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我国CPI同比增长幅度连续数月在6%以上,7月更被刷新为6.5%,创下2008年7月以来37个月的新高。此番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是以农副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过快上涨。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影响首当其冲。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不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体的正常生活,显得格外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2.
由食品价格带动的消费价格表现出持续上涨,警示着我国走入了结构性物价上涨的风险区.广东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的大省结构性物价上涨尤为明显.结构性物价上涨对广东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关部门以及企业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对大学生生活的补贴制度,鼓励企业回到高校资助大学生完成学业、形成企业——高校人才培养链条.  相似文献   

3.
1995年物价治理工作的启示刘宏宇,余国华,吴起华1994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1.7%、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24.1%,是改革开放以来甚至是建国以来物价上涨幅度最高的一年。正如李鹏总理所指出的:物价上涨幅度过高是我国1994年最突出的问题。概括地...  相似文献   

4.
一、怎样看待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是否等同于通货膨胀? 研究通货膨胀首先要遇到物价上涨问题,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前者必然表现为后者。但又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从理论上看,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有着各自不同的内在规定性。①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发  相似文献   

5.
坚决克服通货膨胀问题上某些错误观点的影响周浩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三年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但是,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物价上涨过猛,通货膨胀严重。1994年在上年物价上涨13%的基...  相似文献   

6.
我国改革进程中通贷膨胀的类型及深层原因柳思维一改革进程中通货膨胀类型的界定通货膨胀的英文原意是指流通中的实际货币量超过了社会商品与劳务的总供给量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目前,世界各国所发生的通货膨胀可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按物价上涨的幅度划分,...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大家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比较强烈。1至6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49%、4.9%、5.4%、5.3%、5.5%和6.4%。价格总水平一直在高位运行,并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物价上涨关系千家万户,特别是对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大。所以,  相似文献   

8.
对于我国近期发生的通货膨胀的原因,理论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诸如成本推动说、需求拉动说、供给缺位说、结构失衡说、共同作用说等等,从某些层次和角度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大多是用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为分析的基点,似乎说清了物价为什么上涨,也就解释了我国近期为什么发生了通货膨胀。还有的同志虽然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的发行超过了商品流通的正常需要而引起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并分析了我国信贷与货币发行相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物价上涨已成为有目共睹的经济现象,去年尤甚.广大民众对此既无可奈何,又心怀不满.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通货膨胀不同,本轮物价上涨延续时间长,上涨幅度大,并且迟迟未得到有效遏止.为此,有必要深入剖析这次物价上涨的多层面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 物价上涨是纸币流通下一个不可逆转的经济现象 物价上涨的成因尽管可以多种多样,如成本推动、需求拉上、结构变动等,但我们认为,不管其成因如何,物价上涨将始终只是一种纸币现象。也就是说,不管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如何,只要它在商品交换中使用纸币作为交换媒介,那么就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 为什么这样说,我认为支持以上论点的理由至少有三条: 第一,在纸币流通下,过多的货币供应会推动物价上涨。这一点现在基本上已被人们所  相似文献   

11.
陈佳贵 《中国人大》2011,(15):12-13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夏粮增产,工业增长态势良好,服务业发展加快,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一定提高,物价上涨的幅度趋缓。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最近国内大范围的物价上涨,有人认为已经开始出现通货膨胀的苗头,有人认为本轮涨价只是暂时性的,有偶然性和阶段性,也有人认为此次物价上涨是长期以来国内物价偏低所致,是物价的一次理性回归。由于本轮物价上涨涉及到大量关系百姓日常生活的用品,物价问题已成百姓街谈巷议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下半年以来,物价上涨成为经济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受主副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今年以来全国和上海的物价不断走高,6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高达6.4%和5.9%,创近3年来的新高。物价上涨,特别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让部分低收入群体日益感受到压力。因此,控制物价上涨幅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4.
张立群 《政策》2008,(1):27-29
·2007年。我国投资、消费、出口三项需求呈现高位趋稳或略有降低的态势。2007年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不是总供求失衡的表现,也不是经济过热的标志 ·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趋缓,但不会出现全面持续的萧条。从需求方面来看。我国经济则仍会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 ·2008年,将是社会经济总供求关系发生转变的一年:从总体供求平衡、局部供给不足。转变为总体供求平衡、局部产能过剩,总量状态决定了不可能出现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为了对付幅度过大的物价上涨,我们采取了物价指数目标控制的办法。实践证明,这种办法对于缓和物价上涨,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目前的物价指数  相似文献   

16.
目前,理论界对通货膨胀有多种理解,我认为通货膨胀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其特定含义是指由货币量过多所引起的物价上涨。只有货币量过多是因、物价上涨是果的经济现象,才能称为通货膨胀。那种把物价上涨是因、货币量增加是果的经济现象,同样称之为通货膨胀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某些经济现象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若不从因果联系上把握它们的本质特征,势必陷  相似文献   

17.
一说起上海的价格听证会,老百姓首先想到的便是物价又要上涨了。因为历次听证会“逢听必涨”,老百姓逐渐将听证与物价上涨等同起来,形成了习惯思维,甚至听证会尚未开始,便早早做好物价上涨的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物价上涨,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而且收效显著。除了加强调控和监管外,实际上应对物价上涨最有效的办法,一是给低收入群体发补贴,二是涨工资,当然也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一个新关口。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和国内物价上涨较快的复杂局面,宏观调控的主要取向应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过快上涨,同时也要避免"硬着陆",防止经济增长速  相似文献   

2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物价上涨压力大等依然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对物价上涨压力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由于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还将存在,今年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