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使用武器的原则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了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原则:一是依法使用武器的原则,人民警察不得违反《条例》的规定使用武器。二是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及时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活动,而不是以伤害或者剥夺违法犯罪人员的生命健康为目的,因此,即使是依法使用武器,也要注意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对公私财产的损坏。应当说,上述规定对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原则作了比较明确和严格的限制,是不难理…  相似文献   

2.
一、警用武器的含义及特点 用来威慑、制服、打击犯罪分子,防止事件蔓延和扩大所采用的各类器材,称为警用武器。公安民警目前所配备的武器,大部分是选用军队列装的轻型制式武器,如手枪、步枪、轻型冲锋枪、狙击步枪、轻机枪等武器。警用武器与军用武器在使用目的和要求上有所不同。警用武器主要是用来威慑、制服犯罪分子和防止事件蔓延和扩大,所以对杀伤力和火力的控制要求有一定限制,一般要求为制服不致死或不致残。  相似文献   

3.
使用武器应注意的问题王博冰1996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目前一些地方的执行情况看,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当用武器而不用,不仅民警自身遭到伤害,而且客观上放纵了犯罪;不该使用武器却使用,造成不...  相似文献   

4.
孙渤 《时事报告》2005,(2):49-51
武器禁运是一个含义十分宽泛的概念,泛指为了达成某种目的,一方利用各种资源,阻止武器流向另一方的行为。作为学术术语,武器禁运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但作为政策实践,武器禁运的历史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5.
有关“武器管制法”方面论述向来甚为少见,但有鉴于武器对于人们在生活安全、社会秩序影响甚大,尤其是武器一旦沦为犯罪者犯罪所利用的工具时,其所造成的危害,实在今人不敢想象!然而想全面禁绝武器,却又势不可能。所以,如何有效地管制武器以减少其对社会的危害,此乃“武器管制法”所追求的目标。本文透过对于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武器管制法的理解,作一比较,以作为进一步对武器管制法检讨与再建构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民警察的武器使用权,是国家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权限。由于武器具有直接的杀伤力,操作时又有较强的专业性,武器使用权的行使稍有不慎,就会对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危害,从而导致警民关系紧张,影响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和执法形象。为确保人民警察依法正确使用武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人民警察武器使用权的法律适用研究,并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合理规范、制约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人民警察武器使用权的行使原则剖析人民警察武器使用的全过程,不外乎判断和衡量两个阶段。首先要判明是否可以使…  相似文献   

7.
警用武器(POLICEWEAPONS)是警察及执法人员用于自卫、打击或制止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的武器。由于警察及执法人员在执行任务中,情况多变和环境特殊,既要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可靠和有效地打击少数顽抗的暴徒;还要充分考虑到在大多数的使用场合,往往都是在闹市和人口稠密地区,因此对其使用的武器有着避免或尽量减少无辜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特殊要求。因此,警用武器有着不同于军用武器的自身特点和要求,并且自成体系。近20多年以来,国外警用武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初 步发展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新领域。警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发展新时代武器据2月7日的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美国国防部已开始发展并研制非致命性武器。这些尖端科技武器的名称是:沙泡袋、肥皂泡泡、噪音发音器。这些新名词听起来真有点像玩具,却可能是有价值的武器。《新闻周刊》说,这类新时代武器可能为下个世纪的战争...  相似文献   

9.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3,(30):3-3
习近平: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 9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要大胆、经常使用这个武器。据悉,中央政治局常委联系一个省参加民主生活会,是党建工作的创举,根据中央统一安排,截至10月11日,已有17个省份的党委领导班子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  相似文献   

10.
<正>“武器使用”课程是公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普适性、全员性的典型特点。“武器使用”课程也是培养未来公安民警使用武器实战综合能力的重要路径,是公安民警安全、高效、顺利执行任务的重要保障与力量支撑。新时代,执法环境发生新的变化,人民警察要依法使用、敢于使用、善于使用武器,特别是面对行凶作案和暴力抗法的犯罪分子时,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10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与副总统切尼承认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0月4日,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公开承认,“没有发现”任何显示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有勾连的“有力证据”。这是他们迄今为止就此做出的最明确表示。然而,他们仍然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辩护,并抛出联合国“石油换食品”计划作为伊拉克战争的新理由。迪尔费尔是美国负责搜寻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首席武器检查官,他在10月6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萨达姆不但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自从1991年以来就不再制造这种武器,也没有能力制造此类武器,甚至…  相似文献   

12.
<正>警察在处置严重暴力犯罪时,既要合法合规使用武器,保护公共安全、他人和自身的生命安全,也要及时、准确地判明案件的性质和面临的危急形势,以避免在使用武器的过程中被社会公众质疑。警察使用武器的规定散见于《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实践中存在不便记忆、不易理解等问题,特别是在接处警等环节,在紧急的状态下判断是否可以使用武器,更需要简便实用的方法来准确把握尺度。  相似文献   

13.
短讯四则     
韩国逮捕向美国泄露军事秘密人员短讯四则来自路透社1999年3月10日的消息说,担任韩国军队机要与安全事务的国防部。务司令部,3月9日以涉嫌向美国国防企业泄露韩国军方购买导弹和电子导向武器情报为罪名,逮捕了4名预备役校官和一名女职员。据机务司令部提供的资料说,韩国一家武器中介商社社长、预备役中校权某,为了同美国公司一起参与韩国购买武器的投标,通过因特网把韩国国防部购买电子导向武器的情报泄露给了美国公司。据悉,另有十多名现役军官接受了权某等人的钱财,向其提供了军事情报。古巴判处一外国恐怖分子死刑短讯四则据路透…  相似文献   

14.
《警察技术》2012,(2):78-78
美国军方研制出一种利用热量驱散人群的新型武器。这种武器可架设于“悍马”军车上,能够发射高能微波,人被“射中”后肌肉迅速抖动,进而引发剧烈灼痛感,为了躲避“热浪”袭击,人们只有快速远离,这样就达到了驱散人群、平息骚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郦树龙 《公安教育》2008,(10):39-41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是实施警察权的最高形式,因为一旦使用,极有可能造成犯罪嫌疑人非死即伤。而在实战过程中,由于引发矛盾错综复杂,执法场面瞬息万变,射击时机稍纵即逝,加上对峙双方剑拔弩张,高度紧张,而射击的角度和光线又不能随心所欲,更使射击的效果和针对性受到影响。在现实斗争中,一方面我们要求民警尊重生命、尊重人权,慎用警械、慎用武器,另一方面斗争形势更趋复杂,暴力抗法、袭警事件不断发生,民警伤亡有增无减,所以如何依法、正确、有效使用武器,成为当前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和广大民警感到困惑的焦点、敏感问题,本文就警察使用武器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核武归零?     
二战后有人曾请教爱因斯坦,询问如果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各国会使用什么武器。爱因斯坦回答很干脆:“我不知道会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人类用的肯定是石块和木棒。因为人类文明在‘三战’的核打击中被毁掉了。”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处置中非致命性武器的使用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和装备,有效地提升了警察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然而,现有警械武器使用规范的不健全,导致使用非致命性武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违背了非致命性武器设计的初衷。明确非致命性武器的概念,分析非致命性武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探讨非致命性武器在群体性事件中使用的原则,可以为非致命性武器的实战运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安警务人员及其他执法人员装备的都是军用制式式器,因此都采用军用制式弹药,军用制式弹药主要是以消灭敌人为目的,而现代公安警务人员为适应文明执法的需要,装备警用武器,采用警用弹药,主要用于自卫和制服犯罪嫌疑人。由于军务和瞥务的差异,使配备军用制式武器的警务人员在一些特定环境或状态下,特别是在处理突发性事件时武器使用受到限制,失去执法时机,  相似文献   

19.
30年前的8月17日,中美经过艰苦的谈判和斗争,发表了著名的“八·一七”公报。美国在公报中承诺,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出售武器的政策,向台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的供应水平,并将逐步减少对台军售,直至最后终止。然而,  相似文献   

20.
声波武器是一种新概念武器,由于其具有隐蔽性好、作用范围广、作用效果明显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各国警察的青睐。介绍了声波武器的种类和作用机理,并结合我国的反恐处突形势,提出了声波武器在其中的应用,并进一步分析了声波武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