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林夕  杨发顺 《创造》2006,(11):68-75
楚雄彝族自治州,红土高原上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悠久文化的地域。生活在这里的彝族。是华夏兄弟姐妹当中一个优秀的民族。彝族史诗《梅葛》的开篇处.四句精彩异常的话语点触了彝州彝族文化的精髓:远古的时候没有天。远古的时候没有地;我们来造天,我们来造地。这开天辟地的史话所蕴含的“自强不息、求新求变”的精神.正是彝族先民传承至今的精神.也正是新世纪发展所需要继续秉承的创造、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活力楚雄     
楚雄彝族自治州,红土高原上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悠久文化的地域。生活在这里的彝族,是华夏兄弟姐妹当中一个优秀的民族。彝族史诗《梅葛》的开篇处,四句精彩异常的话语点触了彝州彝族文化的精髓:远古的时候没有天,远古的时候没有地;我们来造天,我们来造地。这开天辟地的史话所蕴含的“自强不息、求新求变”的精神,正是彝族先民传承至今的精神,也正是新世纪发展所需要继续秉承的创造、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创造》2006,(12):40-41
事件:彝族史诗<梅葛>里曾用四句话描述了彝州楚雄的文化精髓:"远古的时候没有天,远古的时候没有地;我们来创造天,我们来创造地."事实上,楚雄人民的创造能力的确让人钦佩."十五"以来,楚雄州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5%、13.6%.这是楚雄最好的时代.面对"十一五",楚雄州委、州政府并没有满足于现状,2006年全州GDP实现两位数增长,正在向工业强州的目标慢慢靠拢.  相似文献   

4.
一、从《造棉造布歌》看纺织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探寻布依族纺织文化的起源,必然涉猎原始服饰的产生。布依族古歌《造万物》里的《造棉造布歌》唱道:远古时候,世上没有棉,“人人挂树叶,个个裹树皮”。正象现存的原始部落的人们用树叶或草条遮蔽自己的身体一样。不论“挂”或“裹”,要使木叶、草片之类成为蔽体之物,必然经过拼串,而拼串之工便是织俗的起点。布依族织俗源起于母系氏族社会的采集劳动,又可从考古资料和古代文献得以佐证。我国的仰韶文化比较清晰地反映  相似文献   

5.
浯塘村改成了现在的晋江市小浯塘社区,不过大伙儿还是习惯地说着“我们村里来我们村里去”。对于所谓的“社区”,大伙儿一直都不习惯。小浯塘社区党支书在接待我们的时候,也像先前那样自我介绍道:“我是这里的村支书。”  相似文献   

6.
现象福州,街头闹市。一长排农民工双手不停地给过往行人擦皮鞋。江西来的农民工小吴已经在这里擦了半年多了。他不停地擦呀擦,就为了多挣几块钱。阴天下雨生意不好的时候,一天也等不上一个客户。晴天生意好,一天要擦上三五十双,有时候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吃,水也顾不得喝。他说,天气好,就要抓住每一个客户。我们这行是看天吃饭,不抓紧不行。擦鞋还得擦出点水平来,  相似文献   

7.
周玉祝 《当代广西》2011,(18):32-32
曾德贵是兴安县严关镇清水村委地楼自然村人,地楼是一个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边远山村,至今都还没有通车。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教育严重滞后,从来没有一个山外的正规教师到教,代课老师也因为条件的艰苦来了一个又走一个。1982年,曾德贵高中毕业了,成了村民们眼中的“秀才”。正当他踌躇满志的准备走出大山去外面闯一番的时候,村里原来的代课老师不干了。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心目中,青年民兵参加一年一度的军事训练是履行《兵役法》赋予的义务,或者是来过“枪瘾”,特别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青年民兵大多文化低甚至没有上过学。要不是我亲眼所见,一定不会相信他们求知的欲望这么强。3月25日,笔者来到勐腊县人武部民兵集训地采访,只见草坪上、椰子树下三五成群的民兵正聚精会神地看书,我好奇地走近一看,发现他们手中拿着的都是些农村养种植业的书,我感到很奇怪,就问人武部在这里负责训练的路开山参谋,他告诉我:这可是我们这里发生的新鲜事。往年,民兵参加军事训练有些青年抱着来玩两天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生命运动的颂歌──合肥花园街系列雕塑欣赏高国权这里没有神圣的殿堂,也没有远古的建筑,但是人们每走过这里,都不觉要放慢脚步,或者干脆停下来,对着一群系列雕塑凝神遐思。这群雕塑座落在合肥市花园街的绿树和鲜花丛中。1992年,合肥币结合城市改造和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作为新员工,我们在刚刚上班的时候,自己的“金刚钻”肯定还没有磨炼好,这需要我们在职业生涯中专注地努力,方能磨出削铁如泥的“金刚钻”。那么,我们应该磨炼一个什么样的“金刚钻”呢?毫无疑问,“金刚钻”的方向应该是对照企业的“瓷器活”来磨炼。  相似文献   

11.
初春乍暖还寒,在一个阴霾的天气里我又一次来到卢沟桥。因为这一天的风很大,这里又不是旅游热点,所以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桥头卖旅游纪念品的商户因无生意可做便三五成群的在太阳下打扑克消磨着时间。我沿着古老的石桥慢慢地向西走着,空旷的桥上除了几个当地上学借道的学生匆匆地走过,没有其他的游人。古老的石桥依旧是我早些时候时来过的那样,不同的是桥身两旁的饱经风雨的石狮子被铁栅栏圈了起来,桥面的老石条路也只剩下桥中间的一段,其余地方已被水泥路所替代,现代与远古交错地展现在脚下,漫步在其中好像走进一个时光隧道,眼前隧道中演绎…  相似文献   

12.
跳花山     
传说中苗族是楚人的后裔,他们最早居住在五溪一带,后来因为战乱被迫离开了中原的腹地,来到西南山区安营扎寨。传说中五月初五是他们迁徙的启程之日,每年的这一天,成为他们最盛大的节日。跳的芦笙舞,唱的远古歌,全是为了纪念那失去的楚地家园。传说中苗家有端午赛龙舟的习俗,只因为迁到了山上,只好改为跳花山了。我们终于有了一次身临其境的机会。那是1994年的端午节前夕,我们出差路过滇东北一个偏僻的苗家山寨,这里地势高峻,气候恶劣,可这里的人们并不因为艰辛的生活减弱一丝节日气氛的浓烈。我们应邀参加了这个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都知道,到了日本别的都不重要,惟独找到工作是最重要的,我也不例外。到日本的第一天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我们的学校还不错,虽然飞机晚点了,学校还有老师来接我,让我觉得初到陌生之地,人情还是很温暖的。到了学校的宿舍,还有早到的同学给我接风,我真的是太开心了。就在那天晚上,我认识了所有的中国留学生,还真的不少呢 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对我的教导是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向有的人学,上学没有几天就只打工不上学,最终只有“黑”在日本。“黑”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没有任何身份违法在日本居住。还知道了“黑”在日本的惟一…  相似文献   

14.
苗族的日月神话中传说在黔东南的苗族古歌中保有最为丰富和完整,其中的“造 日月”、“谢日月”、“叫日月’”等神话传说、反映了苗族先民对远古时期陨石坠落地球现象的记载, 是少数民族远古传说中不可多得的星作学资料。  相似文献   

15.
关庄纪事     
车振宁 《人民公安》2008,(11):34-39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记者正在中国西南部的一个被大山围绕的角落里。如果没有这场震惊世界的灾难,它或许和中国南方任何一个村镇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个地方山清水秀,人们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地震改变了这里,也改变了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春风暖人心     
卢咸池 《台声》2001,(7):4-6
正当我们努力工作、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 80周年的时候,慈祥的父亲卢嘉锡不幸与世长辞。在送别父亲之时,回想起半个多世纪来父亲受到党的信任、教育和关怀、照顾,悲痛的心中不禁涌起阵阵暖流。 “我们是台湾人”   文革前,我们家一直自称是“福建厦门人”。为什么文革后报上又说我们是“台湾省籍”呢?和其他许多背井离乡来到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一样,这里包含了一段屈辱的历史。   记得还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曾经在饭桌上对我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们严肃地说:“我们家实际上是台湾人。当年日本占领了台湾,你们的爷爷还很年轻,他不…  相似文献   

17.
刘智伦 《台声》2014,(11):79-81
今天,我们继续在日月潭景区观光,中午途经苗栗县三义镇,在那儿用完午餐后,下午到达桃园一带参观。日月潭"三色湖光"入夜,日月潭湖畔万籁俱寂,安谧温馨,我一整夜都处于深度睡眠之中。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我已来台湾好几天了。大多数时候,一到清晨我会特别清醒和经心,今天更不例外。晨曦刚刚袭过窗棂,天际仅仅露出一丝鱼肚白,我便惊醒过来,想是天快要亮了,便一骨碌从床上爬起,麻利地收拾停当,  相似文献   

18.
去年八月的一天上午,我正在整理婚姻登记档案一对青年男女走进民政局社救股的办公室.我以为又是来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便随口问:“你们想办结婚登记吗?”没有人回答,我抬头一瞅,两人的表情不像是来办结婚登记的,而且看着挺面熟.好象太久前他门才办的结婚登记。正在我疑惑之时.女的怯怯地说话了:“你们这里办离婚登记吗?”我说:“如果男女双方同意,并且没有财产纠纷,子女抚养也没问题.就是说协议离婚.我们对以办理。”女的说:“”那就给我们办、吧!”我说:“你们捎户口本、身份证来了吗?”他们说捎来了。我看了看户口本…  相似文献   

19.
天涯 《福建乡土》2009,(2):20-20
有没有一条路,可以让我们从现代走向远古?有没有一条路,可以让我们唤醒灵魂深处的梦?当青梅凋零,已无法惺惺相惜,共煮一壶浊酒;当羽扇纶巾的身影入重重叠叠的时光烟云,是谁在仰天长啸,何人是我们今生的英雄?  相似文献   

20.
程景清 《中国保安》2011,(24):22-23
“在每一天结束的时候,我们要想这一天的工作有疏漏没有?在每一天开始的时候,我们要想今天应该怎样把工作做好?在每一个月的月底,我们都要问自己,这一个月的工作有进展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