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举作为一种政治实践,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与核心内容。实现民主的选举,确保选举的民主价值,有赖于法治的规制,有赖于与法治的互动与均衡。在选举制度的发展谱系当中,存在动员型选举、法制型选举与法治型选举等形态,其中,法治型选举是理想形态的选举。所谓法治型选举,就是用法律制度来规范选举程序,强调严密的选举程序和科学的选举技术,尽量排除人治因素的影响而确保选举之民主价值的选举模式。迈向法治型选举,有其现实逻辑及推动力量,是我国选举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董浩 《人民论坛》2010,(5):62-63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使中国的村民自治开始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转型时期村民选举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因为选举不能真正体现村民的民主权利和利益,村民对村委会的依赖逐渐减少。要不断落实真正的民主、自治,重视形式民主,完善救济渠道,以不断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刘泓 《人民论坛》2014,(4):33-35
近年来,农村选举中贿选问题日益凸显,给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消极影响,也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受经济利益、民主法治意识和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贿选形式多种多样.解决贿选问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增加选举程序的可操作性,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4.
党内民主的完善与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内民主建设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适应性、凝聚力和权威性,增进社会和谐与开放社会的形成,表征着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党内民主通过党内协商、选举民主的运作过程,有利于人民利益的真实表达、确定和维护,为走向法治与稳定政治秩序提供可能。党内民主兼顾规范民主观和经验民主观的双重优势,在精英间协商与竞争性选举的宪政构架下,有利于建构中国民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选举制度是选举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议员)和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它是一个国家宪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选举制度的原则、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组织、选举程序、选举诉讼等。“宪政是运用宪法合理分配和制约国家权力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在理想的状态下,宪政表现为以制定宪法为起点、建立民主政治为内容、厉行法治为原则、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1]  相似文献   

6.
论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是政治文明的主题和标志.民主的要义是主权在民,法治的要义是依法治理.单一的民主或单一的法治都不完美,民主和法治要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今后是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法治进程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期,要把握好民主前行的方向和思路;要完善现有的民主制度;要加强党和政府的民主建设;要为民主的发展和实现创造条件;要依法治国,不断提高法治水平;要让民主和法治共生共长、共同作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主法治双管齐下,用以监督制约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选举在我国农村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是将我国逐渐建设成为一个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的突破。农民依托村民自治选举法自主选择管理自己事务的领导人,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与权利。  相似文献   

8.
《公民导刊》2012,(1):50
民主法治重庆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石之一。2011年底,新年即将来临之际,重庆市委三届十次全委会召开,专题研究民主法治建设,出台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有关问题的决定》,简称"民主  相似文献   

9.
选举在发展党内民主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举不是民主的全部,但有着特殊的意义。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党外竞争性选举的出现和强化是加快党内民主建设的压力和动力,而党内选举的质量则直接关系到党内民主建设的水平。目前某些因素导致党内选举存在一些不足,但通过改善党内选举来促进党内民主是可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选举民主的有限性是指选举民主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所导致的最终结果的非正义问题。对选举民主的有限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选举民主主体的有限性,二是选举民主运行机制的有限性。主体的有限性是指选举民主中的主体——选民——能力是有限的。选举民主运行机制的有限性是指选举民主为保障其顺利运行所遵循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所导致的局限性,包括多数裁定的不完善性、程序性原则的弱点、委托—代理的困境三个方面。因此,在实践中首先要加强选民的政治教育,提升选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其次要在选举民主运作时增加人民直接参与的内容,弥补选举民主运行机制的缺陷;再次,为了提升选举民主的品质,需要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关于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举权是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其他基本权利的重要基础。人大代表选举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个窗口。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这是我国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大举措和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12.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不仅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公众只有广泛参与到协商民主实践中来,才能深切感受到法治对于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意义,才能逐步养成法治思维,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从而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为此,就必须积极推进协商民主的法治化,形成协商民主实践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实行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客观形势之要求。顺应历史发展和客观要求,党的"十五大"不仅坚定地重申和更明确地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而且还浓笔重书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一)民主原则。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法治。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突出强调发展民主,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民主与法制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民主法律化、制度化。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标志党对民主政治建设认识的深化。民主是手段,是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公民导刊》2012,(8):4
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发扬民主、依法办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强化民主法治意识,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加强民主法治,坚持依法治市,努力建设良好法治环境;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等职能作用。民主为法治奠定基础,是法治的灵魂;法治为民主提供保障,是民主的支撑。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的这些重要启示,表明了重庆市委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5.
民主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文明成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使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法治之间存在着现实冲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牢牢把握民主和法治这两个主题,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要达成民主与法治的动态平衡,就必须把握民主与法治之间的适度张力,这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要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家行政机关担负着直接的推行法治和繁重的行政执法任务,依法治国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依法行政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国家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所在。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民主与法治同属于上层建筑,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法治是以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的,是民主及其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治法又是民主的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8.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企业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法治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我国出现了多元化的利益格局,进入了社会矛盾的多发期,企业民主法治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推动和加强企业民主法治建设,是当前建设法治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一、当前企业民主法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广大企业为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加快变革转型,规范经济活动,增加竞争力,为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民主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条基本特征的第一条,内涵深刻,意义深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基本特点现代民主法治首先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资本主义民主法治出现之时,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但也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制度、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  相似文献   

20.
向前  安静 《前沿》2013,(19):97-98,136
“民主与法治的分离”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瓶颈.同时,在我国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社会公众所扮演的“民主参与角色”起了巨大推动的作用,为此,特将“网络问政”引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历程,通过网络问政的规范化建设,实现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