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于在诸多方面具有优势,非政府组织应成为应对公共危机的重要力量。政府要为非政府组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非政府组织也需加强自身建设。使得非政府组织能与政府组织实现良性合作,及时有效地防治危机。  相似文献   

2.
单一依靠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存在严重缺陷,群体性事件的善治要在政府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中实现.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可以发挥其信息收集与传递、构筑沟通和对话平台、社会服务和社会监督、宣传和教育等功能.同时,非政府组织应坚持沟通合作、独立自主、依法和有序参与等原则,在参与过程中应勇于担当责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提升社会公信力,树立长远目标.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对各层级政府、非政府组织自身以及利益受损群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政治稳定、增进社会和谐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3.
李卫华 《理论探讨》2008,(2):157-16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非政府组织也逐渐发展并日益在公共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参与行政管理的法律地位可归纳为:以行政主体地位代表国家或人民履行公共管理职权,或者以相对人或相关人地位享有或行使针对国家的权利.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较晚,相应的文化环境和制度背景还不健全,行政管理体制也没有提供足够的参与空间,从而制约了非政府组织参与行政管理.因而,可以通过由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完成公共行政职能,建立公益救济,尤其是公益诉讼制度,培育非政府组织的自治能力和参与能力.建设公民法律文化等途径建立非政府组织与政府良性互动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单一依靠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存在严重缺陷,群体性事件的善治要在政府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中实现。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可以发挥其信息收集与传递、构筑沟通和对话平台、社会服务和社会监督、宣传和教育等功能。同时,非政府组织应坚持沟通合作、独立自主、依法和有序参与等原则,在参与过程中应勇于担当责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提升社会公信力,树立长远目标。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对各层级政府、非政府组织自身以及利益受损群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政治稳定、增进社会和谐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因其权威性、资源的优越性以及自身的使命理所当然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但是,日益复杂、影响日趋广泛和严重的公共危机频繁发生,使世界各国政府深感力不从心,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社会,希图从社会寻求力量。非政府组织因其特有的优势便悄然进入公共危机治理队列中,并日益成为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的重要同盟军。本文试图论述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与政府的互动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6.
万朝珠 《行政论坛》2012,19(4):61-64
日益频发的公共危机需要政府作出有效的决策,因此公共危机决策是政府危机管理的先导和主要手段,一切危机管理都离不开危机决策。而公民的有序参与是科学、民主与合法地进行公共危机决策的重要保证。但是,现阶段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决策还存在许多困境:危机信息的传播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不高,公民参与渠道不畅通,政府与公民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公民参与危机决策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公民参与政府危机决策的组织基础薄弱。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危机信息公开化,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培育公民参与的主动精神,建立政府与公民的合作治理机制,加强公民参与的法治化和制度化建设,培育和发展社会自治性组织,以促进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决策并及时有效地消除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7.
戴红武 《学理论》2009,(18):169-170
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因其权威性、资源的优越性以及自身的使命理所当然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但是,日益复杂、影响日趋广泛和严重的公共危机频繁发生,使世界各国政府深感力不从心,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社会,希图从社会寻求力量。非政府组织因其特有的优势便悄然进入公共危机治理队列中,并日益成为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的重要同盟军。本文试图论述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与政府的互动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非政府组织参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物品供给对于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以及推动社会政治文明的实现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非政府组织必须克服法律环境的困惑、合作机制的缺陷、以及自身因素不足等问题,通过建立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加强自身建设、密切与其他非政府组织的联系、制定具体的行为方案等路径参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物品供给.  相似文献   

9.
政府改革的成功和政府治理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元因素的支持 ,“非政府领域”的成长是其中重要的支持因素之一。“非政府领域”包括非政府组织 (NGO)、家庭及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及市场中介组织等 ;特别是其中作为战后大规模兴起的组织类型的非政府组织 (NGO) ,它对政府改革和政府治理的重要性不但体现在它本身作为公共组织的一种类型所具有的公共管理属性上 ,而且更体现在政府组织和“非政府领域”之间应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机制上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危机治理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重要社会行动。有效治理公共危机,不仅要依靠政府,还需要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个人的有序参与。公共危机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检验,不仅考验政府的综合治理能力,也考验社会组织的快速反应能力。建立有效的全面动员机制,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能够将危机损失降低。社区和公众的公共危机意识和能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民间团体与政府配合的好坏。社会组织应该成为连接政府与公众的桥梁,填补政府能力的真空地带。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耦合机制,形成良好的协作互动机制,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治理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