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围绕《城市化:中国现代化的主旋律》一书,笔者对上海市计划学会理事、同济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博士郁鸿胜研究员,作了专题访谈。……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群是城镇化高级阶段的主体形态。现代城市群建设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发挥着强大的创新载体与动能支持作用。《扬子江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战略研究》一书率先建构起中国特色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的话语体系,并以江苏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生动实践,绘出了“中国情景”现代化城市群的美好未来,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注入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张晶义先生真不愧为是一个精明的书商。他瞅准了《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在中国的无限商机,大胆地买断了这本书在全球的华文版版权。这本书引进中国后,果然不负张晶义先生所望,在市场上热销的程度,正如张先生所说的那样:“印书就像印钞票”那样炙手可热。《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在中国之所以如此热销,正因为它迎合了中  相似文献   

4.
关于毛泽东首次读《共产党宣言》等三本书的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一九三六年在同斯诺谈话时曾提到:他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和共产主义的书,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他的心中,使他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西行漫  相似文献   

5.
《致加西亚的信》是一位从战场上退役的老战士撰写的书,一百年来,这本书以不同的方式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在中国今年元月的畅销书目中排名第四。本书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又一个国家。就连美国总统布什都说:“这本书太可怕了,它把一切都说了。”为什么这本书有如此巨大的震撼力?  相似文献   

6.
唐时风 《台声》2006,(7):65-69
阎延文博士历时10年,终于完成“台湾三部曲”(《台湾风云》、《沧海神话》、《青史青山》)的创作,真可谓10年磨一剑。那么,“台湾三部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阎延文在创作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是如何处理历史小说的“正说”与“戏说”矛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阎延文博士。美国汉学家盛赞“台湾三部曲”记者:我知道您刚从美国宣传《青史青山》回来,能跟我们说说此行的见闻吗?有没有什么让您感动或印象至深的事例?海外华人对这本书的反映如何?阎延文:我这次是受全美中国作联的邀请到美国进行文学交流和访问。早在2003年,《台湾风云》…  相似文献   

7.
超越法律     
该书《译者序》说 :“本书的许多章节都是波斯纳在自己的文章和书评上改写的 ,他的绝大部分篇章都针对了美国法学界的一些重要人物 ,针对了美国法学界的一些流派和争议 ,而不是讨论一般的、我们习惯的那些法理学问题。”“除了已经同波斯纳名字相联系的法律经济学 ,此书 (以及波斯纳的其他著作 )还涉猎了社会学、历史、文学、修辞学、社会生物学、新老制度经济学、实用主义哲学、阐释学以及性态学等等。”作者《原文序》说 :“本书既是一本法律理论 ·的书 ,也是一本 ·关 ·于法律理论的书 ;这两个介词分别指示了本书的建构性方面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8.
该书《中译本前言》介绍说 :“本书作为默顿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 ,收录了他从 2 0世纪 40年代到 80年代初的部分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即突出地反映了他的社会学思想的这一特征。一方面 ,默顿强调理论研究应具有经验取向。”“另一方面 ,默顿十分强调经验研究应以理论为指导。”“默顿社会学研究的另外一个特征是研究问题的多样性。”“通过本书我们不但可以深入了解默顿社会学理论思维特征 ,而且本书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研究的性质、对于更好地处理社会学知识与经验研究之间的关系 ,无疑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作者中译本序言》说 :“在本书中 ,…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年二月,上海广智书局出版了一部日本福井准造著、中国武陵赵必振译的《近世社会主义》。这是“近代中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译著。”在此之前,虽然一些文章和译书中出现过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但最多只是略略涉及;也介绍过社会主义学说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却都语焉不详。而这部介绍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著作,却以较大的篇幅和赞颂的语言,第一次向中国读者比较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卡尔·马克思(本书译作“加陆马陆科斯”)的生平和学说,尤其是剩余价值理论;介绍了《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等著作的写  相似文献   

10.
流亡东瀛著书立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一片白色恐怖。陈启修在国内无法立足,被迫流亡到日本,这时期,他与中共失去联系,易名豹隐。陈豹隐以掌握五种外语的优势,潜心研究马列主义经济学。他的主要著作有《经济现象的体系》、《新政治学》、《科学的社会观》。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作为中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译者,把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介绍给中国人。陈豹隐的主要译著有:1翻译日本最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的《经济学大纲》。陈豹隐在该书“跋”中写道:“这本书当做大学的经济原理的科学书来看,实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的良书。…  相似文献   

11.
李攀 《黄埔》2013,(6):60-63
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俩的故事》一书在各大图书网站上热销,这本书的出版也引起了广大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说起《我俩的故事》一书的作者,笔者既熟悉又亲切,他就是91岁高龄的黄埔军校十八期生、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饶平如。谈起这本书的出版,饶老说完全是“不经意而为”。  相似文献   

12.
很多年以来,我一直很喜欢美国记者白修德、贾安娜的书《中国的惊雷》,开篇第一章就是《重庆——风云际会的焦点》,每次想起重庆这座城市,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本书开头那段话:  相似文献   

13.
说起中国的革命史,不能不讲到长征。笔者一气呵成的看完了《长征》这本书,被书中那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所震撼,同时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书中生动细腻的情节,感人肺腑的场面和红军将士僮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让我感受到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城市群的崛起,而城市群的崛起,又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较早的西方国家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如今,这一经验对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香港城市大学朱国斌博士所著的《中国宪法与政治制度》一书,是作为“中国海外推荐教材”而编写的,其初衷是为即将回归的“新香港人”提供认识中国现实和国家制度的参考,出版后,受到香港和内地读者的欢迎。该书视野广阔、框架新颖、写法独特,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了中外宪法制度发展和宪法理论研究的成果,读后很受启发,使我对宪政有—个大...  相似文献   

16.
书中的“奇”境,指性别研究。本书作者均为改革开放以来从事女性研究及性别研究最有代表性的学者,她(他)们共同推动了中国当代妇女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在书中,她(他)们从个人经历出发,生动地讲述了从事性别研究的感受。本刊摘录的是贵州省社科院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张晓的文章《我生命的绿洲》片断:“我做女人”  相似文献   

17.
新书     
借我一生著者:余秋雨作家出版社定价:42.00元2004年8月出版 余秋雨是当代知名的作家,也是媒体和读者关注的一位作家,近年,新作不断推出,最近的一部出版于8月,书名叫《借我一生》。书出之前,已在上海大型文学刊物《收获》刊登。据说这是作者对中国文化艺术界的“告别之作”。书中涉及了作者和作者家族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又涉及“文化大革命”等事,故书一出,就引起读者的注意。在当今文学作品不是非常景气的年月,出版社首印就印了40万册,可见出版社的胆识,以及对本书的看重。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3,(2):91-92
刘士林在《江海学刊》2012年第5期撰文认为,关于“大都市”和“城市群”的内涵界定及其相互关系,国内外学术界一直缺乏系统的梳理和基本的共识,由此对全球和我国城市化进程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在中国,人们把“大都市”和“城市群”两分并不仅仅是个概念使用问题,更折射出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深层困境。一个理想的大都市必然是以城市群的形态出现,同时,一个理想的城市群在本质上则如同大都市一样是一个有机体。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高级形态,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以整合发展为目标的城市群治理,强调的是群内城市之间的共享与合作。在一体化发展成为我国区域治理的新方向后,城市群治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合作已成为区域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主旋律。但是由于地方政府“政治经济人”的特性没有改变,地区资源的有效性也没有改变,这就决定了府际间的竞争仍然存在,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同时,政府间新的竞合关系又加深了城市群中的政治化色彩,形成了潜在风险,为后者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谁在不高兴》这本书出版得有点晚了,没赶上“不高兴”浪潮的火爆时机。但对有足够省思能力的人来说,是否属于潮流书并不要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