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怀勤 《党课》2008,(1):85-88
2007年10月30日上午,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该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总用地面积约3000亩,规划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是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工程的基础保证,也是后继批量生产和产业化、军民结合的航天高新技术重要基地,能满足我国航天未来的发展需求,对引领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有着重大的辐射作用和推动作用。这一备受瞩目的重要举措,不仅表明天津将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而且预示着航天高科技将为天津的经济腾飞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2.
李柏彦 《求贤》2021,(1):12-13
2020年12月22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点火起飞,顺利将五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作为我国首款国家立项的商业运载火箭,长征八号"一箭五星"首飞取得圆满成功。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GNSS气象探测系统"GNSS掩星气象探测载荷"搭载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元光号"卫星也随之顺利升空。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将宇航员成功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探索宇宙的飞天梦想,谱写了中国航天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作为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研制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始终以强国强军为己任,锤炼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科研队伍,为我国运载火箭技术从无到有、从低轨到高轨,不断发展,不断跨越,走向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贡献。回顾我院46年建设和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建设国际一流宇航企业,最要紧的是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在实践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4.
6月1日零时零八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鑫诺三号"通信卫星。这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一百次飞行,至此,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完成一百次航天  相似文献   

5.
6月1日零时零八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鑫诺三号"通信卫星.这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一百次飞行,至此,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完成一百次航天发射,其发射记录由两位数步入三位数,我国成为继美、俄、欧之后世界上第四个主力品牌火箭执行航天发射达到百次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火箭的故乡。早在公元14世纪,中国人万户就以非凡的勇气尝试自制火箭,尽管他尝试失败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伟大的梦想。祖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共和国历史上记载着一个个航空航天的里程碑:1970年4月24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已跨入世界先进水平;8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的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为我国实现载人航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9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长征三号乙火箭则使我国运载火箭运载能力跃居世界第3位,发射商业卫星费用低廉,居世界第1位……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2,(24):21-21
在目前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展出了六大火箭模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预计将于2014年首飞。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弹道式导弹于年月日发射成功。中国首次成功地进行含有热核材料的核爆炸是年月日,在我国上空。中国首次成功地进行地下核试验是年月日。中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科学试验人造地球卫星是年月日。中国首次成功地将自己发射的卫星收回地面是年月日,这颗卫星是同年月日发射的。中国第一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一组空间物理测试卫星是年月日,这组卫星共颗。中国自行研制的电火箭首次成功地进行空间飞行试验是年月日。中国首次成功地向预定海域用潜艇在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是年月日至日。中国首次成功地将自己发射的一颗试验通信卫…  相似文献   

9.
温馨 《天津支部生活》2021,(1):F0002-F0002
2020年12月22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在滨海新区天津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诞生”。这也是继长征五号、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之后,在天津“诞生”的又一新型运载火箭,也是“津产”火箭2020年取得的“四连胜”。  相似文献   

10.
读图     
正6月25日晚,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顺利开启。(图/东方IC)6月16日,中国内地第一座、全球第六座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正式开门迎客,成为中国内地新的旅游目的地。(图/CFP)  相似文献   

11.
正记者:李老师,您好!2016年,我国第一次年航天发射次数超过20次,航天发射进入高强度密集常态化时期。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李成智:2016年,有很多重要的发射任务都应该载入中国航天史册。比如说6月25日,新型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这个火箭跟过去的长征系列完全不一样,包括用的推进剂也不一样,它是一种新型的火箭,  相似文献   

12.
他,作为我国早期开展航天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领导并参与了我国导弹和原子弹自动化测试系统及人造卫星控制系统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制工作,由此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他,作为我国著名的卫星控制专家,创造性地运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系统.使我国自1975年以来的10余次返回式卫星发射均获成功,而美国在试验返回式卫星的初期,经过多次挫折,直到第13颗才顺利回收; 从“东方红一号”到“一箭三星”、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等,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和进展都浸透着他辛勤的汗水和心血,现在,作为“863”计划的倡导者之一,他仍在为我国航天高科技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3.
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596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相似文献   

14.
2004年2月20日,我国载人航 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 带头人王永志,从国家主席胡锦 涛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证书和奖金。这是500万科技大奖 设立以来,首次授予航天界。今年 72岁的王永志院士以他40多年来 在我国战略火箭、地地战术火箭 以及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中作出 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载人航天 工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 "中国实现千年飞天梦想第一 人"。  相似文献   

15.
<正>为落实党中央关于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持续改进企业保密管理机制,2017年,航天科工集团党组从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入手,在集团范围内首度设立了“三层五级”的保密总监体系。从集团公司到二级、三级单位及其子公司,均明确了保密总监及其任职条件、选拔程序、职责权限、教育培训、管理考核等诸多要求。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科工二院)迅速落实集团党组决定,在院本部及所属相关单位选拔任命13名保密总监。  相似文献   

16.
范文超 《党建》2021,(1):54-55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也是在当天,参与嫦娥五号探测器研制工作的王曙群,作为新评选的全国劳动模范代表,站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成为全国瞩目的职工“明星”。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党员干部在加强医院管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中共武汉市洪山区华仁医院党支部按照党章的要求,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确保学党章、讲党性、对比看、较干劲、作表率学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推动医院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亚文 《奋斗》2014,(12):59-60
2013年9月25日12时37分。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响起。"快舟"小型运载火箭成功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第三颗小卫星"快舟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在浩瀚的苍穹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从2004年的"试验一号"卫星到2008年的"试验三号"卫星,再到2013年的"快舟一号"卫星,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的研制人员,凭借无以伦比的向心力协作攻关、开拓创新,一次又一次地筑就着"哈工大人的航天梦",一次又一次地放飞着"中国人的航天梦"。  相似文献   

19.
正1961年,一群来自祖国各地、胸怀抱负的人们来到北京西郊的一片荒地,围了个院子,盖了几间厂房,中国飞航事业就此扎下了根。新中国第一型岸舰导弹、第一型空舰导弹、第一型超音速飞航导弹……一枚枚自主研发的国产导弹相继从这里问世。作为中国飞航导弹事业诞生地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以下简称"三院"),现已成为我国集预研、研制、生产、保障于一体,配套完备、门类齐全的飞  相似文献   

20.
上海航天科技工业是上海工业和上海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这块建设和发展的热土上,上海航天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科研实力大增,型号试验不断成功,民品开发不断创新,上海航天已融入上海突飞猛进的大发展中。因此,上海航天精神已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一、上海航天精神是在上海航天事业的创立发展中形成的上海航天科技工业是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我国的第一枚探空火箭就诞生在这里。后来为支援国家新兴国防导弹事业,上海又成为了导弹试制技术基地。创业初期,科研生产条件非常艰苦,都是在缺乏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