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曼海姆通过对现代认识论与心理学研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环境决定知识和群体知识决定个人知识等观点为核心的知识社会学理论。他认为以往知识理论都是政党政治的产物,而知识社会学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建构一门超党派、为人类服务的纯客观的知识体系。尽管他的知识社会学理论深化了存在论向度的知识问题研究,但由于其对社会问题把握缺失总体性综合式研究思路与方法,因而显得抽象、空洞并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伦理研究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伦理学如果希望不断积累知识,就必须在其研究领域形成公认的理论范式。范式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在基本的问题上获得共识并形成坚定的信念;以共同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行政伦理学以行政人员的道德行为为研究对象,而道德行为归根结底是遵守伦理规范的行为。规范既是一种制度,又是一种观念。前者是制度分析的对象;后者是知识社会学分析的对象。行政伦理的制度分析和知识社会学分析是理解行政伦理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是一本研究宗教和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专著。在该书中,哲学大师康德的思想渗入社会学大家涂尔干的观念里,交融出涂尔干的知识社会学、先验论分析方法、道德社会的构建三方面思想明显地表现出"康德影子"的结果。因此,本文力图展示出两位思想家在这三方面思想上的交融性,从而达到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涂尔干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8)
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米尔斯在深入批判宏大理论与抽象经验主义两种研究风格的同时,建构了一座新的方法论思想大厦。米尔斯的方法论思想的意义是双重的,即学术性的和道德性的。从学术上来说,米尔斯完整地给我们呈现了一套如何做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从道德上来说,米尔斯企图唤醒社会学者应有的价值关怀之情,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学术职责而直面当代社会的实质性问题[1]。  相似文献   

5.
最近,武汉大学政治系八三级学员就“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一门科学”这个课题展开了讨论。现将各种观点综述如下: 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理论基石,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为核心,着重在思想领域进行政治教育活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是人的思想、观点、立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借鉴以往一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积极成果,特别是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的成果和方法,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作用于人,从而影响人的行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克敌制胜的“传家宝”,六十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自己  相似文献   

6.
罗公波 《学理论》2012,(2):55-56
庞德社会学法学思想博大精深,他的社会学法学理论有别于纯粹的法律社会学理论,强调了社会学法学的实践性,是一门应用科学。庞德社会学法理学范畴中关于社会控制的理论,贯彻了何谓文明社会、社会控制,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庞德关于法律和利益的理论具有极强的实用主义特征,其利益理论被称之为关于利益分类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划分极为细致,使法律对利益的保护有了极强的可操作性。庞德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社会控制工程大厦。庞德社会学法学思想的建立,有一系列思想渊源,有着极为深厚的哲学基础作为支撑,因而能够建立起一套关于社会控制的庞大工程。  相似文献   

7.
李超 《理论探索》2011,(2):91-94
社会秩序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从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西方社会秩序理论的发展理路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一种思路,两条线索"。"一种思路"是指从要素、结构到状态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如何的研究思路;"两条线索"是指"社会秩序中行为主体(人)的作用"线索和"社会秩序组成结构间的关系"线索。对西方社会秩序理论发展理路的研究,不但有利于总结社会秩序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而且有利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学点社会学     
社会学,顾名思义,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问。这门科学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地研究社会各种组织形式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各种社会关系相互作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从中得出综合治理社会问题,求得社会稳定均衡的理论和方法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综合了社会科学中各学科研究内容和成果的应用科学,社会学显然是其应该借鉴的一个重要学科。  相似文献   

9.
王光荣 《理论导刊》2007,(11):57-59
纵观城市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到两点启示: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引擎,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理论创新的途径。我国的城市社会学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引下,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和谐社会规律、构建方法、步骤和机制,创立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学理论和城市社会学学科框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博士论文》阐述了一系列文本解读方法论:历史主义的知识社会学和知识伦理学、实体到主体的知识人格化、从抽象到具体的知识生成论、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知识系谱学。这些文本解读方法论作为马克思思想史发展的最初起源和萌芽,预示了动态演化生成的马克思思想发展体系。研究《博士论文》中的文本解读方法论,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特别是可以规避马克思思想研究史中的误读现象,扬弃唯物、唯心二维视阈下的简化式马克思研究,以便寻求隐蔽于文本之后的本体马克思,更为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青年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关系到如何培育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新人,使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沿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胜利前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它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青年研究涉及许多学科,贯穿于社会研究的各个方面。对青年的科学认识和青年问题的正确解决,需要借助社会学的一般理论和研究方法,而运用社会学知识来研究青年和青年问  相似文献   

12.
科学思想实践史方法从科学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了实践史方法产生的来源、结构及其意义。实践史方法的产生主要受社会因素、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实践哲学、科学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影响,主要有历史维、理论维、权力维、社会维、话语维。科学思想实践史方法融合了科学思想史和科学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实现了科学实践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与科学思想史的辩证统一,拓宽了科学思想史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经济学和新经济社会学为我们研究经济行动提供了两种视角,新制度经济学以交易成本为分析工具,并未脱离经济学的单一结构,而新经济社会学从"嵌入性"概念入手,研究方法上表现为多元化特征。主要从基本假设、方法论主张等方面对上述两种理论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常人方法论是美国20世纪60—70年代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社会学理论。在过分忽视涉及社会中的矛盾与冲突的60年代,常人方法论成为以批判和反思帕森斯理论为主导的新兴社会学流派。以加芬克尔为代表的常人方法论者,通过对日常的生活的关注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如何运用常识性知识和技能来组织自己的社会行为,并在"可说明性""索引性""反身性"等概念基础上形成独特的社会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并为当代社会学理论发展提供了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15.
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大陆社会学界,对本土方法学本体论的解读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在行动-结构维度上,加芬克尔的"形式结构"观以及从中提炼出的"亚结构"概念是对传统物化结构观的重要改进,这一点已经被当代理论所认识和吸收。但在更为根本的个人-社会维度上,目前对该学派存在比较严重的误读。从其主体间性理论、对"规则"的理解以及核心概念"成员"的内涵来看,该学派秉持了一种与主流社会学针锋相对的彻底个人主义立场。这一立场从渊源来看是胡塞尔早期"唯我论"思想的修正和演化。但这一"反社会学"立场无力动摇主流社会学的地位,其存在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与后者产生的张力和制衡促使其保持对自身知识生产风险的警醒。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30)
从社会学的视角对课程进行思考与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资本""场域"与"惯习"是贯穿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整个社会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从这三个概念出发对课程进行社会学审视,能用另一种视角洞察和分析课程的各种现象与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晶玉 《学理论》2013,(33):22-23
新制度主义是西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经济学中兴起的一种思想流派,在80年代又从经济学领域扩展到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概括了西方新制度主义的主要三大理论流派,包括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并由此总结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方法论特点。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皆发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在社会结构变迁中沉淀积极因素,重塑中国精神?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置于"新时代"战略布局下的立体坐标体系中,从社会结构的视角,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变迁,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意蕴,是社会转型的题中之义。它旨在把社会结构作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及其体系创新的一种分析视角,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政治学范畴带回到社会学中。使其既具有崇高理想图景,又具有社会学血脉,进而从社会结构转型的角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丁兆梅 《理论探索》2012,(1):13-16,88
李达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分为四个时期:从1918年实现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到1923年离开党组织,这是李达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形成时期;从1923年李达离开党组织潜心理论研究到1935年《社会学大纲》问世前夕,这是李达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进一步阐述时期;从1935年《社会学大纲》问世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李达社会建设理论的理论论证与阐述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李达1966年去世,这是李达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展开和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0.
所谓莫斯精神,系指莫斯礼物交换思想中所蕴含的理论内核。莫斯本人试图通过人性重塑来重建欧洲社会秩序的人文主义情怀及其莫斯思想在社会学生命体中的延续。其理论内核体现为两个密切相关的命题:即礼物交换作为一种总体的社会事实和礼物交换作为一种全面呈献制度。莫斯以此为基础,通过对人性的追问,试图达到恢复和重建欧洲社会秩序的目的。莫斯精神对法国社会学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其思想源泉和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