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政治的制度化、民主化和一体化,是任何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政治稳定是指政治主体采取一系列调节措施,消除影响稳定的相关因素,避免政治动乱,保持政治运作的秩序性、规范性和连续性,使政治结构处在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政治发展是政治稳定的内在要求,它们是政治生活的两个价值目标。所以,需要通过构建和谐的现代政治价值体系、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和规范公民政治参与等来促进政治稳定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政治资源是指政治主体凭借一定的政治权力和地位,为达到既定的政治目标和实现一定的政治价值而在政治过程中所运用的政治手段和政治财富等一切条件的总和。政治资源具有阶级性、可塑性和历史性。政治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政治资源对于政治社会、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政治关系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政治关系的协调是我国政治协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关系的协调属于政治协调的范畴。一般说来,政治协调有两种基本的涵义:一是指采取政治的方式和手段对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进行协调。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可以采取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手段和方式加以协调。用政治的手段和方式来进行的协调,就是政治协调。因此,这种政治协调是就协调的手段和方式而言。二是指对政治体领域的各种矛盾、磨擦和冲突的协调。这种协调的对象是政治关系;协调的手段和方式既可以是政治的也可以是非政治的;协调的主体既可以是政治的也可以是非政治的;协调的主体既可以是政治实体也可以是非政治实体。因此,这种政治协调是从协调对象的意义来说的。少数民族政治关系的协调正是第二种涵义的政治协调,即对少数民族政治关系中各种矛盾、摩擦和冲突进行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政治现代化是人们为实现社会发展总目标而自觉进行政治变革,推进政治从传统政治走向现代政治,即从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些现象不可避免地成为犯罪增长的重要原因。这些现象包括政治力量分化,政治权力滥用,政治参与异化,政治意识扭曲,政治文化冲突等。  相似文献   

5.
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和一笔宝贵财富,蕴涵着丰富的政治功能。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分析了群众路线的政治民主化、政治合法性、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的功能。系统地分析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功能,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治象征在政治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无法忽视,政治象征以其独特而不可或缺的角色,为理解政治发展提供了鲜明的视角。政治象征体现了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是政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象征是政治生活中象征性因素生成和实践的过程,其实践逻辑归纳为三个环节:政治象征的核心话语及建构过程;政治象征的符号表达;民众对政治象征的反馈。三个环节共同实现了对政治信仰的操作化和具体化,最终把民众的政治行为纳入到政治象征的实践逻辑中。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政治稳定思想是其政治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从政治学的角度来分析,其包含着以下几点重要内容: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和政治民主的前提和保证;政治发展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政治民主是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最终目标和价值取向;政治文化是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政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政治过程和心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人性与政治、政治人的动机、政治人格、政治领袖心理、群体政治心理、政治态度、政治社会化等内容。《韩非子》一书有丰富的政治心理学思想,此书论说的理论基石来自于对人性的确认,对政治参与者动机的观察,对政治活动中人格的剖析,围绕君权至上推行法治,荟萃权谋之术,深刻地影响着此后的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9.
政治运行法治化的外化方式 ,包括政治法的制定、政治法的实施和政治法律监督三个环节。政治法的制定是政治法的立、改、废活动 ;政治法的实施是政治法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 ;政治法律监督是政治法运行过程的监察和督导活动。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先进政治文化是建立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基础之上的政治文化,先进政治文化应体现 在马列主义主流政治文化的确立、正确政治舆论导向的坚持、政治社会化机制的良性运行、公民坚 定政治信念的形成、公民广泛政治参与的推进、政治公开与开放的始终保持、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 展的推动与支撑、政治文化世俗化的趋向等方面。先进政治文化的构建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与 社会等多个维度展开。  相似文献   

11.
公民政治意识是政治系统及其运行过程在公民意识中的反映,公民政治意识的作用体现在公民政治意识与政治文明、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关系之中,公民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公民政治意识的提升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公民政治意识的成熟则是政治稳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不但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功能,而且具有独特的运作机理:政治信息是网络政治社会化的前提和基础,网络通过传播政治知识有效实现政治社会化目的,网络通过传播新的政治文化促进政治社会化的持续进行,虚拟政治实践成为政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网络作为大众媒介影响着政治社会化进程,网络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因素。网络政治社会化的特点是网络成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网络的虚拟性导致政治社会化的复杂性,网络政治社会化具有不稳定性,网络共同体等非正式组织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政治的运行需要法律的调整和控制,政治法由此而生。政治法是调整政治关系的法律,包括政治主体法、政治行为法、政治程序法与政治责任法。学界一般把政治法归属于宪法类法律。从政治的法律调节和法律本身的层级结构看,这一归类有其不合理的一面。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固然也调节政治关系,但并不涵盖政治运行的具体过程,不能替代政治法,不能把二者等同。政治法也不是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宪法国家对具有宪法内容的法律表现形式的称谓,不适合用于中国这样的成文宪法国家。把政治法归属于究法类法律不利于实现政治过程的法律调节。政治法不具有宪法属性,是宪法之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14.
警察作为特定的政治现象和主体似乎一直为政治学研究所忽视,对警察展开的政治分析远没有警察本身在政治生活中表现的那样丰富和充分。本研究正是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对警察的政治性进行考量。警察的政治性,即警察的政治属性,是指警察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内生的政治性质、外在的政治特征和当下的政治状态等。警察内生的政治性质表现为警察是国家的历史常态,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发展意味着基本政治价值的不断实现和政治形态的前进上升,政治稳定意味着政治社会生活局面的安定和政府政策的连续性、相对稳定性。它们是政治生活的两个价值目标,同时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政治发展有利于政治稳定,政治稳定为政治发展提供条件。在步入现代化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进程中,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也会出现矛盾冲突,因此为了使二者并行不悖,需要对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进行协调。可以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推进渐进式政治改革、认真统筹利益关系、不断完善社会流动机制和规范公民政治参与等方式协调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6.
作为出版业的从业主体,编辑的政治素养直接决定着我国出版业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主要体现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出色的政治鉴别力和深远的政治洞察力。编辑的政治素养还表现为坚持阶级性、坚持人民性、坚持民族性和坚持正义性。编辑的政治素养对出版物具有政治把关、政治导向和政治理论升华作用,须通过加强学习、坚持党性原则、积极参加实践锻炼等途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支柱性命题。邓小平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使命就是实现对政治解放的超越,尤其是追寻当代中国超越政治解放的特殊路径。把握邓小平政治理论的主旨,要明确在当代世界,政治解放并没有造就历史的终结,政治社会并没有在形式平等中“热寂”。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利用政治解放的文明成果积累超越政治解放的社会历史条件,使邓小平的政治理论应运而生并开始了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史上的一次范式创新。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政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现实基础和运动过程,说明这个运动过程的历史逻辑、价值趋向和人在政治历史中的能动作用,描绘人的政治活动在理论批判、政治决策、政治制度建构和变革诸方面的展开。相对于政治实践和现实的政治关系而言,政治观念、政治制度不是本原,不是政治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应当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实践提出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的政治五花八门。有奴隶制政治、封建政治、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其中仅封建主义政治种类就多如牛毛,有宦官政治、诸侯政治、皇族政治、太后政治、国舅政治、姻亲政治、军阀政治,等等,不一而足。这是就政治的形式而言的。至于从内容上看还可以分为艺术政治、天人关系的迷信政治,强权政治,等等。比如,路易十四每天  相似文献   

20.
广义政治理论是探索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学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区分国家与政治是广义政治理论的逻辑起点,人与政治的关系构成其基本的理论框架,广义政治理论的重要命题包括人的政治主体性、政治的本质就是政治主体的全局性利益关系、走向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