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国国企改革,特别是大型国企的改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地不断传来有关国企改制的消息:“西安500亿国资盛宴”、“山东1133家国企改革与时间赛跑”、“江苏640亿国资重组行动”、“上海700亿商业资产重组”……总部设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由北京、天津、河北、西安等18家产权交易机构发起建立.代表北方地区112家产权交易机构的北方产权交易共同市场更是抓住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契机,谋求建立我国跨度最大的区域性产权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2.
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这对广大的国企是机遇更是挑战,于是“狼来了”的惊呼四起。只要自己成长为巨人,“狼”并不可怕。可目前,国企现状的确令人担扰。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企富余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1/4,达2400多万,成为国企改革的一大阻力。党的  相似文献   

3.
韩涵 《法人》2007,(9):13-13
十年前需要“减员增效”的国有企业.今天成了“高薪”和“暴利”的代名词。凡是在下游竞争产业的国企都活不下去.而垄断国企则安坐资源上游.轻松地实现全员“分红”与寻租。  相似文献   

4.
曾亚波 《检察风云》2014,(12):34-34
对于国企,中纪委的反腐利剑从不单一.今年以来,中纪委、国资委针对央企反腐的排兵布阵与之前大不相同。三月,王岐山书记提出国企反腐必须与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明确举起一把旨在治本的改革之剑.  相似文献   

5.
蒋大兴 《政法论坛》2023,(1):104-116
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不仅在于其效率低下,还在于我们误解了国企本质。国企在本质上应当属于公共企业,有关国企的法律建构及改革措施,都应当围绕如何使国企成功地实现其作为公共企业的目标,履行公共企业的职能而展开。遗憾的是,在既有法律体系中,国企一直被视为普通的商事公司,倚重私法逻辑进行调整,这种安排使我们总是致力于厘清国企产权,将其打造成营利性的商事主体,关注国企的私法人地位、财产保值增值。从而忽略了国企作为“人民企业”的本质。即使在西方,国企也有其特殊的存在形式——政府公司,政府公司基本上是一种公法主体,承载着类似政府的公共职能。因此,消灭国企绝不是国企改革的未来,而是对西方国企现状的误解。国企改革应当从私法道路转向公法道路,凸显其目标导向和公司治理的公共性,提升国企治理的透明度,使其真正可以成为“人民的”企业形式。  相似文献   

6.
提起范宪,在上海乃至全国工业系统,几乎无人不知。范宪名头之响亮,不仅因为他是上海华谊集团副总裁、国企上市公司“双钱股份”的董事长,更多的是因为他曾是国企改革的风云人物,先后担任过上海六七家老牌国企的“一把手”,获得过众多的荣誉,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更是把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日前,本社与广东深圳霆天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了“国有企业改制法律研讨会”,邀请法律界、经济界的专家学者发表见解,探讨国企改革的法律问题,颇有见地。现将研讨会的有关发言摘要发表如下,以飨读者。刘桂明(《中国律师》杂志社主编):可以说,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党中央工作的重点,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难点,是法律界和经济界、企业界及平民百姓关心的热点,是不同媒体关注的焦点。我认为,国企改…  相似文献   

8.
曹坚 《检察风云》2014,(18):30-30
中央发起央企高管“控薪令”、“节薪令”,以举重若轻的定向改革方式对“国企改革动了谁的奶酪”作出有力回应。国企高管能否改变“既拿高薪,又享特权”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中国监察》2008,(1):38-39
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工作,始终是国企反腐倡廉建设的重中之重,关系着国企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在国有企业的体现,关系着企业与社会的和谐。研究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出资人全面履行职责,确保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企业职工队伍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龙凤 《法制与社会》2013,(23):154-157
目前,国企改革正处于停滞不前的困惑期。虽然国企改革在过去三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可国有企业的经济改革措施的强化却将改革一步步引入了歧途。当前国有企业开始逐步扩张,几乎成为"垄断"的代名词,造成了"国进民退"的现象,违背了国有企业的性质,使社会矛盾激化。解决国企改革的问题,实质就是解决国有企业改革解决国企代理人权力过于集中而产生寻租行为的问题,是要解决国企中"少数人得之而私有"的问题,是要解决国企"与民争利"的问题,归根到底,国企改革的问题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解决国企的负面影响即是国家政治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一、认真查办涉企职务犯罪,清除国企“蛀虫” 首先,检察机关通过办案,在国企中挖出“蛀虫”、“败家子”,为企业清除“害群之马”,帮助国企建设廉洁、高效的企管队伍,充分调动职工投入国企改革的积极性。这无疑是对国企改革发展的最大、最好、最有力的支持。 其次,检察机关要始终坚持“一要坚决,二要慎重,务必搞准”的工作方针,不仅要查“穷庙富方丈”的案子,还要注意查“富庙富方丈”的案子。 第三,当前,检察机关要突出查办因贪污贿赂等犯罪造成国有企业严重亏损、破产的案件,以及利用国有企业改革之机侵吞、私分、挪用国有资产、个人收受贿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一直是反腐败的薄弱环节,其中,监督机制不健全是一个重要原因。如何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督机制,是关系国企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愿接受监督。国有企业改制后,有的国企领导借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企业自主经营之名,不愿接受监督,把来自企业内部的监督视为“碍手碍脚”,把来自上级部门的监督视为“不信任”,仍然习惯于家长制、“一言堂”。目前,在不少国有企业中,权力仍高度集中在一个人手中,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一肩挑”,花钱“一枝笔”、用人“一句话”、决策“一拍手”的现象比较普…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正在进行,目前上海、北京、广东等多地已明确出台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多地在方案中提出,将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企领导薪酬水平。(中国新闻网8月21日)国企高管薪水过高已成民众诟病焦点,且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差距很大,有的相差30多倍,造成了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同时,这也造成了国企红利减少和国有资产流失。目前,国企高管薪酬过高问题引起了中央最高层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表示要对国企高管薪酬进行改革并降低高管薪酬水平。毫无疑问,这会赢得民众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从容 《江淮法治》2008,(12):23-2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对国企高管薪酬提出公开质疑,由此.引发了各界人士对国企高管天价薪酬问题的大讨论。记得中学时候,我们在教科书中就已经知道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以后从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许多的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并驾齐驱.我们看到.私有企业实行的分配标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同样的分配标准.为什么私企高管的薪酬问题没有人质疑.而国企的高管薪酬问题却总屡遭争议?  相似文献   

15.
凌捷 《检察风云》2014,(18):31-31
近日,网络上有关国资委将对国企高管予以降薪、限薪的消息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国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特别是某些国企高管高高在上的薪酬与企业并不突出的业绩之间的倒挂现象,更是为全社会所诟病。为塑造国企良好的信誉与形象,国资委曾经多次对国企高管薪酬制度提出予以严格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短短几年,宋建平从一个门外汉成为煤焦系统的“黑马”.再蜕变成“山西国企第一贪”.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是其身后依靠着一个无所不能的“红粉军团”。宋建平案的发生也暴露了相关部门对国企老总监督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法制文摘报     
最近,有关人士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展开提出四条建议。一、遏制政府官员的以权谋私行为是当前搞好国企改革的关键。二、经营者的退休待遇比年薪更重要。目前,国企正在推行“年薪制”,其效果不容乐观。事实上,目前企业经营者在位时,实际报酬并不低;一旦退休,则落差颇大。三、“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方向要坚定,步子要稳妥。国有企业不适合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生存,这已被发达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广大干部群众对“穷庙富方丈”的现象十分愤慨,要求根除企业“蛀虫”的呼声日渐强烈,而加强国企剖亏是整治“败家子”、清除企业“蛀虫”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举措,也是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的重要保证。 国企剖亏意义重大 首先,国企剖亏是败家子的“克星”。在目前国有亏损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企业厂长、经理中饱私囊、以权谋私造成的。通过剖亏,使亏损企业的现状全部暴露,厂长经理的腐败问题昭然若揭,一批“蛀虫”被清出企业,并得到应有的惩处。如内蒙古自治区从1996年下半年至今,共剖…  相似文献   

19.
华鹏 《中国律师》2004,(8):89-89
国有企业、国企(国有企业简称)改革、律师、律师为国企提供法律服务等字眼,对于生活在商品经济大潮中的读者而言应该不会陌生,甚至其中一部分人还可侃侃而谈“我国律师制度于1979年恢复重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也是从1979年开始的……”。 那么,“河北省律师服务国企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从何说起呢?它是有益探索的总结,还是标新立异的展示?相信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读者一定会对此打出一  相似文献   

20.
百年张裕国企改革采用的“EMBO(员工加管理层持股)模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国有大型企业MBO被明令禁止的情况下,EMBO能不能成为国企改制的一种新的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对此持反对意见。他认为,第一,EMBO实际上是“大锅股”,也可以叫做“二锅饭”,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当中,都没有确切证据表明这是一种良好的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当然从短期看可能有些效果,但边际效果递减非常厉害。第二,员工作为“雇员”与作为“老板”的身份重合和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