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即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现代服务型政府职能的公共性和有限性,决定了政府职能的核心内容是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就是由政府来创建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由政府或社会来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公共服务需求.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有着本质的、内在的关系.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公共服务成为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责,它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构成现代政府的四大职能.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缘起与基本概念界定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各种社会问题日渐增多,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成为政府转型的一种思路。在较短时期内,公共服务型政府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承担"在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带有生产的弱竞争性和消费的弱选择性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中的职责"[1]的政府。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管理与非政府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组织不可能提供全部公共物品 ,随着新公共管理兴起 ,非政府组织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促进公共服务有效供应 ,为社会经济生活增添活力。  相似文献   

4.
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三方的互补关系应是一种相互配合的复合式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其规范性均衡和实证性均衡分析表明:由政府的等级机制、市场的退出机制和非营利组织(NPO)的发言权机制合力构建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公共物品供给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特色的多中心是一种规制型的多中心制度,在中国独特的政府规制的转轨背景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优化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有限政府,机构也比较精干,行政运行成本比较低。对一个通过渐进式改革方式转入市场经济的国家来说,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府转型,会引起财政切块的变化。要满足公共服务的需求,首先还是经济要平衡较快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法制化的公共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相似文献   

6.
韩锋 《党政干部学刊》2009,(4):32-34,20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使得公共物品的供给成为政府的专利,然而信奉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市场交易原则的公共选择理论则打破政府的“神话”,政策分析学派主张公共物品可以由市场和非营利部门来供给。与多中心治理思想相呼应,在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上,悄然形成了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多中心供给机制,三者之间的合作供给机制扩大了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范围,丰富了供给方式和途径,提高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7.
聂红 《理论文萃》2003,(4):19-22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非政府组织、非公共组织对公共事物的处理而生产的公共物品。本文主要从狭义上讨论公共服务,具体包括:公共工程、公共政策、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市场化也就是政府将公共服务的决策与具体供给(执行)分  相似文献   

8.
大量社会组织的涌现,对单一的政府治理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兴霖教授的《国家与社会之间》一书,以社会组织为抓手,揭示了公民、社会组织、市场、政府分别在公共服务生产、提供中的角色与功能,系统性地提出了一种整合四者于一体的、从国家到社会中的每个公民之间都可参与的、多主体协同的公共物品与服务生产与提供体系,这本质上是一种从理论上构建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它提出了公民、社会组织、市场、政府四者中,既可单独生产或者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也可以两两之间、多者之间合作生产、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为了实现这种"国家治理"式提供,可以采用绩效导向式协同中心来作为工具。  相似文献   

9.
异思 《党史文苑》2008,(12):59-5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要性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型政府。当前。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短缺,已经成为限制农村生产发展、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政府财政收入不足是造成农村公共物品资源匮乏的根本原因,而城乡分割的公共物品供给体制是造成农村公共物品资源匮乏的直接原因。因此,要突破农村公共物品资源瓶颈就必须改革财政税收政策,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农村公共物品资源的投入力度;创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让农民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1.
杨卫东 《奋斗》2011,(9):30-3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指政府要为全体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公平分配,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是解决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魏楠 《宁夏党校学报》2010,12(6):98-100
非政府组织不仅可以约束政府组织的自利倾向,加强政府与公民交流和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为公民的利益表达提供多种渠道,而且可以提供比政府更具有针对性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奠,公共选择理论对于传统公共行政的理性批判最为深刻,它将政治行为纳入到经济分析的模式中,对公共领域中的投票效率和投票规则、代议制的弊病和寻租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公益物品理论进而从提供和使用公益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最优模式的考察出发,否定了政府干预方式的必然性。公共选择理论和公益物品理论对于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而言是有益的理性批判和研究视角的转换,但两者要在严格意义上动摇并且更替官僚制范式尚需更长期的实践检验和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4.
论实现新公共管理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政府改革浪潮的兴起,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成为一种趋势,公民参与对实现公共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公民在参与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将遇到一些障碍性因素,只有破除这些障碍性因素,才能有效地参与公共管理。在新公共管理实践中,公民参与的有效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公共政策、投票选举活动、承担社会责任、公共服务和分配公共物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制度分析学派所倡导的公共服务多中心供给理论强调通过将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志愿供给三种方式相结合,以实现对公众需求的有效回应。此理论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遭遇到了一定的困境。文章以公共性为视角,将公共物品不同供给主体的特点予以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探究了多中心供给理论及实践的困境成因,并论证了政府的职能发挥是多中心供给在实践中取得成效和保证其公共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人们不仅需要私人物品和私人服务,而且需要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私人物品和私人服务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很好地实现,而公益物品和公共服务提供却远非这么简单。该文从理论模型和实践两方面出发分析了公益物品和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困境,然后介绍和总结西方在公共服务改革方面的理论与经验,这包括地方公共经济理论和民营化理论,最后论述理论分析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公共部门的公共性质决定了它应该具有最大的公众亲和力,但在实践中公共部门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本文借鉴国外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运作,融市场效率、政府权威与人文情怀三位一体的成功做法,竟在推动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深入发展,公共服务市场化已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方向,政府有责任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公共物品和良好的公共服务。与此同时,公共物品所具有的市场特性决定了政府可以通过市场多元主体来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实践,开始在公共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引入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莉 《新视野》2007,3(1):51-53
公共服务就是通过提供和创造物化形态的或者非物化形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环境满足公共需要的过程,它起源于人的公共需要。公共服务主要可以分为政权性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和经营性公共服务三种基本类型。公共服务的公共性质是相对的,其消费具有层次性,公共服务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公共服务的提供要遵循伦理要求。公共服务是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途经,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能。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要加大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职能。  相似文献   

20.
马倩 《世纪桥》2009,(15):68-69
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在新公共管理运动、治理理论以及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推动下,西方国家推行政府治理范式的改革,通过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实施大部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多元化等举措来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构建服务型政府,这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