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法》自1984年10月1日实施以来,已有十九年的时间了。认真总结《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地审视《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健全和完善这部基本法,切实保障这部法律的贯彻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了我国两部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语言、文化问题的规定的有关条文,认为,应当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语言、文化问题的规定,推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依据翔实可靠的材料,论述了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前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分析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中现存的问题,从培养少数民族国家公务员的角度提出了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晶 《理论研究》2004,(7):16-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需要认真总结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尽快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省总人口为518.1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35.8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5.51%。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113.42万人,占总人口的21.89%;回族82.35万人。占15.89%;土族19.94万人,占3.85%;  相似文献   

6.
高校治理法治化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法治保障,是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实要求,是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推动高校治理现代化,必须形成以权责明晰为关键的法治思维,构建以健全机制为重点的法治结构,厚植以法治理念为重点的法治文化和完善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7.
今日的草原民族,正面临着汹涌澎湃的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也正在经受现代文明的洗礼。虽然草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进入新世纪以后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必须发掘草原文化的合理内核,继承和发扬草原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深入探讨草原文化的历史命运、发展落差、文化变迁、现代转型、未来走向等问题。这是21世纪摆在我们草原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孔凡河 《世纪桥》2009,(7):73-75
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和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面临体制、政策和文化等诸多瓶颈。因此,中国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城市,和谐城市。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高度重视大城市的辐射联动功能,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绿色革命是中国城市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朱振辉 《理论建设》2012,(5):48-50,7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中国法治建没具有深刻的影响;构建现代法治必须克服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些制约因素;积极培养民众的现代法律意识,建构中产阶级的市民社会,推进法治现代化,实现从传统到法治现代化的合理跨越。  相似文献   

10.
刘淑芬 《实践》2004,(2):23-24
我区经济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发展势头很好.现在就应抓紧研究如何利用优势条件更快发展的问题.沿海地区发展的初期和中期,主要靠国家优惠政策启动和推动.而国家实施扶贫攻坚工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我区在此之前所享有的那些优惠政策基本上都被涵盖进去了.在政策普遍优惠的情况下,我们还有没有优势?应该肯定地说:有.那就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74条规定中,有23条是关于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加大扶持、加大投入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内容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其他政策中是没有的.这就是比较优势,而且是很重要的比较优势,如果把握得好,运用得好,无疑会对加快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下面,结合自治区发展的四个具体问题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11.
提升执政有效性是任何一个执政党永恒的主题。邓小平执政有效性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提升执政有效性的最主要目标,以维护和重构合法性基础为提升执政有效性的最根本目的,以依法治国为提升执政有效性的最基本经验,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提升执政有效性的最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政党的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在自身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利益整合是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功能。转型时期利益关系多元化、利益格局复杂化的社会生态环境,必然对党的现代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应充分发挥党的利益整合功能,主动应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挑战,在协调、整合各种利益关系中大力推进中国共产党思想观念、组织结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和体制机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处在转型期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法制现代化的革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法治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直工作任务和重大目标,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和宪政目标。那么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它对于推动法治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影响又有哪些意义,文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它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基本上实现了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变,开启了现代意识之门,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的历史任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执政党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团结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向着共同的目标奋进,而执政党的领导力和号召力来自于其公信力。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执政党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和阻力。化解这些矛盾和阻力,一方面离不开执政党的自身公信力建设;另一方面,更要掌握群众,做到取信于民。因此加强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社会处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化的因素不断增长,日益与旧制度产生冲突,从而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并规定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革命旨在构建新制度,为社会现代化成分的顺利成长排除障碍开辟道路,并使社会进步成果为大多数人所享有,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新的整合,进而在一个新的社会起点上迅速推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而提出来的科学命题。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代化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建构,需要把握价值性、包容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需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与时代性,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方式和话语方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容纳力,逐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50多年来,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深得民心,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得以充分体现,各民族间相互团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贯彻落实《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成就显著,但还存在一些农牧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齐心构建和谐伊犁。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一个以制度建设为主干,包括政党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的完整体系。其实质就是要实现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法治化。因此,政治文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和促进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保障和重要动力。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进一步来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但在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源于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两种错误认识。我们应当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采取有效举措进一步营造全社会的协商民主文化、深入协商民主实践、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从这三方面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