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期以来,有关著述几乎都说南方游击战争是在八个省十四个地区内坚持和开展。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新研究。是十四块还是十五块游击区的争论焦点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否应包括闽中游击区?换言之,按照以往所确认的十四块游击区的标准来衡量闽中,闽中能否作为独立的一块游击区而存在?据参加过闽中地区三年游击战争的许多老同志的回忆,以及当时《福建民报》、《莆田日报》、《新福  相似文献   

2.
牟蕾  黄伟 《党的文献》2018,(2):76-81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主要是由项英、陈毅等组成的中共中央分局直接领导的。长征后北上抗日的中共中央一直竭力关心留守在南方浴血坚持的各游击区指战员,非常重视南方各游击区的军事、组织和改编等各项工作。中央分局和留守红军指战员也一直心向党中央,虽然曾一度失去联系,但一直努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中共中央和中央分局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实现了跨越时空的良好互动。项英、陈毅等中央分局主要领导和留守将士的卓著功勋、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大意义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1986年第二期《党史研究》发表的阎景堂《关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几个问题》的文章。从“游击区”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党的领导、武装力量、游击根据地、国共和谈和编入新四军等)论证了闽中与其他十四块游击区并驾齐驱,提出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八省十五个地区”的新  相似文献   

4.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南方各苏区都有一个实行战略转变的问题,即由苏区变为游击区,由正规战转变为游击战."①但闽中游击区的形成与其它14块游击区的形成有显著不同的特点,本文试作探讨,以请教于党史界各位专家.  相似文献   

5.
作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游击区之一的闽中,存在一些容易使人混淆的名称,现列举如下:1、闽北地区的“闽中特委”和闽中地区的“闽中特委”。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闽赣省委下设的分区委中有个分区委名曰“闽中分区委”①或“闽西北分区委”,又叫“第二分区委”②,亦有相应的“闽中军分区”③,而这一分区委又被简称为“闽中特委”④,但这一“闽中特委”在闽北地区,与闽中游击区的“闽中特委”毫不相干。2.作为福建中部的“闽中”与南方三年游击区之一的“闽中”。历史上习惯把夹在福建南部和  相似文献   

6.
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九日,福建省军区党史办在福州召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料丛书“闽西游击区册”审稿会。参加会议的有参加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老同志,老首长,有全军、南京军区等党史资料征委会办公室负责同志共22人。省军区张立清副政委主持会议,福建省征委主任伍祥洪到会讲话。这部丛书的编纂工作是中央书记处陈丕显、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和解放军总政冶部朱云谦等领导同志亲自抓的。丛书将与《红军长征》、《八路军》、《新四军》三部丛书一道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统一规划出版,向全世界公开发行。“闽西游击区册”又将作为南方八省十五决游击区册之首,率先于建军60周年前出书。  相似文献   

7.
自阎景堂同志在《党史研究》1986年第2期上发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应包括闽中游击区”的论文后,经过三年来的探讨,史学界已基本上确认此一史实。而邓子恢同志在闽中的革命活动,为1934年后闽中游击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 1930年2月,中共福建省二大决定“准备全省总暴动”,7月,省委再发动漳属、闽北、莆田、泉州四地的暴动,省委书记罗  相似文献   

8.
留守人员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本文以湘赣边游击区为个案,对该群体的心理和思想变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该群体长期处于心理危机的状态中,是主力情结、苏维埃传统和对组织的信仰支撑他们坚持下来,保证了湘赣边红旗不倒。  相似文献   

9.
留守人员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本文以湘赣边游击区为个案,对该群体的心理和思想变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该群体长期处于心理危机的状态中,是主力情结、苏维埃传统和对组织的信仰支撑他们坚持下来,保证了湘赣边红旗不倒.  相似文献   

10.
赣粤边游击区和湘鄂赣边游击区都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重要的游击区。在党的领导下,红军游击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采用灵活的战略战术,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虽然两块游击区的革命斗争特点各有差异,但是他们在中共党史、人民军队史、中国革命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武装就已经在华中部分地区征收田赋和田亩捐。随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田赋征收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全面展开。在田赋征收过程中,各根据地较好地贯彻了"量能纳税"的原则。令人关注的是,抗日民主政府还采取了田赋征粮、清查田亩、废除册书制度、整顿征收秩序等重要举措,实现了华中田赋征收史上的重大变革。华中根据地田赋征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为新四军坚持华中抗战提供了稳定的经费来源。  相似文献   

12.
韩强 《理论学刊》2008,3(2):17-24
高等学校党的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经受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使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得到了贯彻落实,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新的发展.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的恢复发展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的改革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至今的创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关六届四中全会前后有关王明的研究,有的论述不够准确,有的存在认定错误,还有一些重要史实至今无人提及。本文依据相关档案材料,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的原因、米夫来华的时间、米夫来华后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的首次会谈、米夫操控六届四中全会的缘由以及王明在六届四中全会后操纵中央领导权的过程等一些史实进行了考证和辨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以甘肃省四清工作队员为中心的考察,可以看出中共中央为了掌控四清工作队员,进而控制运动走向,展开了系列制度安排,包括工作队员的培训与选拔、政治待遇与生活保障、组织安排、奖惩与整训、检查和鉴定制度等。这些制度安排制约了四清工作队员在运动中的行为选择,保证其最大程度地执行上级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怎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决定》又明确提出了“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与“富有创新精神”四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制定了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在实际执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过程中,地方各大区之间却存在较大差异。中南区和华东区作为两个典型地区,因地方调查情况、领导人思想倾向和基层干部群众经历不同,在执行政策结果上出现较大差异。中南区对富农经济的打击相对严重,华东区的富农经济则保存较好,这对当时和以后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德日法西斯崛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全力应对希特勒德国的同时,又力图避免与日本发生战争,制定了通过开辟陆路交通线,从物质上援助中共及其领导下的红军,达到制约日本、保全自己的战略,"打通国际路线"就是落实这一战略的重要方针。"打通国际路线"既是苏联的需求,也是中共的需求。中共中央及红军在长征后期和长征结束后积极实施这一方针,对中央决策和红军的军事行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援助,中共及红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是,由于国内外局势的变化,特别是苏联与共产国际的原因,中共及红军始终未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建党纪念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建党纪念活动始于共产国际的倡议,1941年后走向常态化。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通过举行纪念大会、发表纪念文章社论、开展文娱活动和基层组织、单位向中共中央及党的领袖致贺电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建党纪念活动。中共借助建党纪念活动,回顾党的历史,总结党的经验,加强党的建设,表达党的主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建党纪念活动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19.
1930年10月下旬,六届三中全会后的党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通过《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要求争取革命在湘鄂赣三省首先胜利。在国民党军队连续发动三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的情况下,毛泽东等利用打破国民党军队围剿后的有利时机,运用正确的方针、策略,使中央根据地更加巩固和扩大,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王明左倾错误方针在中央根据地开始推行后,排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正确意见,冒险地命令红军攻打中心城市或向敌人兵力集中的地带发动进攻,过急过快地要求根据地连成一片,结果丧失了中央根据地发展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20.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主要思想体现在: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这些思想对于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