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个题目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当然,还需要加个修饰语:“对很多人来说”,否则,会伤害那些真正热爱学术的教授们。我记得院士王选说过,院士只是个荣誉,是对过去成就的一种肯定,并不代表现在有多高的水平,人最富创造力的时光是中青年时期,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当了院士就高人一等。不过,这里所讨论的“教授”和“院士”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上院士者已经比较年长,而且一个人往往要凭借自己事业的高峰才能进入院士的行列,因此,一个研究者成为院士之日,固然不敢说学术事业已经结束了,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最古老的学术之争就是: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特征、智力和成就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对于这个问题从来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科学观点。本文尝试做些分析,并列出一些测试表,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  相似文献   

3.
袁隆平院士等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制定《民间创新促进与保护法》。一提到“民间科学家”,有人想到的形象是一批为了钻研科学而孜孜以求、不屈不挠的人,有人想到的形象是一批唐吉诃德式的、偏要完成不可能完成的挑战(比如发明永动机、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疯子或狂人。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王鸿飞研究员不认为“民间科学家’’是坏词,就将自己的博客命名为“民间科学家王鸿飞的个人知识”;另一些人则用“民科”来嘲讽或怜悯那些不自量力的家伙。  相似文献   

4.
沈瑾秋  孙斌 《群众》2018,(14):11-12
积极参与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是我国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深度融合开放创新格局、参与全球创新治理和引领全球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一项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都对此作出了明确部署.今年3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  相似文献   

5.
贵 刊2005年第1期发表了对邹承鲁院士的访谈文章《纵谈我国科技规划、科技体制与科学家》 ,我读后有几点意见 ,供参考。首先要指出的是 ,该文主题是谈“科技规划”、“科技体制” ,而非“科学规划”、“科学体制” ,正文有很多小节 ,我细致阅读后将一些不同看法一一列出如下 :关于“科技规划问题”一节 ,文中称 ,“在制定规划时 ,务必充分认识科学的特性” ,但文中并没有提科技的特性 ,科学与技术毕竟是不同的。关于“科技体制问题”一节 ,我赞同邹院士的看法 ,即科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改变“人治” ,同时我认为 ,懂科学的人不一定懂技…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5)
2月21日,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和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身份成为中国公民,同时,也由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何蜚声海内外的顶尖科学家愿意放弃外籍,加入中科院院士行列?这一报道引起了网友纷纷猜测和热议。据了解,杨振宁自1998年起就一直受聘于清华大学,多年来,杨振宁一直为培养我国科研人才、促进科研领域交流合作不懈努力。"祖国是其魂牵梦萦之地"杨教授真挚的话语引人唏嘘。纵观杨振宁95年的生命历程,杨振宁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诸多不可替代的贡献,其科学泰斗的地位更是无人可替代的。其实,杨振宁不仅是一位功勋卓著的世界级科学家,还是一个为祖国统一大业无私奉献的赤子。本文叙述了杨振宁与其岳父杜聿明一家令人动容的故事,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在那段尘封的历史中感受杨教授抹不开的爱国心……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政协最近召开的“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专题协商会上,北京大学教授甘子钊说:“科技造假,比豆腐渣工程还要容易搞。”甘先生还是中科院院士、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他指出:“科技战线腐败的危害,不仅仅会给国家带来资金上的严重损失,更加严重的是  相似文献   

8.
1996年,清华大学钱易院士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井文涌教授向学校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学”的构想,拉开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实施序幕。2001年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叔子在“中外中小学校长论坛”上,作了题为《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的主题发言,进一步阐述了“绿色教育”这一理念。至此,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高潮迭起,呈现出“绿色教育”蓬勃的生机。思想政治课课堂是教师开展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让思想政治课教学早日充满绿色的生机,焕发绿色课堂的生命,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以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他们在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杨浦知识创新区院士服务中心统计显示,该区区域范围内目前拥有院士52名,数量占到上海市两院院士总数的三分之一。在今年初举行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吴孟超院士和王红阳院士领衔的第二军医大学“肝癌临床与基础集成化研究创新团队”因突破肝脏外科多个“禁区”,成为全国3个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的团队之一。而“创新团队奖”也是国家科技进步奖中首次设立的奖项。  相似文献   

10.
华人之窗     
三位华裔科学家当选为美国家科学院院士在不久前美国国家科学院第130届年会上,3名华裔科学家当选为该院院士。这3名科学家是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学家毛河光、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丘成桐和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任朱棣文。被誉为静高压研究泰斗的毛河光出生于上海,他成功地改进“金刚石压砧法”,将氢气在室温  相似文献   

11.
关键是遵守科学共同体的规则——王志新院士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与科学》2007,(1):30-33
近日,本刊记者孟玮就科学文化界关于科学、非科学、伪科学争论的一些问题采访了九三学社中央院士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志新,王志新谈了他对科学共同体需要遵守的规则的认识以及他所了解的两个存在争议的“科研事件”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杨小凯教授是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经济学家。 很多人认为中国或华裔经济学家在经济学前沿问题上创立新分支或学派还为时尚早,而以杨小凯教授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却是一个有中国背景的经济学前沿新学派。杨小凯教授的新著《经济学》被国际匿名审稿人评为“盖世杰作”。美国西北大学的斯迈特教授认为杨的工作“重新为经济学确定了方向”。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认为杨的工作比卢卡斯、罗默和克鲁格曼的工作要好得…  相似文献   

13.
论作为科学家的哲学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科学发展史和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活跃于科学与哲学两个领域的、一身二任式的人物。我称这样的人物为“作为科学家的哲学家”或“科学思想家”。下面,我将着重论述作为科学家的哲学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他们的典型特征和历史作用,旨在引起学术同行和读者的注意、批评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星心闪耀     
《创造》2010,(1):92-93
<正>人物简介孙家栋,辽宁省复县人,1929年生,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谷超豪,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1926年生,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国际教育研究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非线性科学"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关键在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献身科学为己任、能够引领和维护科学共同体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大批科学家的存在,是我们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条件。 期望这些年轻的优秀人才不仅在学术上对祖国的发展作出特殊贡献,更期望他们要在纯净学术环境的建立、追求科学真理精神的弘扬、科学共同体行为和道德的规范方面坚强地举起一面大旗。  相似文献   

16.
院士要不要到一定年龄退休?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早在6年前,院士潘家铮就认为,当前院士称号已被异化,应该改革,使“院士”回归为一种学术荣誉称号,不要异化为一种可资利用的“学术贵族”。  相似文献   

17.
两院院士 截至1993年底止,我国共有中科院院士536名,工程院院士96名,其中既是中科院院士又是工程院院士的“双院士”31人。在湖南的中科院院士5名,他们是:中南工业大学王淀佐教授、陈国达教授,湖南大学俞汝勤教授,湖南医科大学姚开泰教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周兴铭教授;工程院院士3名,他们是:中南工业大学王淀佐教授、何继善教授、黄培云教授,其中王淀佐教授是“双院士”。“院士章程”确定每逢单年增选中科院院士,双年增选工程院院士。据透露,有关部门规划在本世纪末两院院士总人数拟达1400名左右。  相似文献   

18.
经过千余名专家提名推荐、初审评议和终审投票表决,何梁何利基金1997年度评奖结果于日前揭晓,有65位科学家分别获得“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北京市农工党主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陆道培教授和农工党浙江省委主委桑国卫教授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1997年度颁奖大会于9月23日上午在香港恒生银行总部举行,陆道培教授参加了大会。国务院副总理朱熔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向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1994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何梁何利基金旨在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内地科…  相似文献   

19.
管理经纬     
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教授预言,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将大幅度提高,到2030年或者2040年,中国的科技水准必将达到世界的最前沿。 “今天中国的高科技比先进国家还差一大截,这就使得许多人以为中国的科技不行。这是完全错误的看法。”这位华裔科学家说,近代科学被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术事务管理和决策的成功与否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和突出标志。由于学术决策具有不同于政治决策和行政决策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必须科学地界定和协调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的关系,确立高校内部合理的权力分配模式和科学的学术决策机制。教授群体是高校业务活动的主体,学术发展的核心,人才培养的主导,必须强化教授的学术权力和教育创新能力,探索基于学术权力的教授参与式的高校管理体制,即中国式的“教授治教”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定位是为学校内部重要的教育问题和学术事项的研究决策提供一个科学民主的教授参与式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