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许多人把苏维埃政府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为“中央军委”,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简称混同使用。事实上,红军时期使用这两个简称都是有区别的。即对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为“中央军委”,而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则简称为“中革军委”。中央军委与中革军委,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着的两个组织。一九二五年年底成立的党中央军事部,内设的军事委员会,是部务会议性质。当时多称为“军部”,也简称为“中央军委”。后约在一九三○年三月间,正式改称为中央军事委员  相似文献   

2.
翻阅党的历史文献可以清楚区别,“中央军委”指的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中革军委”指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又简称“苏维埃军委”。前者属于党的组织系统,后者屑于政府组织系统;两者虽有区别,但却又有紧密的联系。中革军委(苏维埃军委)究竟何时决定并设立的?长期以来中共党史与军史著述(包括笔者)均称是1931年1月。近期笔者经查阅核对有关文献与史料,深入研究考证,理清了其来龙去脉与组织情况。 一、设立地方苏维埃军委直至中革军委的缘由 党中央在成立了中共中央军委的情况下,又决定成立中革军委,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个曲折过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央军委与中革军委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拜读了雷渊深撰写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沿革》(载于《中共党史资料》第34辑,以下简称《沿革》)一文,很有收益。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使文章史料翔实、系统。但是文章认为1931年11月25日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或“中华军委”是“中央军委在组织上第一次不仅属于中共中央系统,同时纳入政权系统,既是中共中央的军事领导机构,又是全国苏维埃政权的军事部门。此时,中革军委已开始成为工农红军最高指挥机关,管理革命根据地工农红军的组织、教育和训练,并指挥工农红军的作战行动”。笔者对此提出异议。实际上,《沿革》将中  相似文献   

4.
《军队党的生活》2010,(9):82-82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诞生,同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也宣告成立。为了加强对各革命根据地的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的统一指挥,中革军委决定,自1932年起在红军里建立军区一级的机构。1932年1月9日,中革军委发布训令,取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成立江西军区总指挥部。  相似文献   

5.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进行正酣之时,一支数千之众的红军队伍从中央苏区的首府瑞金出发, 穿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向敌人的后方挺进,去执行中革军委赋予的“别动队及游击队的任务”,这支部队历史上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最为关键的时刻,中革军委将这支部队  相似文献   

6.
沈步珍  周太山 《求实》2004,19(5):4-6
判断一国革命性质的依据 :一国社会的性质、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敌人、革命的任务、革命的动力。当时俄国的性质是实行沙皇专制制度的封建国家 ,“俄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敌人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 ,“俄国革命”的任务主要是进行打击、推翻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沙皇政府的革命 ,“俄国革命”的动力是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 ,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俄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7.
耿兵海 《党史博采》2011,(10):16-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经过来自全国各革命根据地610名代表的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并组建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俗称中革军委,朱德任主席)。范树德和王稼祥、叶剑英一起被任命为中革军委下属的总经理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的部长职务。  相似文献   

8.
研究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思想的论者,往往要引用毛泽东于1926年9月1日写成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里的一句话:“中国革命的形势只是这样:不是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的革命,只有这一种形势,没有第二种形势。”但是,论者在引用的时候又往往将“形势”作“形式”。虽只一字之差,然兹事体大,它歪曲了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1934年春,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指挥,使红军遭受了重大的伤亡,中央苏区面临十分危急的局面。为挽救革命,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开始酝酿中央主力红军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挺进敌后,以争取反“围剿”战争胜利的策略,并着手各项准备工作。福建人民在这重要的历史关头,无私奉献,勇于牺牲,从补充兵员、提供粮食、保证供给各个方面,为长征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央书记处、中革军委指令红六军团撤出湘赣革命根据地,由任弼时、肖克、王震组成军政委员会率军西征。中央还决定中共湘赣省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失败后 ,在中共党内普遍存在着急躁复仇的情绪。由于党内领导人也存在“左”倾思想 ,于是 ,把革命形势判断为处于“高潮”时期 ;相反 ,陈独秀却比较冷静地注意到革命形势的不利局面 ,从而提出了“低潮”论。这种在当时看来“右倾”的观点与论调 ,自然受到党中央的批评。那么 ,陈独秀的低潮论与“左”倾中央的高潮论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呢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福建为中央红军长征开展先遣行动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由于敌人加紧对中央苏区中心区域的进攻,苏区反“围剿”的形势已十分紧张,东线和北线战场吃紧,按照中革军委的部署,福建军区及其所属的地方红军独立第七团、独立第八团和独立第九团相继采取军事行动,以配合主力红军粉碎敌人的进攻和即将开始的长征。  相似文献   

13.
1931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机关报《红星》在江西瑞金创刊,张如心、邓小平、陆定一先后任主编.从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至1935年8月,在艰难困苦的条件和险峻形势下,《红星》报出刊"长征专号"31期,准确及时地发布和传达党中央、中革军委在长征中的重要指示、谋略决策、战斗指令,宣传、弘扬党的方针路线、革命主张,...  相似文献   

14.
1931年4月中旬,王稼祥以中央代表团员身份进入中央苏区.此后,他一直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府外交部长、中革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要职,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虽然,他作为“左”倾路线推行者被派到中央苏区,但他觉悟得早、摆脱得快、改得彻底.毛泽东称他为“从‘左’倾教条主义中最早支持我的.”“如果没有代表团,特别是王稼祥同志,赞助我们、信任我们,我和总司令、那是相当困难的.……”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国共合作,造就了大革命轰轰烈烈的局面。但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断送了大好革命形势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此后,国共两党兵戎相见,“围剿”与“反围剿”的战火不断。“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国共再  相似文献   

16.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中央在莫斯科召开六大。这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主要是为了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全党对中国革命性质的认识,从而制定出新的方针、政策和路线。这次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其本身就说明了共产国际、联共(布)和斯大林对这次大会的重视,以及对中国革命一如既往的“关怀”。由于六大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及八七会议后中央又犯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后召开的,革命形势异常严峻。因此,当时与会代表的心情都不是很好,据王  相似文献   

17.
革命领袖和党的领导人对辛亥革命有过很多评价。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 列宁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民主革命,为“四亿落后的亚洲人争得了自由”,它是“真诚的民主主义的高涨”。毛泽东认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所谓瞿秋白“左”倾错误统治下的中央提出了“革命高潮论”,土地革命初期中央坚持“城市中心论”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因为土地革命初期的中央就一直存在着高估革命形势的偏差,而瞿秋白主持下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并没有认为革命形势已经高涨;“城市中心论”也不能准确反映至少是1928年6月党的六大以前党中央的武装斗争思想,即党的基本方针是实行土地革命,发动农民起义,起义地点的选择不拘城市和乡村,而更注重农村斗争,起义战略是各地农民起义,建立乡村政权,工农联合成总暴动,夺取省会城市,取得一省与数省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李安葆 《湘潮》2008,(11):34-36
中国工农红军在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长征路上,仍孜孜不倦地学习。红军长征出发时,中革军委曾下令:“严格检查文件担子,非经批准不得超过规定数目。”可是,许多干部、红军指战员宁可少带别的东西,却舍不得将心爱的书籍丢掉。毛泽东从于都出发时许多东西精简了,却带了一个书挑子,藏着他珍爱的书稿(如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以及自己的手稿《农村调查》等);成仿吾的小背包里,  相似文献   

20.
正沙窝会议(1935.8.4~19)1935年7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芦花会议结束后继续北上,翻越仓德山和打鼓山,于28日到达毛儿盖。由于形势变化,中革军委被迫放弃原定的《松潘战役计划》,于8月初制定了《夏洮战役计划》,将红一、红四方面军编组为左、右两路军继续北上。但是,张国焘又节外生枝,要求中央召开政治局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