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们在研究社会主义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和把握,要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观的研究立场出发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2.
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在选择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的命题.我们今天一再提出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是不是说我们原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错了,是不是说我们原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做的努力都是白费了.一切都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呢?正象有人所说的:“要知今日,何必当初.”回答是明确的:否.我们说,今天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在选择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的一个命题.可以说,正因为有了当初,才有今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如何“深化”认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深化到社会主义社会科技劳动及其所创造的价值上去。  相似文献   

4.
丁妍  潘友梅 《人民论坛》2013,(10):208-210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它通过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构想,并提出了未来社会的实现路径.重温《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对于我们当前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琛 《理论月刊》2007,7(4):49-51
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社会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由新民主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对社会公正的不懈追求在这一历史选择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充分地考察、对比、认识资本主义不公正丑恶本质和社会主义的公正本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有利条件,理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要警惕右,…  相似文献   

7.
王天玺 《创造》2015,(10):44-46
二、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一样,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治国方略.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而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的重大理论贡献.在存在剥削制度和阶级压迫的社会,由于存在阶级对立的对抗性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和谐问题,社会和谐不是也不可能成为这些社会的本质属性,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具有社会和谐的本质属性,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标志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实现了又一次新飞跃,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 在我们努力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时候,简略回顾一下当年马克思、恩格斯认识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的过程,是颇有益处的。 19世纪40年代,马、恩已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及其历史发展规律作出了深刻的分析,为负有创造新社会伟大使命的无产阶级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理论。然而,对资本主义总体的本质分析,并不能替代对当时现实资本主义的认识。为了透彻了解当时社会主义运动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马、恩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实际上也已开始了对他们所处的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全球化对当代资本主义命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佩宇 《前沿》2005,47(3):43-46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 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研究当代资本主义, 不能不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出现了新的矛盾、新的变化和新的危机, 进一步加快了资本主义的灭亡。研究经济全球化, 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和理解, 有助于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民主政治是各国现代政治发展的共同方向,然而民主的发展又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在我国应积极稳妥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同时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劳动和价值创造特点的研究,提出了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是社会主义剩余积累论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的关系问题 ,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回避、必须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社会主义改造是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是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历史的和逻辑的起点 ;社会主义改革是对改造积极成果的继承和进一步巩固与完善。二者是辩证统一、根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试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指出 ,一个国家的治理 ,既要以德治国 ,建设精神文明 ;又要依法治国 ,建设政治文明 ;既要加强党的领导 ,又要带领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实现党的领导的现代化。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必须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目标 ;用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 ,从而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因此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小康社会水平的本质要求和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体制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环节,体制问题是政治生活中带根本性的问题,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在改革中,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明确历史方位、价值取向和主要任务;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同时,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劳动和价值创造特点的研究,提出了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是社会主义剩余积累论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7.
China is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that will bring prosperity to its farmers and consolidate the country's overall modernization drive. Our staff reporter observed and recorded accomplished aspects  相似文献   

18.
历史经验证明,实现富裕、公平和公正是与社会主义同在的.谁要践踏了它,谁就不是社会主义者.而实现富裕、公平和公正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谁不这样去认识问题,同样也不是社会主义者.这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伫立起自己历史丰碑的认识基础,也是中国东西部依次发展"两个大局"的认识基础.东西部依次发展"两个大局"的前提是发展,核心是共同富裕.这是中国过去20多年改革大潮和东部加速发展的动因,也是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最深刻的动因.中国西部开发应当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扶持下的现代化、市场化的多元创新发展之路.西部省区在现阶段具有创新意义的发展模式框架应是一种"突出四个领域、改组三重结构、应对两个挑战和东西部多元互动"的模式构架.中国西部开发既要充分吸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要吸取其一度发生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本文总结了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的提出和论述过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和政治文明的内涵,强调必须按照政治文明的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指出党组织应当是领导人民进行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党--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民主社会里,社会和谐首先是政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党。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具有特定的内涵、特征。构建和谐政党必须在坚持特定原则的基础上寻求构建路径,从而实现以和谐政党的构建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