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这种"当真".可爱可贵.令人肃然起敬。我们服务群众.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不可缺少认真的精神.就是要多一点"当真"。这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一件真事:一位在市里工作的干部到边远山区随机走访时,看到一位贫病交加的老人需要吃医生开的一种药,但这种药在当地医院、药店都买不到。这位干部就拉着老人的手说:"您别着急,我回去后给您买药来。"老人笑笑,似乎有  相似文献   

2.
84岁的林萍老人这几天病了,饭不爱吃,觉不愿睡。吉林市北山公寓的护理员一遍又一遍地询问她想吃点儿什么,喝点儿什么?可老人就是一个劲儿地摇头不说话、护理员找不着能使老人开心的办法,就想起一个人来:“让你姑娘来看你吧。”林萍老人的脸上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不一会儿,一位女同志领着一个孩子急匆匆地赶来了,拉着林萍老人的手问寒问暖.当得知老人头晕、腿抽筋时,就马上到医院给老人买来药,侍候老人把药服下去。周围的人看到林萍和她又说又笑的,都高兴地说:“姑娘,你这几天没来,老太太惦记得够呛。”林萍老人笑呵呵地…  相似文献   

3.
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12004年,一位离休干部病危。弥留之际,老人拉着一位女同志的手,流着眼泪说:“谢谢你对我的精心照顾,我们全家都感谢你!”这个令老人如此感激的人就是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老干部处处长吴雅琴。从事离退休干部工作15年来,吴雅琴用女性的细献、军人的刚毅、法官的严谨和党员的忠诚,谱写了一曲“情系夕阳,永不言悔”的奉献者之歌。  相似文献   

4.
1997年7月21日下午,已经奄奄一息的射洪县离休干部李志信,用微弱而又恳切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呼唤:“我想见——蔡局长,我想见——蔡局长……”半个小时后,县民政局局长、党总支书记蔡绍福风风火火地赶到李志信的病床前。老人吃力地把目光转向蔡绍福,断断续续地说:“你是——国家——最好的干部,百姓——最好的官。”说罢,他紧紧拉着蔡绍福的手,微笑着闭上了眼睛。“你是国家最好的干部,百姓最好的官”,这是一位古稀老人在弥留之际对蔡绍福的高度评价,也是射洪县百万群众对蔡绍福的共同称赞。去年国庆节前夕,蔡绍福光荣…  相似文献   

5.
李伟 《世纪风采》2006,(12):12-14
我来看看,见见群众 1958年10月22日下午,深秋时节的塞上名城敦煌已是秋风萧瑟,寒气袭人。一辆很普通的绿色军用吉普车停在了敦煌县委大门前的马路边。一位身材魁梧、表情严峻的老人从车上下来,后面跟着两位穿军装的人和一位夹着文件包的年轻人。三天前敦煌县委已接到省里电话:22日彭德怀副总理要来敦煌。县里的干部听到这个消息都万分激动,但省里在电话中还传达了彭德怀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赵亚兴 《奋斗》2004,(12):55-56
共产党的干部是为百姓谋利益的,自然应该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至今人们还记着他和百姓打成一片的感人事迹。那年,清明节,焦裕禄的墓前,一位白发苍苍的失明老人跪在那烧纸钱,说“如今俺家收成好了,富裕了,老  相似文献   

7.
1995年,中国老龄问题委员会和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等5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数百名全国健康老人,后又从这数百位SO岁以上、身体健康、事业卓有成就的健康老人中,速选出48位全国最佳健康老人。我们采访的原财政部文教司副司长、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正言老人即是这48位老人中的一位。~位跟随他学习书法、篆刻的IO岁小女孩曾说:“刘爷爷的眼睛真亮!”这位聪明的小姑娘算是抓住了刘正言老人最主要的特征了。老人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踏踏实实的人生之路,展示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生命图画。与他交谈,读他的人生,方知刘正言老人不仅…  相似文献   

8.
近日读到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北京市大兴区兴华园社区,一对七旬夫妇义务照看一位86岁的空巢老人,每天给老人送上一碗热乎乎的米粥,一送就是两年。在东城区南池子社区,年过七旬的老李为一名瘫痪老人义务理发,已经坚持了13年。  相似文献   

9.
1999年,乌盟大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地处蛮汗山下的凉城县旱情严重。4月份,本是春播大忙季节,可曹碾满族乡的村民们望着干裂板结的农田一愁莫展:想翻地,犁铧带起来的全是脸盆大的土坷垃;想播种,地旱得连草芽都枯死了。就在这些以土地为生的庄稼人希望渐失的时候,县审计局的干部进了村。他们首先为一80多岁的老人整地,一边雇上牛犋,给老人刨茬翻地,将土坷垃打碎,一边买来地膜、籽种,帮助老人种上了玉米。老人逢人便讲:“我虽然无儿无女,但这些娃娃比儿女还亲。”这仅仅是今年凉城县2000名机关干部下乡抗…  相似文献   

10.
文心 《大特区党风》2003,(12):28-32
在成都,市民们传扬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名叫石桂芳的大妈,为了报答一位曾经在她家当过保姆的老人,她不仅义务赡养老人,视老人如亲人,自己和家人还人老人当保姆;当自己年过七旬,担心对老人照顾不周,她又为老人请来了一位又一位保姆……  相似文献   

11.
常道林 《党建文汇》2013,(12):53-53
毛泽东最后一位卫士李丙需老人。在他自己创办的红色教育展览馆里动情地说:“作为毛泽东主席的最后一位卫士,  相似文献   

12.
有位干部下乡调研,忽然内急,就问一老农:“洗手间在哪里?”老农说:“哦,要洗手,外间屋有洗脸盆。”同去的一位赶忙解释说“他要去厕所”。老农说:“是茅子呀!在院子的西南角上呢。”弄了这位干部一个大红脸。  相似文献   

13.
“每一位群众,无论贫困与否、也无论疾病与否,他们都是我们的亲人!”武胜县乐善镇派出所所长兼自力村党支部书记杨林曾经多次在村“两委”会上动情地说。自力村四组73岁高龄的胡传习老人,2008年不幸患脑血栓,子女长年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他和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伴相依为靠。老人以前连续30余年担任村组干部,虽然重病缠身、生活窘迫,  相似文献   

14.
“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这“三问”,问出了一个共产党人一生的全部思考。我不由想起我的姥姥张文秋,她用一生的实践做出了正确回答。 姥姥今年98岁了。她是一位世纪老人,更是一位革命老人。她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1919年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里,有两位老师把她引上革命道路。一位是董必武,一位是陈潭秋,他们都是党的“一大”代表,是党的创始人之一。姥姥参加了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1924年3月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1月转为中共正式党…  相似文献   

15.
屯留县丰秀岭村,干部村民一提起党支部书记魏文财和本村黄传荣老人的关系来,都异口同声地说:“黄老是魏支书的‘特殊亲戚’。”黄传荣夫妇俩一生未生育,直到中年时才从本家哥家抱养了一个男孩子,取名叫黄保山。从此,两位老人含辛茹苦把保山养大成人。1991年给保山娶了媳妇,黄老一家人喜上眉梢。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保山结婚的第二年,黄老的老伴便生病去世。1998年,保山在一煤矿不幸被煤层塌方砸断了腰椎,虽经医生全力抢救,但最终还是下身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这时的黄老也因年迈体弱,丧失…  相似文献   

16.
在革命老区南江县,有这样一位纪检干部,腐败分子恨他;秉公执纪,铁面无私;纪检鉴定干部敬他:一身正气,勇于开拓;山村百姓受他:平易近人,扶贫济困……他就是南江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赵万先。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干部廖六田同志,花了十多元从一个老人手中买得一张纸色发黄泛黑残破不堪的旧报纸?这张1926年的《柳江日报》,是老人维修旧房时从天花板上揭下来的:虽然残旧,但是它记载了很重要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8.
高才亮 《支部生活》2009,(12):36-36
盛夏里,一场暴雨刚过,会泽县老厂乡播落卡村一条涨满洪水的山沟里,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伯正吃力地将一位80有余的老人背过山沟。过沟后那位银须飘飘的老人感激地说:“谢谢你,你要活一百岁。”被称赞的这位老伯就是闻名老厂山乡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赵文才,这次出诊途中背老人过河只是他为善一生、济世一方的一个小小缩影。  相似文献   

19.
王晋临 《先锋队》2011,(13):38-39,41
2011年4月26日,在晋城公路分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大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将1万元钱交到分局党委书记张根法手中。老人说:"最近身边几位老友相继去世,我想到自己年龄确实大了,必须提前完成对党的承诺,不能欠了党的账。"这位耄耋老人就是晋城公路分局离休干部梁广霖。  相似文献   

20.
梁新 《学习月刊》2012,(22):1-1
11月8日这天,我随便问了几位群众,都让我感到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我问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老人说:“怎么不知道呢?今天是十八大开幕的日子”:我又问怎么这么清楚:老人说“我是老党员,能不关心十八大么?”我问一位农民工:“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农民工脱口而出:“今天是十八大召开的日子”。我又问一位去超市买东西的大姐:“大姐,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大姐也是不假思索就答出:“今天是我们党十八大召开的日子。”群众关注党的政策走向,是因为和自己的生活有关。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荧。和自己的未来有关。那么,群众都关注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