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些年,经济社会有了大大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大的改善和提高,可有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却未能得到同步提升,不能真正分清什么是羞耻,什么是光荣,做事情常常“跟着感觉走”。在这方面,腐败分子应该算是突出的一类。  相似文献   

2.
高峰 《党史纵横》2008,(7):52-54
昨日还艳阳高照,今日却阴霾遮日。天空中浙沥飘落的雨点,停在肩上,感觉有些萧索、湿寒。阴冷的天气、肃穆的环境,大自然的气氛和我们一行人凝重的心情莫名地契合,此刻,我们来到了革命教育基地之一的“息烽集中营”。  相似文献   

3.
又到巴黎     
直到司机接我去机场,我才有感觉是出远门。这一年坐一百多趟飞机,出门已是家常便饭,凡事多了就没了感觉。春节前又飞欧洲,按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这会儿都是往家奔的,我却出门,多多少少都有些感觉,这感觉心里有嘴上无。  相似文献   

4.
又到巴黎     
直到司机接我去机场,我才有感觉是出远门。这一年坐一百多趟飞机,出门已是家常便饭,凡事多了就没了感觉。春节前又飞欧洲,按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这会儿都是往家奔的,我却出门,多多少少都有些感觉,这感觉心里有嘴上无。  相似文献   

5.
年更岁末,各地都要组织一些送温暖活动,这对密切干群关系、改进干部作风无疑具有推动作用。但有些群众却不领情,认为这是搞形式、走过场。为什么会给人这种感觉呢?原因在于活动“一阵风”,“送温暧’患上“冷热病”。活动之中热闹闹,一阵风刮过后,有些同志就以为工作到位,万事大吉,对当时向群众承诺解决的事情又忘到九霄云外,年年如此,岁岁这样,群众怎能不产生情绪?还有少数人“抢风头”,工作不实,尽做些浮光掠影的表面文章,以此展示自己的‘德政,捞取政治资本。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要想赢得老百姓的口碑就要防…  相似文献   

6.
最近,陆续从媒体上读到一些关于抨击“择校热”的文章。总的看,都有道理。然而.其中有些文章,在抨击“择校热”的过程中.却不加分析地对小学、中学、大学的正常择校,一古脑儿予以否定。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似乎择校一无是处。其实,择校本身并没有错.择校现象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  相似文献   

7.
潘丽娅  袁丽 《求贤》2023,(2):18-19
<正>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而“90后”宁河小伙儿王宇豪心里却燃起一把火——一把扎根乡村、建设美好家乡的心愿之火。2023年伊始,王宇豪完成了其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变,他辞去了外地知名金融企业的高薪工作,受聘成为天津市宁河区廉庄镇木头窝村的农村职业经理人。提及获得“乡村CEO”这一岗位的感受,王宇豪用了三个词概括——激动、兴奋、忐忑。“这几年,天津市及宁河区都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乡村振兴,这让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坚定了返乡建设美丽乡村的决心。这一次有幸成为宁河区首批农村职业经理人,我就想着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王宇豪坚定地说道。  相似文献   

8.
他不是纪检干部,却一辈子在反腐;他不是专职教师,却有很多地方党政机关排着队等他去讲党课;他没有“通天”渠道,却数十次上书中央,很多都得到高层批示;他虽已退休,却比退休前、比很多在职官员还要忙得不可开交。他,就是官至厅级、从湖南省人大退休多年的73岁“官场”奇人傅学俭。他的党课不同凡响,不但能够经常博得阵阵掌声与笑声,而且能使听众或多或少产生类似于被武林高手“点穴”而震惊,或被高僧“点化”而大悟的强烈感觉。  相似文献   

9.
《军队党的生活》2010,(10):39-39
某部上士常胜来信说:“我是一名党员。近年来,因为发工资改为银行刷卡,有些党员图省事,党费数月甚至一年一交;有些党小组长和党支部组织委员怕麻烦,对党费也是数月甚至一年一收。我感觉这样做有问题,但说不清问题在哪里。请问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时20年的乡村基层民主实践一直在探寻实现村民自治的终极目标,但客观上却在走着一条精英治理的道路。这种精英治理模式的弊端已逐渐凸显。本文在对“乡村典章”、“夏履程序”和“八郑规程”三种政治个案考察后认为:这三种个案具有许多同质性,它们的出现是人们在探索超越当下中国乡村治理模式所作出的必然政治抉择。  相似文献   

11.
要让群众讲真话陈根发“群众有话不敢说,要看作大祸临头,马上反省”。这是谢觉哉同志1963年讲的一句话。群众敢不敢讲话,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能不能虚心听群众的话。有些领导嘴上说欢迎群众说心里话,欢迎群众批评监督,而内心却喜欢“鸦雀无声”。他们一听到群众...  相似文献   

12.
在干部考察、任用过程中,常常会听到有的领导议论某个干部“个性比较强”、“棱角比较突出”,乍听上去这话似乎没什么,但仔细品味,便觉得话中带有某些贬意。在有些领导同志看来,干部的个性和棱角是不能容忍的,因为个性与党性、组织纪律性是对立的。有些干部因为“个性比较强和棱角比较突出”,虽多有才华却易折戟沉沙,而个别比较平庸者因其“完美无瑕”往往被看重。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脚,栗木苍苍,他用执着和信念谱写人生篇章;晨光中,他蹒跚而行,暮色里,他佝偻而归;白发湮没厂青春,岁月吞噬了健康。李万国,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虽身患白塞氏综合征,举步维艰,却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与忘我的精神,书写着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坚守中,收获希望 1996年8月,年仅21岁的李万国从南阳师专毕业后,毅然回到了大别山下的光山县南向店二中,踏上乡村教育的“三尺讲台”。  相似文献   

14.
林洁  韩闯 《党建文汇》2002,(19):35-35
曾被授予“省级小康示范村”称号的陕西长武县昭仁镇南关村如今有些村民却生活相当困难,因交不起二三百元农网改造费,至今还点着煤油灯艰难度日。而村干部却随意挥霍。为探究竟,日前记者前往调查。  相似文献   

15.
常听到人们谈起有关“满足”与“不满足”的话题,总的感觉是:对自己物质条件、生活境况已经很“满足”的人少,而持抱怨、期待态度的人却比较多,显示了处在当前我们这个经济社会重要战略转轨期的人们对自身生活、成就及人生的种种心态。  相似文献   

16.
“以前没钱的时候,吃一顿饱饭就觉得很幸福了。现在有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却总感觉不到幸福。”在这样一个以挥霍著称的群体,却异口同声地声称自己没有幸福感,这些话在旁人听来,着实有些矫情。然而,当记者终于得以掀开煤老板们生活的一角时,才发现他们陷入了一个怪圈——尽管金钱消磨掉了他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但贪婪还是驱使他们想尽办法赚更多的钱。  相似文献   

17.
2007年7月19日,湖北省潜江市广华寺法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在两位法警的搀扶下走上了被告席。听到公诉人对自己的指控,听到法官对自己的判决,他的感觉有些错位。曾几何时,自己是法庭上的执法者,是一个省会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最高领导,而如今,同样是在法庭上,自己却成为被审判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我三次旅美,每次感觉都不一样。第一次犹如蜻蜓点水,第二次可谓走马观花,第三次才有了点儿“蹲点”的感觉,对那个国度平民的家居生活有了些许了解,有些异趣之处,写出来与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19.
快乐大叔 《党课》2008,(3):100-102
现如今,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不过细究之后,却发现许多新生事物实际上也算不上多么“新鲜”,有些不过是咱们从老祖宗那里重新继承下来的,有些则是咱们从海外“引进”过来的。“成人礼”这种新生事物要算比较特殊,它既是对我国古代“成人仪式”的继承,同时应该说也“嫁接”了从国外引进的某些新的观念和做法。不过,啥事就怕成风,“成人礼”也一样,有些地方的有些做法不仅庸俗而且也颇有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20.
每当我行走在乡村的田间地头,时不时看到一个个孤独寂寞的老人,从一间间低矮的小房子里走出来,总有一种心酸的感觉。他们操劳了一辈子,生儿育女,含辛茹苦供养他们上学就业。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他们也渐渐地老了。风烛残年.正当他们需要儿女们“反哺”的时候,却被孩子们从家里挤兑出来,住进这些低矮的茅草棚或小瓦房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也经常看到拾荒者大多是一些老年人。常言道:“老有所养”,难道这就是老人们的归宿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