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待个性     
干部工作中,常听到有人说某个干部“个性比较强”。乍听上去,似乎没什么,但仔细品味,便觉得话中有某些贬义。在有些人看来,干部的个性似乎是与党性、组织纪律性对立的,是不能容忍的,因而,有些干部因“个性比较强”虽多有才华却长期得不到“用武之地”,而个别平庸者却因“完美无瑕”而被重用。一些单位不出人才,少有政绩,恐怕也与其领导容忍不了有个性的人有些关系。个性是一种独立的品格。物有棱角而露锋芒,人有个性而显风骨。按理说,对有个性的干部应该亲之、近之、  相似文献   

2.
杨涛 《党课》2013,(7):62-64
印象中,“90后”大都是家里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然而,川煤集团达竹公司小河嘴煤矿年仅23岁的“90后”党员孙漪,却以其谦逊好学、勤奋上进的个性和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创造出了两个月便出师单干、一年后便名列车间榜首的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3.
在干部考察、任用过程中,常常会听到有的领导议论某个干部“个性比较强”、“棱角比较突出”,乍听上去这话似乎没什么,但仔细品味,便觉得话中带有某些贬意。在有些领导同志看来,干部的个性和棱角是不能容忍的,因为个性与党性、组织纪律性是对立的。有些干部因为“个性比较强和棱角比较突出”,虽多有才华却易折戟沉沙,而个别比较平庸者因其“完美无瑕”往往被看重。  相似文献   

4.
个性话     
我也是一个“网虫”。在线浏览、“网上冲浪”已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网络,与广大网友早已联接在一起,融为一体。“网”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网民虽不是个个才华横溢,却人人个性鲜明。网上“灌水”之处、“拍砖”之语,多是民生关注之所。交流与碰撞的火花里,产生了许许多多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建议,很多都进入了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层面。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是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独特生机活力的特殊群体,对“自由”有着更执著的追求与向往。但从当前的现实情况看,许多青少年个性追求中的“自由”存在“非道德化”的倾向,即其乐此不疲、孜孜索求的“自由”缺乏道德内涵。道德情感淡漠、道德观念混乱、道德信念丧失的“自由”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这种“自由”反而使其渐渐失去了自由。1、目中无“人”:个性自私化,缺乏对他人自由权利和人格的尊重。青少年个性中的目中无“人”包含两种倾向,一是性格个性张扬中的桀骜不驯,二是专注于个人自由的“解放”和追求,对他人的自由权利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6.
在干部考察、任用过程中,通常会听到一些领导议论某个干部“比较有个性”。什么叫“个性”?个性也叫人格,在心理学中,通常指个人稳定的、独特的心理面貌。个性由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两方面构成。前者是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成分;后者是决定个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人生观等成分。“个性”是一种独立的品格。从社会意义和作用来分析,  相似文献   

7.
惶恐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惊恐、害怕。工作中,个别干部犹如“温水煮蛙”,未死于沸水而灭顶于温泉,缺乏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作为群众的公仆,我们的干部应常怀“惶恐”之心,少些养尊处优,多些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8.
《廉政瞭望》2010,(20):20-21
相对与陈晓的好强,静气十足的张学斌未必简单,他宁愿以“弱势”的姿态对外表露创维的个性气质。今日,综观国内各大知名家电企业,惟有创维依然苦心孤诣地坚守在平板电视领域,并已位居国内平板电视行业前端。  相似文献   

9.
老六月雪 《党课》2010,(16):112-115
在皇帝身边混事由,你必须学会一种本事,或者说只需有一种本事:会说话。 在人生必须具备的诸般技能中,“会说话”是比较难的,因为“会”的标准是既让听者觉得你的话十分受用,还得让他听着舒服。这标准很简单,却简单得令人大肠九曲、小肠千廻,心思用尽,也难得要领。  相似文献   

10.
殷铖军 《党课》2007,(3):127-127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在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时,几乎无一例外地指出“学习不够认真”、“学习系统性不强”、“工作一庀就忘记了学习”,等等。于是,学习问题堂而皇之地挂在了嘴上、写在了纸上。如此批评与自我批评,自然谁都不会放在心上,大家嘻嘻哈哈的也就过去了。明明是豆大的“麻子”,却被当成可爱的“酒窝”!民主生活会也就因塞了“学习”这个筐,而最终“一笑泯千愁”,踏踏实实走了一回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场。  相似文献   

11.
王长江 《廉政瞭望》2014,(15):45-45
简单“以票取人”、“唯票取人”,往往存在择庸不择优,责权关系紊乱,偶然性大、缺乏公平等问题。但是,为什么一段时间它会成为干部用人的重要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2.
王彦生、王永利、师延林、沈浩……一位又一位基层干部感动着我们,“基层”也随之成为“热词”。然而,基层在哪里?农村、街道、老少边穷地区……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基层”的含义是:“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解释简单,却道出了基层的主要特点:基层,是在群众当中。帕米尔高原上的乡党委书记师延林在基层,老工业基地的“小巷总理”谭竹青也是在基层;投笔从戎爱武装的清华女生贾娜在基层,北大教室中讲授唐代文学的孟二冬也是在基层。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如果没有头脑,干起工作来只能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再怎么卖力也没啥出息。这本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问题,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出现与常识相反的结果。阜阳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傅洪杰,在未居高位时曾经对市长王怀忠说过一句感情“朴素”的话———“市长,我这个人没什么头脑,你咋说,咱咋干。”“我没什么头脑,你咋说,咱咋干。”这话我们听起来耳熟得很,与“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妙。“没什么头脑”意即没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潜台词是“头脑是克隆的,与领导你的想法绝对一致”。“…  相似文献   

14.
刘洁 《党风与廉政》2003,(10):39-40
“建好一项工程,倒下一批贪官。”这是眼下人们对工程腐败现象的简单描述。阎良区经济开发区主干道工程算不上大项目,然而主管工程的阎良区原副区长仵强却訇然“倒”在了这条“干道”上。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属发达国家,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洲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难免吃大亏。 “孩子应当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这是一位澳大利亚邻居见我把孩子包裹得像一个“棉花团”时所说的话。事实的确如此,就是在最冷的月份,也很少见哪一位澳大  相似文献   

16.
“三讲”教育中,群众批评某领导同志“缺乏原则性,惟正职的意见是从。”该领导听后竟大不以为然:“不听一把手的,听谁的?”──这句话固然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也反映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某些领导班子里,看一把手的眼色,跟一把手的思路,顺一把手的口气,大小事皆由一把手“一锤定音”,可以说屡见不鲜。我们姑且将其称之为“一把手现象”。 “一把手”这词儿,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步伐闯进我们生活的。它看似简单,但加在厂长、厅长等行政正职的头上,就如同一道耀眼的光环,顿然产生一种威慑力,令众人不得不“仰而视之”。 近年…  相似文献   

17.
彭宁 《学习导报》2014,(6):22-22
一位笔名叫莫言的人实践了人生的“默言”,在孤独与沉寂中证实了人生可能的广阔与深邃。学会孤独,正是普遍浮躁、喧闹、急功近利的当代人最最缺乏的。正如莫言所坦言,健康生活其实应该很简单,要“悠着点,慢着点”。  相似文献   

18.
王恒  赵浪  董建国 《新湘评论》2014,(22):46-46
“他一生与‘小角色’结缘,却最终成为一名‘大演员’,他从不刻意养生,却寿至86岁高龄。”这是一位网友对前不久辞世的“龙套大师”黄宗洛先生的“盖棺定论”。  相似文献   

19.
据香港报纸报道,一股取年名的旋风正在中国兴起。明明是M产商品,却偏偏要安个洋名字,如“得利斯”火腿肠,“西格玛”自行车之类。岂止是商品,工商企业取洋名的也比比皆是。有些人以为沾上洋味,东西就好卖了,文化档次就提高了。这种缺乏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缺乏主权意识的“洋污染”,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甚至也是一种企业文化。由此,引发了对建设企业文化的思考。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源于对本世纪70年代以来日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研究热潮。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是:企业的兴衰存亡,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利润指标,更不…  相似文献   

20.
佘云霞  刘晴 《唯实》2008,(10):64-66
体面劳动强调“社会对话”,即将话语权赋予劳动者。然而,人口众多的中国农民工却没有话语权。原因主要在于农民工自身缺乏组织意识,也缺乏政治参与的自信。而且,现行制度特别是户籍管理制度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筑起的一道无形隔离墙,更使农民工对城市失去基本信任,造成其“参与”的冷漠。此外,农民工自身素质以及在拓宽信息渠道方面的问题,都制约了其对话语权的有效行使。而作为一种社会弱势文化的承载者,受惯性影响,农民工在公共舆论领域只能选择缺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