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刻地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蓝图,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决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上的一个根本性的突破,就是抛弃了把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市场竞争看作资本主  相似文献   

2.
按照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方面。不少人就如何搞好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下面就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经济运行有没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分有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属于经济运行的范畴,不应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对号入座。就是说,只要属于经济运行范畴,就没有必要再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了。我认为,这种意见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问题谈点体会和认识。一、全民所有制内部是商品关系的原因和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必然性《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而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是商品经济,而不是部分是商品经济。现在大家都承认全民所有制内部是商品关系了。但是,对全民所有制内部为什么是商品关系,认识并不一致,问题似乎并未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4.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绝大多数的党员干部是讲政治有信念的,有担当有作为,为民服务的,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在讲政治有信念方面存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理想信念丧失、政治立场丧失、纪律观念淡薄等问题,本着对党执政地位巩固和新疆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前党员干部的实际问题和"两学一做,,的具体要求,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党员干部讲政治有信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是书籍的存放、检索中心。从古代的藏书楼发展到现代的图书馆,人们已习惯了在图书馆中借阅书籍、查找资料。但在人类步入21世纪之际,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以及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发展趋势,以书刊资料为主要收藏载体的传统图书馆面临巨大的挑战,它逐渐难以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因而其数字化是一个必然趋势。数字图书馆的出现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必将成为2I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许刚 《前线》1959,(14)
马克思对于针件工资的分析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一般地表现为两种形态:工资和劳动工分制。工资又有两种形态: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态,二者在本质上没有差别。马克思说过:“工  相似文献   

8.
一、要从思想上加深对端正党风重要性的认识。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加强党的建设,最关键的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党保持无产阶级优良本色的需要。党风不正就会损害党和国家的利益,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甚至危及党的生命和党的远大目标。   二、严把用人关。 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而端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又是端正党风的关键。人民群众对我们党主要是通过各级领导班子和…  相似文献   

9.
对科学发展观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主要精神。全面深入地学习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本刊组织此次专家学者笔谈,旨在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使读者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内涵,有效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总结了以往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经济建设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作了深刻的探索.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科学论断,冲破了传统理论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把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为改革过去那种僵化、封闭的经济管理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选择新经济体制目标模式和实行各方面配套改革确立了指导原则,为完善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开辟了有效途径.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并将对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乃至政治体制、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产生重大影响.一、奠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是从总体上概括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制度体系,500年前开始在欧洲发展。如果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战胜封建统治算起,资本主义社会历时还不到400年。本文着重谈谈对资本主义的几点认识。一、人类历史仍处在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资本论》,只要脱去其资本主义形式,就是一部完整的商品经济学。《资本论》体系不仅是一个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社会经济形式范畴的体系,而且还是—个反映商品经济原理的一般劳动过程范畴的体系,而前者是以后者为基础的。这种商品经济一般体系完全适用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成为其一般基础。这个一般基础加上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社会经济形式范畴的体系,就结合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体系。因此,发掘这个一般基础应是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全国党校系统《资本论》研究会华北地区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今年7月17日至23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与会同志认真讨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必然性、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现将几个争议问题简述如下: 一、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必然性问题大家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把全社会的经济形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不能只从一两个方面孤立地进行分析。但是在多种原因之中,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创造性地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概念。这是在经济理论问题上带有全局性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为了对内更大胆地搞活,对外更大胆地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振兴江西经济。我们认为,必须抓住“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关键问题。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清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左”的思想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真正把它学懂弄通,能自觉掌握和运用。为此,本刊特开辟《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讲座》专栏,请本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的同志撰写讲座文章。读者有什么意见和要求,望告之本刊编辑室;有什么体会和见解,也望写成文章寄我们,以选择发表。《讲座》拟陆续发表以下九讲:一、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贡献;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四、计划经济必须自觉地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五、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竞争;六、社会主义计划体制是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体制;七、改革现行价格体系的原则及其根据;八、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九、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消费。  相似文献   

15.
家庭经营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方式,发展农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首先要研究如何在家庭经营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间建立起合理的有效的协调机制。本文便是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探讨家庭经营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间协调机制的本质要求,分析当前单纯的国家宏观协调机制和单纯的市场协调机制的局限性,提出“协调机制”的另一种选择——国家引导市场,市场调节家庭经营的三联协调机制。一、“协调机制”的本质要求如果不是只从理论抽象的角度出发,而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经济应当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陈云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一文指出:“在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在一个国家胜利以前,马克思就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将是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这个理论是完全正确的。”(《陈云文选》第220页)彭真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也说:“宪法修改草案在明确肯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同时,规定‘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补助作用,保证国  相似文献   

17.
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怎样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可以从多方面探索。其中关键在于这个字如已加上,请删去按照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除少数提供公共事业产品和劳务的企业外,使绝大多数国营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在我国长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当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经过我们2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取得了伟大成就。这些新情况是马克思当时不能预见到的。因此,我们研究劳动价值论需要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实际,重新进行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法治的要义是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并得到普遍的遵从。讲法治,从我国国情来看,最根本的是树立一种崭新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目前关键是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揭示了中国法治进程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法治社会,在这个进程中,各级干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实施法律法规来实现的,领导干部如果缺乏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就谈不上政治合格。讲法治,从我国法治进程和干部队伍现状来看,应该是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更新和重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公正、健康、和谐的社会,必须是各基层良性互动的、法制有序的、人人行为规范的、尽职尽责的、没有腐败的、充分就业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