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新世纪以来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文章以书名中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总体情况、基本问题、前沿问题等进行梳理,探讨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现存问题与不足,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民族性建构出发,总结了当前对这个问题的有关讨论,论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三个含义。指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最高体现是在理论宗旨上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高度一致,同时论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对传播自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姜喜咏 《探索》2007,5(3):4-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根据和首要的基本理论前提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时代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实质和方向问题。必须追问:我们需要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言说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首先要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的理论向历史转化的复杂内在递进逻辑,特别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中间逻辑环节。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的基本内容主要有:(1)实践方面: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实现“软着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内在融合,民族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2)理论方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根,等等。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阐释,主要包括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及怎样理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基本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不断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国革命和反对教条主义的需要,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义。新世纪新阶段,研究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对我们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3,(6)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化"、"化什么"以及"如何化"。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直接指向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因此,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内容与方法要求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框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4.
历史分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一个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历史分期理论,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进行阶段划分的意义、历史起点、指导思想、依据和标志、原则等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进行阶段划分,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出发,不能搬用中共历史的“三阶段说”.  相似文献   

15.
姜喜咏 《求实》2007,4(12):12-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为彻底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基本特性创造了一定的历史条件,并且这种反思又直接构成科学合理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深度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反思的辩证运动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良性运动机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和经验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阶级性等等特性在理论的现实化过程中表现出具体的丰富性、鲜活的生命力、内在的调节与发展的机制等独特的理论品质,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获得创造性发展的内在的直接根据所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性的"中国化"反思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延安新哲学会的成立,掀起了根据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风。以艾思奇、杨松、和培元为代表的延安知识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阐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中国化之路径,同时他们批判地改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结合提供历史文化的根据。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引领了抗战时期的学术中国化和文化大众化运动。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国革命和反对教条主义的需要.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义。新世纪新阶段,研究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探索》2015,(3)
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时间还不长,所以有一些基本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分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基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属于历史学科,其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分期要综合考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据此,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分为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20年共产党组织出现到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之前,这是以毛泽东思想为主要理论形态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至今,这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形态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是大学生学习、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注重时代性分析,不仅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而且对于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必然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深刻内涵,正确理解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基本理论以及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观,提高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磊 《世纪桥》2011,(17):17-18
中共创建及大革命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上重视阶级斗争学说,在实践中深入开展工人运动,并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考。这些探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