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党政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方面还存在着"三缺乏"的问题,为此,应树立"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执政理念,正确处理堵与疏的关系,理顺互联网管理体制,完善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党政部门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在化解和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方面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归纳和践行这些经验,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已进入网络舆情危机的高发期,目前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型。高校要提高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应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法治原则。高校还应建立应对舆情危机的机制,包括新闻发言人制度、舆情危机预警机制和舆情危机应急处理机制,此外在具体策略上,应该及时主动、适当示弱、因势利导,化危机为机遇。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危机的一般规律在不同的主客观条件下,具体的偏重点及其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危机的特殊规律主要表现为:民族或宗教因素是引起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最主要"热源因子";网络舆情危机形成中的"群体极化""协同过滤"现象相对明显;网络舆情传播的"首因效应""民粹效应"尤为突出;网络舆情动员呈现出"线上动员与线下行动有机结合"的特征;网络舆情危机的发展极易受到境外政治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就我国有关网络舆情内涵及特点,网络舆情危机产生、发展、演变规律,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危机监测、研判、引导、应对对策,网络政治及网络民主相关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探索网络舆情规律,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合理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疆网络舆情传播除了具有网络舆情的隐匿性、快速性、开放性等特点外,还具有新疆作为典型民族地区的民族性特征。深入分析新疆网络舆情的民族特征,是新疆网络舆情研究切入的一个新的视角,要从网络舆情主体的多民族性、网络舆情事件的民族性、网络传播介质的民族性和网络舆情的跨界民族性特征,正视民族因素对新疆网络舆情的影响,采取措施消解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7.
王淑萍 《求实》2012,(7):56-59
舆情危机是现代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人们也已经对之做了很多的研究,但可以说基本是就舆情研究舆情,而未深入到社会政治生活具体目标设定、政府行政目的、行政方式和民众行为逻辑的深度,因而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应对对策的恰当性和有效性。分析政府与民众的博弈策略选择及其原因,可知,当前网络舆情危机的实质乃是政治权力的持有者(政府)和政治权利的诉求者(民众)之博弈行为的表现,这是一种典型的非合作博弈。实现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转化,应是解决网络舆情危机的根本目的指向,其根基点应是建立一种符合社会演进机制的准稳态机制制度。  相似文献   

8.
探究舆情危机事件中网民情绪生成与演化规律及其对政府形象影响的理论模式,为正确引导网民情绪、有效干预网络舆情和促进政府形象建设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在情绪激活四系统理论、原始传染病模型、情绪感染机制等理论基础上,提炼出"刺激-认知-加工-评价-感染"五个情绪产生的关键环节并由此构建网民情绪经历"个体情绪-群体情绪-链...  相似文献   

9.
《理论建设》2012,(5):103-105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深入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网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二者进而形成网络舆情,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舆论形态。面对如火如荼的网络舆情,如果地方党委及政府相关部门重视网络民意,正确及时引导网络舆情,互联网就能成为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倾听民声,疏导民怨,采纳民智的好桥梁,成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参考、创新社会管理的好窗口。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已成为地方党政部门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需要以典型案例为实证,分析地方党政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以总结出应对网络舆情的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已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传播媒介和影响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懂网络,懂舆情,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积极引导网络舆论,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才能够与时俱进地应对和处理各种现实问题。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由于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敏感性、冲突性、严重危害性、高度的不确定性等基本特征,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影响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稳定,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处于失衡状态。如果说政府是化解公共危机的主导者,那么,媒体就是化解公共危机最活跃的社会资源,它是沟通政府、公众所不可替代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一般的网络舆情主体之诉求指向,少数民族公众在网络舆情危机中体现的意愿、诉求、指向等态度与情绪,大都集中于利益表达、社会抗议、行为动员三个方面。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危机中的主体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主体间的"数字鸿沟"现象更为明显;参与主体成分的多元性特征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情中的社会安全隐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舆情中存在歪曲失真信息泛滥、网民群体极化倾向严重、境内外不法分子恶意操纵、国外敌对势力渗透性入侵等隐患;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危及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等问题。要从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政府信息发布机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机制等方面进行化解。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未来一段时期都可能是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网络舆情伴随公共性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已成为影响公共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应该做到,迅速掌握网上舆情,迅速开展网上发布,迅速组织网上讨论,以便正确引导思想与舆论。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情发展与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舆情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政治参与模式,为现代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的发育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条件。网络是现代社会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工具和政府治理社会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是政治社会化得到充分实现的前提和保证。互联网是社会观念和思想的显示器和晴雨表,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给我们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带来严峻挑战。在新媒体时代,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全面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以开放的态度看待网络舆情,以娴熟的技巧应对网络舆情,这是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情治理是现代社会治理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重大公共危机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成为衡量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一面镜子,也成为评价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重大公共危机往往处于特殊时期,地方政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至关重要,集中体现在网络舆情治理策略上。当前,中国处于重大公共危机频发高发阶段,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第一线”,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指导思想、治理原则、应对策略、处置手段和实现目标等,构成了一个治理链条。因此,加强对这一链接组成部分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在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影响日益扩展的态势下,如何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视角,以系统性的思维多维度地探讨我国政府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就尤为必要。各级政府应该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基本内涵,明确界定网络舆情应对的基本原则,深入探讨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规律。并且还要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加强应对网络舆情的队伍建设及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赵书昭 《世纪桥》2014,(2):90-91
新媒体时代的社会热点舆情管理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能。社会热点舆情具有传播快、覆盖广、海量性、周期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政府部门应该采取畅通各种媒体渠道,顺畅政府与社会的沟通,确立各职能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情绪的疏导工作等措施。当前政府社会热点舆情管理工作的启示有:一是开创舆情管理工作新思路,树立舆情管理工作新理念。二是完善舆情管理工作制度,创新舆情管理工作模式。三是认真总结和概括舆情管理经验,切实提高舆情研究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9.
涂重航 《廉政瞭望》2013,(20):54-55
最近一条新闻吸引了许多人注意:10月14日至18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将举行首次舆情分析师培训,包括舆情分析、研判方法、危机处理等8门课程。收集网民观点和态度、整理成报告、递交给决策者,这是“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工作。目前,全国大约有200多万人从事该职业,多分布在党政部门、门户网站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舆情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和谐社会的晴雨表。近年来,由于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的不完善,政府在应对频频发生的网络舆情危机时常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为了使政府能够有效应对网络舆情、争取主动权,必须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引导机制、联动机制和处置问责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