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期中共中央委员会的选举,因白色恐怖、战争动乱等,显得比较神秘,鲜为人知,但它对历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断健全选举的组织结构早期中共中央委员会的选举,即指中共一大至六大的中央委员会选举,因其都是在中共幼年时期进行的选  相似文献   

2.
小卡片     
<正>备忘录 中央纪律检查机构是何时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和纪律检查工作。中共一大确立党的建设各项重大原则,党的纪律规定“地方委员会的财务、活动和政策,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中共二大通过的第一个党章,中共三大、四大修正后的党章,均设有“纪律”专章。从中共五大开始,正式建立中央纪律检查机构。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的中共五大决定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选举中央监察委员会成员,标志着中央设立纪律检查机构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决议称,“党的历史表明,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如果没有这样的领导集体和核心,党的事业就不能胜利”.邓小平同志指出:“从毛刘周朱开始,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回顾、探讨中央领导集体由不成熟、不稳定,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并达到真正成熟、长期稳定的历史经验,将会为加强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一、遵义会议以前中央领导集体不成熟、不稳定邓小平同志指出:“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由经常在中央工作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中央局和中央政治局成员组成的中央领导集体,其成员年富力强,革命热情高,以身作则带领全党推动第一次大革命轰轰烈烈,并取得重大胜利.但是,全党当时尚处幼年时期,中央领导成员大多数马列主义水平不高.对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特点缺乏深刻了解,缺乏同资产阶级合作的经验和从事武装斗争、组织军队的经验.特别是身为党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并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革命发展关键阶段犯了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的设立: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中央于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没有能够在紧急关头担负起挽救革命的重任.大会仍选犯有严重右倾错误的陈独秀担任中央总书记.直到7月12日,共产国际才指令改组中共中央领导,由五大选举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国焘、中央政治局委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以及  相似文献   

5.
中共六大至1930年2月间的中央军事部门,在党史、军史著述中大多称中央军事部。但亦有称军委的。这期间中央军事部门的准确称谓究竟是什么?中央军事部与不久后成立的军事委员会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两个组织的机构与工作人员状况如何?笔者经查阅文献史料,研究考证,基本理清了其来龙去脉,现提出求教于同仁与读者。 一、六大决定设立中共中央军事部 1、六大以前中央军事部门变动大,不稳定,影响全党军事工作的开展。1927年5月,中共五大决定设立中央军事部,部长周恩来,秘书王一飞。组织较为健全,做了不少工作。但不过两个月,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周恩来为首多数成员投入组织领导南昌起义并南征广  相似文献   

6.
《新长征》2015,(4):34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人员少,事务少,所以中央只设了由3人组成的中央局,负责人称为"书记"。中共二大、三大时,称呼有所改变。中共二大、三大,虽然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但中央机构仍是中央局,负责人则改称"委员长"。到中共四大时,又改称"总书记"。1927年4月,中共五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已发展到有党员5万多人。中央机关仅有中央局已不足以有效地领导全党。在  相似文献   

7.
中共早期领导人教育思想是我党早期领导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过程中,在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教育弊端进行尖锐批判以及对中国新教育发展进行构想的基础上逐步提出来的。本文主要以1920年春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期中共领导人和中共中央文献关于教育的论述为基点,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探索中共早期领导人关于国民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1924年至1927年,中国爆发了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其间,周恩来充分利用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和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等职务,为中国革命培养和积蓄了一大批军事人才.从1927年中共五大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22年间,周恩来作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负责军事工作的重要领导人,不仅...  相似文献   

9.
中共最高领导人为何称总书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共党史中,有两段时期中共中央委员会设立总书记,不过那个时候,总书记并不是中共最高领导人。第一段时期是从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党的最高领导人是主席毛泽东。另一段是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胡耀邦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前。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已担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一职,他一人兼任主席和总书记两职。这颇类似于1943年后毛泽东以政治局和书记处主席身份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从此,中共最高领导人的头衔变为总书记。那么,总书记的称呼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人员少,事务少,所以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3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中共二大、三大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人陈独秀称委员长,直到四大时改称总书记,总书记仍是陈独秀。至于为什么一大时将党的最高领导人称为书记,有党史专家认为,书记在当时是最小的官职,即书记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文书、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史学界对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简称“八七”会议)上,中央领导机构的产生说法很不统一。基本有种说法:其一,认为会议撤销了陈独秀的中央总书记职务,选举瞿秋白为中央总书记。其二,认为会议选举瞿秋白为书记。其三,认为会议选举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3人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上述说法都不准确。  相似文献   

11.
党的一大至四大,中央的领导机构为中央局或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始设于党的五大。从五大到十六大,历届政治局常委会的人数大多为5至7人,最多者为11人,最少者为3人。1927年5月召开的党的五届一中全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瞿秋白、谭  相似文献   

12.
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史的研究中,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向来为研究者所关注。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论述大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和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文章占了相当大的数量,而对土地革命战争十年中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探索却较少论及。以至迄今为止,人们对毛泽东怎样实现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认识到理论体系确立的飞跃,并不很清楚。出现这种状况,客观上是由于毛泽东从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认真总结建党两年来的工作和“二七”罢工失败的经验教训,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会议为加强党的建设,通过了修改后的党章和《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等决议,选出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这次会议不仅成为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起点,而且确立了中共中央领导机构的基本体制,在中共组织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改进、加强中央领导机构(一)中央领导成员少,个别领导成员犯有严重错…  相似文献   

14.
《兵团工运》2011,(4):24
<正>邓中夏邓中夏(1894-1933)男,汉族,湖南省宜章县人,中共党员。邓中夏1920年10月参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2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1923年参加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任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参与组织领导省港大罢工。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党的八七会议,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随后,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5.
1921年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3年的光辉历程。在这期间,召开了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1598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在他们中间,有父子(女)关系的有36人,占总人数的2.25%。这36人中,在同届党代会上进入中央委员会的有陈独秀父子三人、叶剑英父子和乌兰夫父子,其余的父子(女)进入中央委员会的时间不同,有长有短。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建人之一。在党的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在二大到五大上,连续当选为中央执委会委员长、总书记。大革命后期,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陈独秀犯了严重错误,1929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转折时期召开的,在这次大会及随后举行的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分别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进入了中共中央最高领导核心,成为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17.
在中共历史上,早期领导人大都比较年轻。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中的不少人仍然长期在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任职,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再加上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的干部职务终身制的存在,使得曾经在中央领导机构任职的一些领导人的任职时间更加漫长。笔者就此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结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成员的任职情况,整理出一些领导成员的任职时间。  相似文献   

18.
杨殷是广东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广东党组织遵照中央的指示,于1927年8月成立了中共广东省委,由张太雷任书记。杨殷是中共广东省委七名常委之一,并担任工委书记。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又在广东成立了南方局,杨殷先是与张太雷、黄平三人组织临时南方局。同年10月,南方局改组,杨殷仍是六名南方局主要成员之一,并与张太雷等六人组成南方局军事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苏联政府代表鲍罗廷控制的广东区委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之间长期关系紧张。1924年,双方在国民党设立国际联络委员会和孙中山北上等一系列事件上产生了意见分歧。1925年国民党二大前后,又围绕在国民党内是进攻还是退却的问题,形成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最初,广东区委似乎比中共中央更保守;但时隔不久,广东区委变成积极进攻,中共中央则主张收缩退却。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一度转向积极反蒋,而鲍罗廷却力主妥协,并劝说广东区委接受《整理党务案》。广东区委与中共中央的这种屡屡步调不一致,其实是中共早期党组织建设不健全的表现。可以说,正是由于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没有形成全党的团结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革命失败。  相似文献   

20.
谭余保是茶陵人,贫苦农民出身,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茶陵和湘赣边区进行革命活动。土地革命时期曾任湘赣边区苏维埃主席。1949年随四野南下湖南,任湖南省临时政府副主席,后任省委副书记(兼纪检书记)、副省长等职。1956年至1962年任省委防治血吸虫病5人领导小组组长,为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9人小组成员。这个时期,我们因从事血防和卫生工作,经常向谭余保汇报、请示或陪同他外出检查血防工作,接触较多,工作之余也常听谭余保讲在苏区的革命斗争故事。无论是他过去的斗争历史还是在实际工作中,他的工作作风都给我们留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