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决定》,这是这部被视为中国民主法治史上的"里程碑"的法律实施15年来的首次修改。  相似文献   

2.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09,(14):29-31
作为一部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法律,国家赔偿法第一次将公民和国家置于平等的地位,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国家侵犯公民权益的责任承担,并赋予公民因国家侵权行为受到损害时,有要求国家赔偿的权利。“这种法律制度的实际运作,乃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与人民控制和制约国家公权的法治的真正起步。”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侦查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崭新的侦查模式,其对提升打击犯罪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对信息化侦查缺乏必要的法律规制,侦查机关尚未建立内部防控机制,侦查机关及其人员保护公民权利的意识薄弱,从而导致信息化侦查过程中公民权利尤其是公民的隐私权经常受到侵害。必须通过加强对信息化侦查的规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树立侦查机...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坛》2008,(11):4-4
据长江商报10月16日载,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委员长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会议决定,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于10月23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将首次审议《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国家赔偿法》由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于次年的10月1日开始施行。该法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  相似文献   

5.
公民权利保障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公民权利被侵犯而得不到保障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逐年上升,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公民权利意识薄弱、忽视公民个人权利和公民权利保障机制体制的不足等因素,制约了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重构社会稳定观、强化公民权利意识、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体的关系和加强公民权利保障的体制机制建设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家赔偿法存在诸多疏漏 ,应将公共设施因设置或管理瑕疵造成的损害、行政不作为纳入赔偿范围 ,设立精神赔偿制度 ,创制行政补偿制度 ,并完善制度和解决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8.
凡夫 《人权》2004,(6):33-35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下 称《国家赔偿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 中国国家赔偿制度基本建立。10年来,国家赔偿制度在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促进行政、司法机关依法行政、公 正司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时事资料手册》2010,(3):118-119
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国家赔偿法的决定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这一决定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1.
时隔十五年,刑事诉讼法——这部与公民权利息息相关、与打击犯罪密切相连的大法迎来了第二次“大修”。  相似文献   

12.
《国家赔偿法》的实施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特征,将所有国家机关都纳入了法律责任体系,同时是落实《宪法》的一个重要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生活日趋法律化、国际化,上个世纪90年代初颁布的《国家赔偿法》存在的缺陷在实践中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在国家赔偿范围问题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国家赔偿法的修改为背景,阐述了现行立法的不足之处,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涉及检察工作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4.
宪法修改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萍 《人大研究》2003,(9):4-10
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后 ,特别是十六大召开之后 ,国内的专家、学者发表了一些有关修宪问题的文章 ,现将有关内容整理如下。一、宪法修改的方式世界各国宪法修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部分修改 ,即对宪法部分条文进行变更、补充或删除。我国于 1998年、1993年、1999年分别对现行宪法进行的三次修正就属于部分修改。一种是全部修改 ,即按照宪法的修改程序对原宪法重新改写 ,原宪法废止 ,新宪法生效。我国于 1975年、1978年、1982年分别通过的宪法就是分别对前一部宪法进行全部修改而成的。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方式 ,存在三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  相似文献   

15.
杨忠醐 《人民论坛》2013,(8):252-253
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相较于修改前的旧法,最显著的区别是对归责原则的设置,它对于确定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免责条件、举证责任的负担以及承担责任的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不再强调是否"违法",这一修正产生了巨大效用,也体现了国家与公民关系的进步,折射出国家态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人民警察执法视野中的公民权利及其保障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婧 《公安教育》2005,(3):38-40
一公民权利是国家宪法和法律确认、赋予,并加以保护、支持和鼓励的各种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一种安全、自由和物质好处的权能和利益;随着法治社会的迅速发展,公民权利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004年3月,按照党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13条修改宪法建议,第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与会的2890名代表经过认真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更是从国家根本大法的高度保障了公民权利。主要是公民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一)经济权利尊重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首先是加大私有财产保护力度。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全国人大常委会4月29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国家赔偿法的决定,新的国家赔偿法将于2010年12月1日施行。修订后,赔偿范围更加明确,赔偿程序和标准更加科学和完善,实践中可操作性更强,充分彰显了人权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8.
彭东昱 《中国人大》2009,(21):42-43
10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对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草案三审稿出现的一些亮点受到普遍赞许,同时,不足之处继续引起热议。曾参与起草国家赔偿法的一位专家表示,尽管近年来国家赔偿法饱受诟病,但此次修改的诸多亮点,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制度伦理:人权保障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颖 《人权》2010,(3):37-39
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项事业。2004年,我国以修正案的方式在《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入宪,不但消除了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种种顾虑,而且也有利于政府转变管理方式,促进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完善了刑事诉讼制度,促进了刑事诉讼制度的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发展。再修改的重要内容就是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规定,不仅原文纳入,还贯彻到具体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律条文中。从人权保障的标准看,这种变化对公安刑事执法活动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