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第四回,贾雨村到应天府走马上任,遇到一桩人命案。应天府门子葫芦僧在向他介绍案情时,顺手从袋中取出一张抄的“护官符”,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俗谚口碑”,写着: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张“护官符”揭露了地主阶级的滔天罪行,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尖锐矛盾,从而点明了《红楼梦》的政治主题。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是封建宗法社会的缩影。毛主席说:“宗法封建性的土豪  相似文献   

2.
《公民与法治》2010,(8):34-34
“官本位”是封建官僚制度的基本特征。以官为重的封建思想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尚有很深影响。表现之一:公共制度与决策设计中将“官”的利益放在优先和第一位,甚至专门为照顾“官”的利益设计某些制度与政策。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第四回讲葫芦僧贾雨村发迹补授了应天府,碰到了纨绔恶少薛蟠打死冯渊的人命案,原想秉公执法,但当门子递上“护官符”后,便徇情枉法,胡乱断案,终使冯家有冤不能伸,而薛家倚财仗势,逍遥法外。这是曹雪芹对我国封建社会司法腐败的血泪控诉。而今时代不同了,可以肯定,在社会  相似文献   

4.
此联络图,不是彼联络图,现代『护官符』,是记录领导地址、生日、爱好的内部资料,但有时也有差错。这个小小的差错,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此乃:故事里的事。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第四回写道,贾雨村听罢原告申诉大怒,欲发签缉拿致人于死命的凶手,门子连忙向他使了眼色。门子秘密提醒他:“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角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后来贾雨村虽然知道了被拐卖的丫头是他大恩人的女儿等情况,却仍然听命于门子,“乱判”了“葫芦案”。  相似文献   

6.
关于技术法规是否有阶级性的问题,是近来法学领域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技术法规是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的,并不完全是统治阶级一个阶级的意志,它还反映整个社会的利益和要求,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一种意见则认为法律、法规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它不可能反映社会的共同意志,因此任何技  相似文献   

7.
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职大小、官职高低为标尺去衡量和评价人的价值和地位。“官本位”是封建社会官僚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所有读书人的价值取向。“官本位”在中国存在了儿下年,至今仍然有很深的影响,其丰要表现是:一是社会充斥着“当官”期待,“做官光荣”、“升官发财”和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普遍存在。二:是制度设计把“官”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路管     
言者 《政府法制》2009,(11):32-32
湖南省怀新高速公路依弯曲的舞水而建,好事者想象着那弯弯的河流仿如弯龙,需宝塔镇河妖。这牵强附会的想象居然也有人信,更有官信。于是有了怀新高速公路管理处花费120万元建起的蔚为壮观之“真趣楼”,民间称其“镇妖塔”。塔内侧横柱画有阴阳符,还写有塔的建造者及7位“首士”的大名。  相似文献   

9.
刘智 《法学研究》1982,(4):28-29
刑罚,是国家依据刑事法律对罪犯所施行的法律制裁,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和惩罚违法犯罪活动的一种强制性惩罚手段。国家用刑罚这个手段达到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当地方换届如火如荼地展开时.“风水”这个古老行业.从中发现了全新机会。部分商人借机构筑“官-商-大师”三角关系网.新型腐败便由此滋生。 为“保官”、“升官”,部分官员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生辰八字上,他们或者“走出去”.给祖坟迁一个“宝地”.而更多人则把“大师”请进来.在办公桌脚底贴上一道“符”.挡一挡来自竞争对手的“煞气”。  相似文献   

11.
“傍大款”是近几年来风摩一时的一个现象,有为官者“傍大款”,也有小姐“傍大款”,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益驱动。有“傍款”者,亦有“傍官”者,那无非是权之所在,利亦随之,“傍官”者有“款”,有“姐”.也有官。官之所以“傍官”,目的就是为保官或是做更大的官。  相似文献   

12.
论渎职罪的惩治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渎职罪是一种特殊主体的犯罪,根据新刑法的规定,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危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过去有人把渎职罪称为“统治阶级内部的犯罪”,这是因为此类犯罪的主体都是政府官员,他们的职务行为从不同...  相似文献   

13.
官当新议     
"官当"者,按官品抵罪也.这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封建特权制度,其起源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时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保护他们本阶级的利益,在法律上规定了官吏如若犯罪,具有按官品来抵罪的特权.据《隋书·刑法志》记载,陈朝法律就有"五岁四岁刑,若有官,准当二年"这样的规定.唐朝的法律就规定得更详细了,《旧唐书·刑法志》记载:"以官当徒者,五品已上犯私罪者,一官当徒二年;九品已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一年."以后各个朝代都有以官品抵罪的规定,这是封建等级制度在法律上的反映.封建统治阶级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为了保证封建官吏在一旦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江苏省财政厅原副厅长张美芳为争取立功,在被双规的当Et即爽快招供,案件波及面不仅牵涉财政厅内部官员,还牵出省内多个其他厅官。“拔出萝卜带出泥”历来是官场反腐奇观,但从“爽快”招供引发当地官场人人自危来看,并非每一起贪腐弊案的查处都能彻底斩断利益链条。因为张美芳的“爽快”既然被解读为另类举动,那么更多的利益同盟也许在玩丢卒保车的游戏。  相似文献   

15.
政体任何统治阶级一旦掌握了政权,就要巩固政权,保护本阶级利益,而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建立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这种一国统治阶级采取某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协调自己内部关系的政权机关,就是“政体”。人们通常也称为“政治体制”或“根本政治制度”。一、剥削阶级国家的政体。人类历史上,剥削阶级国家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6.
在政治生活中,什么是对的?判断对错标准是什么?阶级社会的统治者会认为,是否最符合统治阶级的意愿是一条重要标准:而现代政治中,为了促进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治理者则应该转变观念,上述标准中的“统治阶级”应该也必须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替换。  相似文献   

17.
法律制度 简称“法制”。法制一般是指国家法律制度的总和,包括立法、执法、守法等内容,其核心是依法办事,建立一定的法律秩序。是关于统治者根据需要而制定的法律条款、审判程序和手续方面的规定。法律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又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各个民族或阶级建立国家后,都需要建立相应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制  相似文献   

18.
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书中有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一节。关羽为报曹承相厚恩,居然敢违诸葛丞相之命,拿国家利益作交易,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按现在的逻辑讲,这算不上叛国也得是通敌。然而,关羽的“叛国”和“通敌”千百年来非但没有激起国人对他的愤恨,反而觉得他很有情有义,很够哥们儿。关羽后来被神化为仁义的化身,既和统治阶级的需要有关,也和人们推崇他重情义有关。  相似文献   

19.
俞思贵 《法治研究》2006,(12):34-34
中国是个官本位意识很浓的国度。自古以来在民与官之间,为官者受人看重,那是因为做官的人毕竟少数,且手中有权,多数人只能终生为民。古时的官,通常被称作“老爷”;现在的官,则时尚地被称为“公仆”。古时的官,除了世袭和册封之外,多数系科举制度的产物,重的是才;现在的官,除了政治条件之外,还要经过组织的考察和群众的推荐,要求德才兼备。古时的好官,崇尚“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当代的好官,强调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们印象最深、最典型的就是焦裕禄了。  相似文献   

20.
加强宪法监督,走依法治国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宪法监督,走依法治国之路●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郑全咸加强宪法监督,保障宪法实施,这是走向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由之路。因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集中地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体现了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根本主张和主要的施政纲领及措施,是维护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