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知识分子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了建国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始全面系统纠正对知识分子的一系列“左”的方针政策,果断停止使用建国以来长期使用的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政策,制订和贯彻实施了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知识分子政策。这一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对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  相似文献   

2.
1949年至1957年春: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基本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建国初期,我们党确立了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并为贯彻实施这个政策采取了多种途径和方法。总体看,1949年至1957年春,是建国以来知识分子思想觉悟迅速提高、积极性最高涨的时期之一,知识分子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繁荣发展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后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一度出现违反知识分子政策的过“左”行为,严重影响了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朱薇 《党的文献》2016,(1):81-87
1948年初,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中共中央开始集中精力研究新形势下包括知识分子政策在内的党的各项政策问题.对于之前工作中出现的对待知识分子的“左”的错误,毛泽东和任弼时指出,必须采取慎重态度,避免任何冒险政策.1948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草案)》明确把“人们对于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作为观察和划分社会阶级的唯一标准,从而将绝大部分的知识分子从剥削阶级的范畴中剥离,纳入到“劳动人民”中来.在随后接收新区的过程中,中共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包下来”的知识分子总方针.对于新解放区的原有学校、教育、文化等机构采取保护政策,并通过开办短期学校或训练班,组织演讲会、座谈会、辩论会等形式团结和改造知识分子.此外,中共还在协商建国的过程中大力争取国统区知识分子民主派,为最大限度地争取知识分子参加新生的人民政权建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出于妒贤嫉能,把“骄傲自满”作为“紧箍咒”扣在知识分子头上,借以排挤、压制人才,这是“左”的一种表现;这种所谓“骄傲自满”,往往是指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在学术上不迷信、不盲从、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其实,这正是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同骄傲毫不相干。对此,我们要为知识分子辩诬,批判“左”的观念,扫除强加在知识分子身上的这一不实之辞。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解放思想”推进党建工作。改革开放初期,突破“两个凡是”的束缚,纠正冤假错案,解脱了大批遭受株连的干部和党员,恢复了党实事求是的光荣传统。改革开放过程中,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摘掉知识分子“臭老九”的帽子。积极吸收知识分子入党,提高了党员队伍的素质。进入新世纪,突破了“姓资姓社”、“有产无产”的框框,在新阶层中吸收先进分子入党。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我国的知识分子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政策,团结和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为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党历来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并有着成功的经验和优良的传统。在抗日战争中,我们党制定了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1938年3月,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指出,要“打破党内在发展党员中的关门主义倾向”,要“大胆地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城市中与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决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1939月12月,中共中央专门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  相似文献   

7.
文摘集萃     
《党建》2005,(1)
◆“公共知识分子”论调是噪音和杂音方平在2004年11月15日《解放日报》撰文认,目前提出的所谓“公共知识分子”概念,其质是离间知识分子与党和人民大众的关系。公共知识分子”概念的舶来者和抛出者,主张公知识分子就应该是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不属任何集团和阶级的飘浮群体,是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等人倡导、发起“到民间去”的运动,一批知识分子投身乡村建设,在农民中进行启蒙教育。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下,广大知识分子以“文艺下乡”、“文章下乡”为载体,肩负起神圣的民族责任,掀起“下乡”高潮,深入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左”的观念中,“个人奋斗”是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思想严重”的一条罪证;长期以来,它是束缚知识分子手脚的精神枷锁。今天,是为它恢复名声的时候了。对于“个人奋斗”要作具体分析。在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竞争的社会制度决定了知识分子不得不通过顽强的个人奋斗,以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奋斗的目标各不相同,有为一己私利的,有为科学文化的,有为  相似文献   

10.
在建国50周年之际,回顾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演变,反思其是非得失,对于深刻理解、自觉贯彻新时期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是十分必要的。 一、1949年10月至1956年,党对知识分子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全国解放以后,党在全国范围内对于知识分子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这一政策的确定,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第一,“革命需要吸收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吸收知识分子。”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知识分子的人数很少,只有2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37%。因此,必须珍视和充分发挥这些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使他们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第二,从知识分子来看,一方面,他们在旧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亲身感受到丧权辱国的屈辱和报国无门的苦闷,因而对国民党政府感到失望。新中国的成立,使他们看到了祖国富强的希望之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和确立了一系列关于知识分子的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理论境界:提出“科技进步决定论”,实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科学定位依据的新飞跃;诠释“知识分子使命论”,实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社会作用认识的新提升;深化“两个尊重论”,实现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核心内容的新拓展:确立“人才第一资源论”.实现了党的知识分子成长成才理论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2.
“非党知识分子干部既是依靠力量,又是统战对象”,这是党在知识分子中开展统战工作的一个新的提法。在这里,非党知识分子表现为双重身份。要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更好地开展对非党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有必要对非党知识分子作为“统战对象”和“依靠力量”的历史发展作新的考察,对他们的地位和现状及其变化进行全面的认识。一、对几个基本概念的考察我们讲的统一战线,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或为完成一定的政治任务,为维护自身的团结统一,壮大革命的力量,而同其他各阶级、阶层、政党、派别、团体以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结成的联盟;是无产阶级政党为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继承光荣传统,弘扬“五四”精神,明确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八十年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奋斗足迹和“五四”精神 8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主义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时期,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他们经过历史的比较和  相似文献   

14.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对知识分子与工农关系的认识方面,使用了“知识分子工农群众化”与“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两种表述.但是“相结合”的表述使用得更为普遍.这种表述的差别,体现着毛泽东对该问题认识上的理念,即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都是非常重要的.延安时期,毛泽东为推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采取了多种措施,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轻视知识分子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我国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约有7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学校、文化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是一支建设新中国不可忽视的力量。为帮助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摆脱旧社会的影响,成为新社会需要的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于1951年9月到1952年冬,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毛泽东还把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形象地比喻为“脱裤子割尾巴”。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广大知识分子纷纷“奔赴延安”,寻求抗日救亡的真理。“奔赴延安”是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直接体现。抗战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中,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研究抗战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和时代的晴雨表,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在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江泽民同志2001年8月7日在北戴河专家座谈会的重要讲话,是一个纲领性文献。它是对“七一”讲话中关于知识分子问题论述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也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坚持、丰富和发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它进一步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揭示了知识分子在新世纪的伟大历史使命,为今后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指明了方向。一毛泽东制定的团结广大知识分子的政策,是在战争和创建根据地的…  相似文献   

18.
《改造》     
本书是作者于风政计划撰写中的新中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三部曲的第一部 (194 9~ 1957) (第二部《炼狱》,写 1957年至 1978年的中国知识分子 ;第三部《新生》,写 1978年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 )。“本书不是执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史 ,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史。”(前言 )这段历史是知识分子政治思想、政治感情被“改造”的历史 ,也是他们学术思想、思维方式被“改造”的历史 ,更是他们心灵道德、人生价值被“改造”的历史。作者笔下 ,一场场运动 ,一桩桩事件 ,一个个人物 ,在这几年中不断地上演 ,其中的一批角色 ,似乎“一转瞬间 ,就交了…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迁之一,就是在社会结构中,知识分子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在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所作的贡献不断上升.对此,我们将根据这一“不断扩大”和“不断上升”的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对于知识分子本质和标志的解释,国内外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一种是中国近几十年来沿用的“学历十职业”的理解方式,它侧重于政治社会学方面的界定,即从实体性上把知识分子看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以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劳动方式定性,强调家庭出身、文化程度、职业身份,而最终旨在判  相似文献   

20.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周恩来为纠正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左”的偏差付出了巨大努力。他在1962年广州会议上宣布为知识分子脱“资产阶级”之帽,加“劳动人民之冕”的正确主张,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是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科技教育艺术等事业经过三年“大跃进”的严重挫折后,能够比较顺利地恢复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一 1956年1月,为迎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会议,专门讨论研究有关知识分子的问题。在这次会上,周恩来全面分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状况,作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