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印俄等新兴经济体的兴起,亚太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地缘中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同时,太平洋两岸的美中日印俄澳等主要力量越来越关注地区秩序、体系等问题,并试图确立本国在上升的亚太地区及将形成的地区体系中的地位,建立有利于本国的地区体系框架,融合、制约和平衡其他地区力量。因此,亚太地区正在酝酿、出现和形成某种以地区主要力量为若干中心和框架的地区体系和秩序。在此情况下,本文倡导容纳亚太地区主要力量的太平洋主义结构、体系和秩序,以全面反映21世纪亚太力量格局的发展变化,融合亚太地区大国间的共同利益和共识,确定地区经济政治的制度安排,确保亚太地区长期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印俄等新兴经济体的兴起,亚太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地缘中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同时,太平洋两岸的美中日印俄澳等主要力量越来越关注地区秩序、体系等问题,并试图确立本国在上升的亚太地区及将形成的地区体系中的地位,建立有利于本国的地区体系框架,融合、制约和平衡其他地区力量.因此,亚太地区正在酝酿、出现和形成某种以地区主要力量为若干中心和框架的地区体系和秩序.在此情况下,本文倡导容纳亚太地区主要力量的"太平洋主义"结构、体系和秩序,以全面反映21世纪亚太力量格局的发展变化,融合亚太地区大国问的共同利益和共识,确定地区经济政治的制度安排,确保亚太地区长期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四重安全结构相互交错,推动着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演变。美国及其盟国致力于建立一种后冷战时代的亚太安全体系,旨在确保美国对亚洲事务的主导权,牵制、防范中国成为主导亚洲事务的力量。东盟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接触的政策。为了拓展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空间,应在和谐世界理论的指引下,充实和丰富新安全观与和谐亚太的理念,推进亚洲合作伙伴关系和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次地区合作进程,昭示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外交的理念,致力于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四重安全结构相互交错,推动着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演变. 美国及其盟国致力于建立一种后冷战时代的亚太安全体系,旨在确保美国对亚洲事务的主导权,牵制、防范中国成为主导亚洲事务的力量.东盟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接触的政策.为了拓展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空间,应在和谐世界理论的指引下,充实和丰富新安全观与和谐亚太的理念,推进亚洲合作伙伴关系和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次地区合作进程,昭示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外交的理念,致力于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5.
亚太地区是世界上主要大国集中的地区。冷战结束后,这个地区形成了以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东盟为主的五大政治力量。其中东盟作为唯一的由中小国家组成的国家集团,实力虽然有限,但却在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杠杆作用,关键在于它实行了...  相似文献   

6.
2009年,日本民主党上台执政,日关同盟关系随之产生变化,日美在一系列双边及多边问题上暴露出明显的分歧和斗争,日美同盟之所以呈现出斗争的态势是基于日美双方不同甚至对立的利益考量,同时日美在应对共同的威胁时又表现出彼此拉近和合作的一面。未来,日美同盟仍将继续发展,影响东亚乃至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地区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7.
关于亚太地区当前格局问题,中俄双方学者均认为美国与欧洲先后陷入危机,未来5至8年将呈现收缩态势,在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全面衰落。俄方学者认为,在欧美因为经济危机陷入衰退的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却保持了蒸蒸日上的增长势头,国际经济中心已经向亚太地区转移,国际政治中心也将会向亚太地区转移。中方学者则认为,美国处于相对衰落的过程,而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大国同时崛起,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国际权力出现扁平化,竞争的中心向亚太地区加速转移。在亚洲高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下,美国主导的军事同盟体系已不适应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俄方认为,2011年,美国重返亚洲,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加强在本地区的军事同盟体系,大有围堵中国之势。俄罗斯融入亚太需要和平的地区形势,建议在中、俄、美之间建立三边安全机制,为本地区中小国家提供安全保障。中方认为,在新的地区形势下,应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地区政治、经济、安全秩序,欢迎并愿意协助俄罗斯在亚洲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但是新的地区秩序应当是开放性的、包容性的,与亚洲国家多样性相适应的。在积极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政治、安全议程。俄方学者认为,欧洲深陷金融危机,短期内不能解决,俄罗斯经济发展重心将向亚太地区转移,着力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欢迎美国、欧洲、中国等世界各国和地区参与。中方认为,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并且与中国经济互补性较高,在两国政府的主导下,已经进行了一些合作。随着俄罗斯"东进"战略的逐步明确,双方可以在项目开发、投资等方面进行研究,发挥双方比较优势,深入合作。在中亚地区,美国撤出后的阿富汗将成为本地区新的安全威胁,加上原有的三股势力,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令人担忧。俄方认为,应当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的优势,密切关注阿富汗形势,加强与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合作。中方学者认为,应当发挥上合组织在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解决中亚问题的根本,还在于通过经济合作使中亚国家走出贫困,从而实现长治久安。因此,应当积极推动上合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进程,与欧亚联盟等本地区其他组织加强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多边主义视角对美国对待亚太多边安全合作的态度、动机与行为进行了分析.冷战后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最重要的成果是东盟地区论坛,它是该地区成员安全利益需求的结果.亚太地区的安全多边主义主要依靠规范的力量发挥作用,缺乏有效的物质能力和制度保障来解决美国所关切的地区安全问题.况且,美国只是将多边主义作为服务于安全利益的工具性手段,而不是秩序目标之一,这决定了美国不大可能对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寄予较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9.
APEC自1989年成立至今,有力地促进亚太地区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不断发展。在1996年11月的APEC第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通过了《马尼拉行动计划》和《经济技术合作原则框架宣言》这两个文件,极大地推进亚太地区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进程,亚太地区可望由此而迎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  相似文献   

10.
天地悠悠,潮起潮落──—论亚太经济合作态势庄礼伟天下大势自冷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六个力量中心:美国、西欧、日本、中国、俄罗斯、联合国。但在经济领域,全球是三足鼎立:北美、欧洲联盟、东亚。在经济发展最快的亚太地区,也基本上是美国、日本、中国三强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地区主义运动的不断演进,以非军事对峙和非暴力为基础、强调文化和政策吸引力的软力量开始在地区国际关系中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软力量的运用也推进了地区主义向纵深发展。国家在地区主义中的软力量可以分为四种表现形式:文化吸引力、政策感召力、地区创制力和地区公信力。中国在东亚地区主义进程中上升的软力量成为促进东亚融合的新动力。同时,地区价值观的塑造、地区参与度和地区主义构想的形成,都影响着地区制度化水平和整个地区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地位。培育东亚作为一个独立地区实体的软力量应当成为中国亚洲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香港房地产业一瞥郑紫衡,田夫香港是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房地产市场较为发达的地区。近年来,更以其国际商业、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和韩国、台湾、新加坡一道,成为亚太地区经济舞台上一条呼风唤雨.扶摇直上的“小龙”,令世人惊羡不己。究...  相似文献   

13.
2023年美国拜登政府加快了“印太经济框架”谈判,亚太地区经济秩序发展方向之争趋向激烈。随着地区权力结构的变化,亚太地区经济关系的战略意蕴日益复杂,大国如何利用经济合作影响战略关系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贸易协定的战略效应不仅包括其对合作者之间的“战略稳定效应”,还包括对非参与者的“战略外部性”,它们受到经济合作深度的调节,构成了“功能化”和“安全化”两个基本路径。近十年来,中国支持东盟引领地区经济合作,贸易协定的“战略稳定效应”推动着经济合作的功能化演进,美国则基于地缘利益考虑而利用贸易协定的“战略外部性”,刺激地区经济合作不断趋向安全化,亚太地区形成了“功能化”与“安全化”并行的双向演进格局。  相似文献   

14.
均衡 挑战 机遇──亚太环境与中国发展的思考罗向阳亚太,这一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曾只能充当配角的地区,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东方狮──中国的一朝醒来,把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太平洋世纪的到来"和"世界经济中的...  相似文献   

15.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在当今世界上的重要性正在迅速提高。苏联作为有70%的国土位于亚洲的太平洋沿岸军事和经济超级大国,它所执行的亚太政策对这一地区的和平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一自戈尔巴乔夫1985年接任苏共最高领导以来,苏联在亚太地区的对外政策已发生很大变化,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承认亚太地区的现状,遍访亚太国家,主动改善与原来关系冷淡或存在重大分歧的  相似文献   

16.
世界战略格局和亚太地区形势的变化。使东南亚地区出现了新的形势。近年来,新加坡在密切关注形热发展变化的同时,不断调整地区政策,并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防务建设,以期适应新的形势变化。  相似文献   

17.
忻华 《德国研究》2008,23(4):36-42
世界经济的“中心一外围”结构,与世界政治的霸权秩序,是互相牵制、互为因果、融为一体的。而连结“中心一外围”结构与世界政治结构的“枢纽”,是“半外围区”里具有极其重要的安全战略价值的国家和地区。这些“枢纽”之地往往成为霸权国的盟友,它们利用自身在霸权秩序中的特殊位置,获得独特而优越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比一般国家更容易实现经济“起飞”。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国际政治结构中先后出现三个霸权体系,其中第二个霸权体系中的德国,正是凭借世界经济结构与霸权政治结构的互动关系所提供的独特机遇与空间,迅速实现了经济的“起飞”。德国工业化进程的典型案例,能够清晰地表现出“中心~外围”结构与国际霸权体系之间互动博弈的演进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亚洲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国家最多、政治体制多元化、经济差别大、近年来经济发展最富有活力的地区。世界主要大国大多在亚太地区 ,该地区主要大国的发展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将对世界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的重点都在亚太地区 ,因此研究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 ,研究亚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是亚太研究所的主要任务。鉴于此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与世界知识出版社计划合作一套亚太丛书 ,2 0 0 2~ 2 0 0 3年已出版了其中的八部 ,出版该丛书的目的是向读者提供一些可读…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亚太地区安全对话于2 0 0 4年3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英国、荷兰、芬兰等国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旨在分析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影响地区安全环境的国家因素和非国家因素及其对亚太地区安全的影响。关于亚太地区的安全情况。学者们认为,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均对亚太地区安全构成一定的影响。在传统安全方面影响亚太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美…  相似文献   

20.
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陈乔之冷战结束,雅尔塔体制崩溃,世界经济多极化与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欧共体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亚太地区多国深深感到本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迟缓性与急起直追加快区域合作进程的必要性。一、发展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势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