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0多年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就开始了友好往来,由于地缘相近,经贸相通,人员相交,中国文化在古代就传入了东南亚,在东南亚文化不断发展和与外来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文化的同时,一些中国文化元素得以深深扎根于东南亚,并得到继承和发扬。本文从语言文学、民俗、服饰、建筑、宗教等方面对东南亚国家文化中所具有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世界历史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欧洲国家为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大肆进行海外扩张,疯狂掠夺世界财富并极力推销其思想文化理念。由希伯来文化传统与希腊—罗马哲学体系演衍而至、后来成为西方精神文化支柱的基督宗教,也作为殖民者征服和统治异质文化世界的精神武器,伴随着殖民者的脚步踏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东南亚作为世界历史的重要一环,作为欧洲殖民者以及后来的美洲新殖民者的重要海外扩张之地,毫无疑问地受到了基督宗教的精神洗涤。本文尝试对基督宗教在东南亚传播的缘起、过程及现状予…  相似文献   

3.
130多年前,天然橡胶从原生地亚马逊流域传入东南亚后,逐步从一种野生植物变为文化的载体,文明的工具。它的锲入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甚至上升为意识形态的斗争。它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使人们“愉快”地接受它,以其特有的“弹力”整合着地球资源,改写着文化谱系。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国家在新的国际关系下努力发展民族文化的同时,提出并推进东盟区域文化一体化。东南亚各国由于国情不同,长期以来所接受的外来文化影响也不同,该地区的文化发展存在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向。看来东南亚区域文化一体化短期内难以启动。  相似文献   

5.
试论伊斯兰教在东南亚岛屿地区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3-16世纪时,伊斯兰教在东南亚岛屿地区得以成功传播,有着极为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与宗教原因,同时也是通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完成的。经过16世纪伊斯兰教势力的继续扩张和发展,伊斯兰教已遍及东南亚的主要岛屿,并不断由沿海向内陆渗透,从而奠定了今日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中国的东南亚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由于宗教、社会风俗、传统习惯、教育等方面的差异,留学生在文化适应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和分析在中国的东南亚留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业、心理、生活环境、文化认同等方面的文化适应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适建议。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知名的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宝库,在全球化时代,保护本土民俗文化、民族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紧迫的任务。21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东南亚地区的9项非物质文化列入了“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文首先梳理了“口头非物质遗产”这一文化概念的定义,以及其中的社会话语内涵;然后把入选的9项代表作进行分类归纳,探讨它们的特点;最后分析了这些代表作在文化多样性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8.
海外移民社会的形成,为福建歌仔戏向东南亚传播创造了条件,东南亚地区因此成为福建歌仔戏海外传播的重要区域。改革开放后,受国家政策的鼓励,厦门歌仔戏剧团、漳州芗剧团等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向东南亚观众展示福建戏曲的艺术魅力。福建歌仔戏的海外出访在联络乡情、传播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各国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海及以外的一些岛屿,它们与中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历史十分悠久。两宋时期,中国与东南亚交往日益频繁。“海上丝绸之路”由此也走向繁盛。一两宋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频繁主要可以从朝贡和海外贸易两个方面得到反映。据《宋会要辑稿·蕃夷》所载统计,宋代来华朝贡的国家有26个,朝贡次数为302次,其中,除东亚的高丽外,东南亚国家交趾(今越南北部)、占城(今越南中南部)、三佛齐(位于苏门答腊岛)、真腊(今柬埔寨)、婆(位于爪哇岛)、丹流眉(今泰国)、蒲端(今菲律宾)、摩逸(位于吕宋岛)、勃泥(今文莱国)、蒲甘(今缅甸中部)…  相似文献   

10.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其族群文化观对国际政冶格局的解读。其族群文化观源于美国的族群理论中的盎格鲁一萨克逊优越论。在美国国内,亨廷顿断言多元文化将使美国分裂而反对多元文化,主张用以盎格鲁一萨克逊文化代表的美国核心文化同化其他移民族群。在国际上,亨廷顿强调不同宗教文化的难以调和性,似乎由主流文化同化其他族群才是解决“国家间和国家内部的文明冲突”的出路。正如同化理论在美国日益没落而多元文化广被认可一样,在东南亚,一个各族群可以和睦相处的多元社会的构建不但是一种理念,也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李谋 《东南亚》2009,(3):67-73
印度文化与东南亚是人们常议的话题,但意见诸多不同。通过对几部东南亚史名著涉及古代东南亚论述的比较与分析,笔者认为:印度文化对古代东南亚影响大,但中国文化对东南亚产生影响要早于印度。主导文化影响大小的是接受方。文化影响是双向的,不均衡的。文化传播方式途径都会左右影响的结果。宗教性文化的影响更易显现。  相似文献   

12.
隋唐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佛教文化交流,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较之于前代有更大的发展.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这一时期海外交通的发达为中国与东南亚的佛教文化交流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众多的中外僧侣途经东南亚诸国前往印度取经或东来中国译经传法,构成了这一时期佛教文化高度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等地之间的一条远洋贸易航线,它是古代中国联系东南亚、南亚等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之一,古代中国运用这条贸易航线发展对外的经济文化交往。  相似文献   

14.
1946—1949年间东南亚及美洲侨汇逃避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汇逃避”是1946~1949年间中国民间侨汇经营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侨汇逃避是指来自东南亚和美洲的侨汇作为中国的外汇收入在进入中国内地的流通过程中 ,并不经过中国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广东省银行等官方侨汇经营机构 ,而是通过其他渠道进行 ,以致侨汇收入并不成为政府的外汇收入而流失。要探讨1946年至1949年侨汇逃避的原因 ,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 ,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已濒临崩溃的边缘 ,为发动内战 ,国民党政权保持强大的军费支出 ,1946年军费支出占60% ,1947年为55 …  相似文献   

15.
16.
17.
●9月3日至8日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应邀对泰国进行正式访问。李鹏与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以及泰国国会和政府领导人亲切会见并广泛接触各界人士 ,就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扩大两国政府和议会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取得广泛一致。9月8日至12日 ,李鹏应邀对印度尼西亚进行正式访问。9月12日至15日 ,李鹏对菲律宾进行正式访问。李鹏委员长与阿罗约总统亲切会见。访问期间 ,中菲双方签署了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与菲律宾众议院合作备忘录、中国向菲方提供渔港扩建项目贷款…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