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淮》2008,(4)
合肥市长江东路1070号大院内,住着45户人家,100多口人,其中有一位62岁的老大姐,被大院里的老老少少称为"我们的大管家",而且至今已"管"了39年。大姐名叫丁懿臻,从1969年开始,就坚持每天义务擦楼梯、打扫车棚和大院。为丰富大院文化,给邻居们提供更多的信息,丁大姐还与老伴订了7份报纸,办起了黑板报,常常引来很多人驻足观看。  相似文献   

2.
今年84岁的赵章义是个有故事的老人。1948年,刚满18岁的他就参了军,二十出头就参加志愿军去了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因完成任务出色,立过三等功。转业到地方后,赵章义不居功、不显摆,闷头干好本职工作。离休后,他在家门口设了个修车摊儿,21年为群众义务修车一万多辆,至今仍是每天随叫随到。老人说:“只要我还能动。就要一直修下去。”  相似文献   

3.
赵洪喜是镇赉县保民乡永庆村的农民党员。在15年的时间里,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义务为乡亲们修理农用机车2200多台次,为乡亲们节省修车费15万余元。 1969年,26岁的赵洪喜从镇赉县农业中学农机班毕业,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生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用机车开始走进了农家院落。由于一些农民缺乏农机知识,不懂技术,赵洪喜便主动为大伙修车。不管什么时候,他总是有求必应,尽心竭力。去年5  相似文献   

4.
<正>蠡县移动小区门卫朱志峰是位77岁的退休工人,他44年来坚持为过往群众义务修自行车,不收一分钱;他主动承担社区多项工作,不要报酬,被大家称为"活雷锋"。朱志峰是个有45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助人为乐义务修车的事迹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1970年6月,高中学历的朱志峰被招收为县五金厂临时工,头一天上班,自行车就坏在半路上。他正着急,迎面来了一个开拖拉机的小伙子,没等他挥手就停下来,问清情况后,从工具箱取出扳手和螺母,给他修好了。朱志峰给他钱,小伙子憨  相似文献   

5.
江岸车辆段江岸修车车间的每个班组均建有党支部。近年来,江岸修车车间党总支按照“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班组党支部在创新中得到发展,培育了“修车先修心,品质零缺陷”的修车文化.形成了有“修车”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一天晚上,丁先生刚回到家就接到母亲突发疾病的电话,赶紧开车去接母亲看病。进了母亲所在的小区,丁先生找了个空车位停车,轧碎了一个井盖,溅起的井盖碎渣重重地打在了右侧车身上,车的右前轮陷进井里,车辆严重受损。丁先生找到小区物业公司,跟他们商量修车的事。物业公司说,丁先生不是本小区的住户,这个车位也不是他的,这事儿不应该物业公司负责。丁先生先请拖车公司把车拖到修理厂修车,随后将物业公司告上法庭,讨要拖车费和修车费共计2275元。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且平镇胡庄村农民王厚法,靠一手过硬修理自行车技术,4年挣了一座商品楼。王厚法看种地收入低,便自学了修理自行车技术。1999年,他在镇上租房开了一个修车铺,由于他服务热情,修车技术好,修车铺开张不久,生意就红火起来,一个月下来,王厚法收入700多元。他干了一年就挣得9000多元。随着修车收入的增多,精明的王厚法琢磨,单凭修修补补,赚头不大,于是他又把挣的钱和2000元贷款一块投进,上了自行车配件,他一边修车一边卖配件。经过4年拼搏,王厚法就收入了8万多修车修出一座楼@蒋奉和  相似文献   

8.
肖英奎 《新长征》2012,(7):58-59
我省现已建成农村文化大院4000余家。据省文化部门介绍,两年来,农村文化大院累计开展活动10万余次,直接参与人数500万人次,约占全省农村人口的1/3。今年,我省将再建2000个文化大院,明后年也是全省文化大院建设,  相似文献   

9.
每到星期五下午,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就会出现在甘南县委大院.大院里的人都熟悉他--县委办公室已经退休的收发员、老党员王重.星期五是他给自己规定的"党员活动日"--为机关的同志义务修理自行车.  相似文献   

10.
1998年4月18日,盐池县后洼乡狂风呼啸,黄沙弥漫。村干部和乡亲们大清早起来,怀里揣上两个馍馍,便急匆匆往乡党委大院赶来,有的翻山越岭走了20多公里山路。上午10点,乡党委大院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来送一送带领他们走上脱贫致富路的乡党委书记魏尊华。望着这些专门为他送行,浑身快被沙土包裹了的纯朴的乡亲们,魏尊华的眼睛湿润了。他觉得,他在后洼乡任职4年,只是尽了一个党员干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而乡亲们却如此厚爱他,令他十分感动。同时,也坚定了他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提起天津石家大院,大家并不陌生。曾去过石家大院的游客,不知是否有幸见过一位年逾八旬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讲解员?这位特殊的讲解员就是离休干部、天津杨柳青博物馆(石家大院)的顾问戴敬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作为公司特定阶层的董事,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以公司利益作为自己行为和行动的最高准则,不得追求自己和他人的利益。于是,董事对公司所担负的忠实义务便浮出了水面。一、我国法律对董事忠实义务规定的缺陷我国公司法规定了董事、经理对公司所负义务,并设有追究公司经营者违反义务须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但与其他国家较发达的公司立法相比,我国公司法关于董事忠实义务及责任的规定并不完善。具体表现如下:1.第61条第1款:“董事、经理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害本…  相似文献   

13.
<正>海淀区学院路街道20号院也称“石油大院”,建于1953年,是一个集科研、办公、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型大院。2019年,学院路街道党工委秉承“共建、共融、共治、共享”理念,在院内中部偏西平房区域建设了集党建、文化、亲子、养老、美食、便民6个空间及1个街区工作站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石油共生大院。2021年,石油共生大院被确立为北京市首批市级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相似文献   

14.
乾安县严字乡性字村的于湘是一名普通农民党员。他牢记党的宗旨,自己富了不忘乡亲,热情帮助周围的群众,连续几年被评为县优秀党员,并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于湘在生产队时期开过机动车,有一手修车的技术。大包干后,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许多人家买了农用机车,但会开不会修。于湘就自己花钱购买了气泵、电焊机、储油罐等,用自己的技术无偿为乡亲们修车,每年修车都达100多台次,光电费等支出就得搭上4000多元。  相似文献   

15.
铁法市晓明镇晓明街道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公司:义务帮忙公司。一天上午,街道主任张宏秋正向我们介绍帮忙公司的动人事迹时,在一家医院义务护理病号六天六夜的帮忙公司经理、老党员李凤宝及书记于少阳,一起和一位教师走了进来。原来这位叫杨国成的老师是专门来申请加入义务帮忙公司的。见到这场面,帮忙公司更引起了我们浓厚的采访兴趣。 晓明街道东北角几栋红楼便是一○一勘探队住宅。1982年,宅内几名退休工人组织起了“楼管会”,专门管理住宅内的安全、卫生,还为大家做好事。当年从钻机党支部书记位置退休的于少阳被大伙选为书记,在  相似文献   

16.
在河南省郑州火车站南,有个始建于1912年的陇海大院。作为陇海铁路的肇始地,陇海大院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留下了无可替代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肖英奎 《新长征》2009,(8):55-57
永吉县口前镇下达村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2760人,耕地面积280公顷,主要种植玉米,去年人均收入5000元。在下达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文化大院。该文化大院是下达村党支部副书记兼三社社长刘志江于2006年兴建的。文化大院南依麒麟山而居.离口前镇不到l公里,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大院现有工作人员24人,小剧团(秧歌队)13人,  相似文献   

18.
多志勇  闫秀琴 《实践》2007,(3):38-38
2006年3月,张某看到某外资企业的一则招聘广告:"本单位录用的员工将被送到国外培训半年至一年"。他去面试被录用了,于是他辞去了原来的工作,进了新单位。到新单位的张某对工作充满希望.想通过努力工作及时得到出国的机会。但是两年过去了,出国培训的事情依然没有动静,张某觉得单位没有兑现招聘时的承诺,严重侵犯了自己的合法利益,遂将单位告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请求公司履行"招聘广告"中规定的义务。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此案后,做出如下裁决:张某与该外资企业的劳动合同并没有规定公司应当送张某出国培训,因此公司没有此项义务。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没有写进劳动合同中,因此不具备法律效力,驳回张某提出单位应当履行"招聘广告"中规定的义务的请求。  相似文献   

19.
杨柳青古运河畔有很多大院,这些大院默默地展示着昔日主人曾经的辉煌,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石家大院和安家大院。  相似文献   

20.
正在河北灵寿县城古城西路51号,有一排排红瓦白墙的低矮平房,这里就是灵寿县委大院所在地。如今,县城里高大气派的教学楼、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宽敞的广场与朴实无华的县委大院形成了鲜明对照。这些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一直被灵寿县委沿用至今。被网友赞为"最美县委大院"。(5月14日《人民日报》)用了60年,按照常理,县委大院早应该盖办公大楼了。是盖不起吗?似乎是。这从灵寿县委对自己的"抠门"就能看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