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硕等著《叶剑英传》说,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指使部下发动叛乱,“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孙中山的秘书林直勉和参谋林树巍不顾一切,强架着孙中山,走出越秀楼,冲出叛军的包围,向长堤天字码头奔去。”时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随陈策在码头上迎接孙中山,接着护送孙中山乘小艇登上了停泊在江中的‘宝璧’舰。这是一艘内河浅水军舰,武器装备较差,攻防能力较弱。孙中山于是转登‘永翔’舰,后又改乘‘水丰’舰”。研究叶剑英的几种著述如《叶剑英光辉的一生》、《历史转折关头的叶剑英》、《叶剑英在广东的实践与理论》等及七集电视专题片《共和国元帅叶剑英》都持此说。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广州蒙难时先上何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叶剑英传》在“护卫大总统脱险”一节中说,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指使部下发动叛乱,“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孙中山的秘书林植勉和参谋林树巍不顾一切,强架着孙中山,……向长堤天字码头奔去”。时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随陈策在码头上迎接孙中山,接着护送孙中山乘小艇登上停泊在江中的‘宝壁’舰”,后转登永丰舰。与叶剑英有关的几种传记及lops年8月4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七集电视专题片《共和国元帅叶剑英》都持此说。但笔者认为,此说经不起推敲,孙中山最初上的是楚豫舰,而非宝壁舰。陈锡棋等1979…  相似文献   

3.
李桂华  朱腾飞 《前线》2023,(3):90-91
<正>孙中山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1922年6月16日,因反对孙中山北伐,粤系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派兵包围总统府,并炮击粤秀楼。8月,陈炯明回广州就任粤军总司令,孙中山则被迫远走上海。这意味着,第二次护法战争宣告失败。陈炯明的背叛使孙中山深受打击。他十分痛心地表示:“顾失败之残酷,未有甚于此役者。”  相似文献   

4.
一九一八年九月间,广东军阀陈炯明打败了福建军阀李厚基的北路唐国谟军之后,踞守漳州,陈炯明任“援闽粤军总司令”。孙中山先生一度曾依附陈炯明驻节漳州,漳州一时成为中国国民党的根据地之一。翌年,陈炯明在漳州对地方行政施行改良,如在漳州创办《闽星》半月刊、选送各县半官费赴法留学生等。当时,闽西南各县选得赴法留学生计二十八人。其中平和县五名:卢永秋、黄廷钧、周澄南、周奠粤、周永年;海澄县(今属龙海县)四名:倪联荣、黄如虎、潘澄畴、林英锋;龙溪县(今属龙海县)四名:陈瑞桐、林毓英、林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与朱德的上海会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2年6月,朱德去法国勤工俭学,从重庆来到上海,经老友孙炳文介绍,在法租界见到了因陈炯明叛变而被迫离开广州的孙中山先生。这是朱德与孙中山的第一次会面,也是两人间仅有的一次会面。56岁的孙中山先生行动敏捷,虽然革命屡遭挫败,但他对未来依然十分乐观。在谈到如何夺回广东,重建共和政权时,孙中山有意“请他(朱德)组织驻桂滇军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并以先付军饷十万元相许”。朱德婉言拒绝了。临别时,朱德向孙中山表示,他和孙炳文将到国外留学,朱德说;“我们一是没有在美国久住的款项,二是因为社会主义运动在欧洲最强大。美国也许对中国人很好,可是美国对于你为共和国而进行的斗  相似文献   

6.
刘永明同志在《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4期发表的《论孙中山等国民党人制定“联共”政策的内因》一文,对于进一步研究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形成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刘永明同志在结论部分作出孙中山等国民党人“最早初步提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的论断,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在广州,从1917年至1927年的十年之间,中国国民党几次在此建立过政权。计有:1917年,“护法”国会议员南下,召开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陆海军大元帅,在广州设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920年,粤军自闽返粤,孙中山恢复军政府,并于翌年被国会非常会议选举为大总统,在广州设立中华民国政府;1923年,孙中山组织“讨贼军”,驱逐了陈炯明,在广州设立大  相似文献   

8.
<正>1920年10月,粤军回穗,结束了桂系军阀对广东的统治。11月6日,陈炯明发表《告广东父老兄弟文》,公开宣布在其治下的广东将走地方自治的路线,其后,陈炯明  相似文献   

9.
列平 《党史文汇》2003,(1):32-33
词曰:忆黄埔,革命青史美名留,美名留,一代豪杰潇洒风流。国共两党曾携手,力挽狂澜救神州,救神州,刀光剑影,狂风雨骤。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国共两党的许多高级将领多出自这所学校。昔日的师生、同窗,其后的仇敌、对手,疆场上拼得你死我活。其实,早在军校之时,两派人物的纷争已显露端倪,当年的黄埔风云,为日后兵戎相见埋下伏笔。第一章孙中山建校为北伐蒋介石出走闹风波1922年1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后,再举“护法”旗帜,进行北伐。5月间,孙中山不顾陈炯明的反对,亲临韶关督师。然而,由于陈炯明在…  相似文献   

10.
贾立臣 《党史博采》2001,(10):29-32
正当国共两党酝酿合作事宜并有严重分歧的时候,孙中山和陈独秀分别遭遇一次突发性的重大事件,对国共两党的合作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一是广州发生了陈炯明叛乱。1922年6月16日,广东军阀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以重炮齐轰总统府。虽说在叛乱中孙中山幸免于难,但是由这位大元帅亲自指挥的护法战争不仅中途流  相似文献   

11.
黄建东 《党史文汇》2011,(11):26-29
1921年4月,广州国会非常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再次举起护法旗帜,积极筹划北伐,但却遭到广东军阀陈炯明的反对。陈炯明于1922年6月勾结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公然炮轰孙中山总统府,发动武装叛变。孙中山被迫避走永丰舰,后转赴上海。这时中国共产党充分估价孙中山在民主革命运动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当发现孙中山再次遭遇困难处境时,决定给予热情帮助。  相似文献   

12.
自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一直被认定为孙中山所言。其实该语句既非出自孙中山之口,也非出自孙中山之手,而是从《总理遗嘱》中精缩出来的,《总理遗嘱》又是汪精卫等写的,孙中山听后,认可签字同意的。1925年3月14日《晨报》第2版《筹备中之孙文丧务》一文中写道:“……灵堂,正中供奉孙  相似文献   

13.
中共广东区委成立于党的“二大”之前。后因陈炯明逼孙中山离粤 ,形势突变 ,党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组织发展受到限制 ,区委机构未能健全。此时 ,留在广州的党员主要有冯菊坡、阮啸仙、周其鉴、刘尔嵩等 ,“成为半公开半秘密的人物”。1923年初 ,谭平山回粤 ,复任广东区委书记 ,以《劳动周报》为党的机关刊物。党的“三大”后 ,广东党组织的活动日渐活跃。1924年初 ,鉴于广东党组织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广州一隅 ,中共中央认为“无设区之必要” ,决定撤销中共广东区委 ,改设中共广州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广州地委”) ,直属于中共中…  相似文献   

14.
从合作到决裂——陈独秀与粤系军阀陈炯明的历史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飞 《党史纵览》2008,(12):50-54
陈独秀与陈炯明.一个是曾经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赫赫有名的民主斗士,一个是手握重兵、权倾一时的粤系军阀,两人虽然立场、地位迥异.但却曾为发展广东教育事业这一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成为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的朋友:后来。由于政见不合.陈炯明炮轰孙中山总统府,而同情孙中山的陈独秀遂与陈炯明公开决裂.走向其对立面。两人的这段历史交往.客观上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那纷纭复杂、变幻莫测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5.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是孙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被大革命时期一度风行闽疆的《福建新农民》刊物封面所引用。扉页上另印有孙中山先生的遗嘱:“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仍须依照余所著之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  相似文献   

16.
老河口市委党史办把抓好党史宣传工作作为贯彻全省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和开拓今后党史工作的重要一环来抓。在党史宣传上以“三个立足”实现“三多”目标。 一是立足“精品”实现党史成果多转化。计划在今年内出两本书:《中共老河口市组织史》(第二卷)和《老河口革命简史》。为提高编写质量,他们突出不同文本的不同使用对象和社会功能。在《组织史》机构沿革和人物名录上,严把“三关”,即文件关、收录领导人审签关、领导人所在机关审签关,力求收录内容准确无误;针对《简史》读者对象多为中小学生的特点,适当在读物中增加了人物故事和插图,力求读物形象化、趣味浓厚。  相似文献   

17.
张丽红 《广东党史》2016,(11):36-43
陈炯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盟友。1922年6月陈炯明事变爆发,陈炯明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公开决裂,中共中央不得不斩断了与陈炯明的联系,并严厉处分了继续亲陈的广东党组织早期领导人陈公博、谭植棠等人。与此同时,身在粤东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彭湃为了开展农民运动,却和陈炯明发生了密切的联系,未见彭湃本人因此受到处分。党团迥异态度体现了历史的复杂面相,也折射出实际运作层面的党团关系并未像制度层面规定的那样规范,青年团在政治上并未"服从"共产党。  相似文献   

18.
叶挺摔银脱险境192 2年的一天 ,广州城内乱成一片。军阀陈炯明的叛军冲进城内 ,大肆杀戮。“轰轰轰 !”叛军发射出的炮弹相继落在孙中山总统府旁 ,局势极其严峻。孙中山警卫团第 2营营长叶挺率先护卫着孙中山脱离险境 ,并一直将孙中山送上“永丰”舰避难。这时 ,叶挺又放心不下他的士兵 ,重返总统府。叛军借炮火的掩护 ,疯狂地扑向总统府。叶挺指挥他的第2营将士英勇作战 ,一次又一次击退了叛军的进攻。这些叛军是一群亡命之徒 ,此时已杀红了眼 ,黑压压的后续部队一队接一队地开往这里。叶挺见寡不敌众 ,为保存实力 ,他果断地命令 :全部伺机…  相似文献   

19.
1923年夏秋间,陈炯明败退东江,死守惠州城,投靠北洋军阀。全国上下一致请孙中山首先讨伐陈炯明,肃清其残余,安定后方,然后北伐。 孙中山急于攻破惠州城,就计划将留在广州的滇、桂军开赴东江。但两军司令杨希闵、刘震寰怕攻破惠州城后要他们带部队去北伐,所以天天闹饷,借故不出发。 孙中山急于发饷要滇、桂军出发,便叫胡汉民秘书长用大元帅名义手令到广州市政厅提取  相似文献   

20.
要能结为知交,除了志向的相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还必须性情投合。郭沫若是名满诗坛的大家,也是历经“革命春秋”的斗士;叶挺是指挥若定的军事家,也素向以儒雅倜傥为世人瞩目。二人都是中国现代史中的风云人物,透过他们的动人情谊,正可以见出时代的激荡风雷。郭沫若和叶挺结识于北伐前夜。叶挺早年追随孙中山。当广东军问陈炯明叛变时,作为孙中山的卫队团营长,叶挺率部英勇反击,保护孙中山安全脱险,由此初显将才。1924年,叶挺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中共直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珠江上游的肇庆成立,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