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兰英 《党课》2011,(7):119-120
2011年2月26日,朱光亚走了,为共和国科技事业奋斗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又陨落了一颗。 朱光亚。我国杰出的核物理学家,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国防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2.
朱光亚,我国核武器研制和国防科技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从1955年我国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起,一直在核技术领域担任领导工作,先后参与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以及同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相配套的几乎所有核弹头的研制工作,为铸造我国强大的核反击力量,为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创立和发展,建树了不朽的功勋。朱光亚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协主席等职务。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与核物理结下不解之缘朱光亚祖籍武汉,1924年12月25日出生于湖北宜昌。他在上中学的…  相似文献   

3.
星下朱光亚     
朱光亚,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国防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他作为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负责并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的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铸造和建立我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朱光亚曾担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  相似文献   

4.
《求是》2005,(15)
朱光亚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科技事业和国防科技战线卓越的组织领导得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他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负责并组织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作,组织领导了历次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参加了历次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参与了国家“863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为表彰其对我国科技、国防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朱光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4年12月,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家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正式命…  相似文献   

5.
陆仁 《党员文摘》2008,(4):19-19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已82岁高龄了,但仍然没有停止研究工作,每天进行物理演算。他的方式是“随时工作”,累了睡上两三个小时,然后起来接着做,有时甚至拔掉家里的电话线,专心于物理推演。现在,他每天仍要“生产”出几十页手稿。仅2006年一年,他就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研究的都是理论物理界的前沿问题,如黑洞、暗物质、中微子等。著名科学家朱光亚、周光召评价道:“耄耋之年。他仍在挑战物理。这样的年龄还能有如此科学成果。在科学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相似文献   

6.
正一2017年2月26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朱光亚逝世6周年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我不禁回想起40年前他老人家与我们在大漠朝夕相处的难忘岁月。1977年9月,中央委员、国防科委副主任朱光亚,中央候补委员、国防科委政委李耀文,率工作组赴我当时所在的工作单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某测量站场区指导"东风四号"导弹试验任务。朱光亚,湖北武汉人,杰出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  相似文献   

7.
孟兰英 《共产党人》2006,(20):52-55
朱光亚,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国防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他作为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负责并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的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铸造和建立我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发展要走自主创新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党建》2005,(10):29-30
不知不觉间,中国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国家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几位的中国,是做资源型国家,还是做依赖型国家?是继续走技术引进之路,还是靠自主创新,实现创新立国的战略宏图?2005年,随着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被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通过,这一问题已经有了清晰而明确的答案———自主创新,打造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基调在2004年“尘埃落定”事实上,在经过热烈争论后,基调在2004年就已经“尘埃落定”。2004年年底,不到一个星期,无论是看望朱光亚、杨乐,参观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成就展览,还是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经有这样一艘船,航行在中美两国之间,也曾经有这样一批青年人,他们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乘坐这艘船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朱光亚、梁思礼、侯祥麟等等,他们的选择改变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1958年末,我由铁道部第二设计院调到核武器研究院。不久,我被调到院学术秘书岗位上。朱光亚调来研究院后,我的办公室和他的办公室门对门,我每天一上班就看到他埋头伏案,除了处理事务外,就是孜孜不倦  相似文献   

11.
孟兰英 《共产党人》2007,(12):49-52
20世纪50年代初,曾经有这样一艘船,航行在中美两国之间;也曾经有这样一批青年人,他们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乘坐这艘船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朱光亚、梁思礼、侯祥麟等等,他们的选择改变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王建柱 《世纪桥》2010,(24):55-59
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经有这样一艘船,航行在中美两国之间;也曾经有这样一批青年人,他们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乘坐这艘船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朱光亚、梁思礼、侯祥麟等等,他们的选择改变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百年南开     
重庆南开中学是一所享誉海内外的重点中学,历史悠久,人文深厚,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一流的教育质量闻名中外。1945年,毛泽东、周恩来曾到校拜访张伯苓、柳亚子先生,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来访时将之誉为“中学里的大学”。68年来,重庆南开中学为国家培养了5万余名优秀人才,他们中有20余位国家级和省部级领导,有32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另有将军、教授、艺术家和经济学家等不胜枚举。国家领导人邹家华、中国科学院院长朱光亚、中国工程院院长周光召、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颜其德等人都曾是重庆南开中学的学生。哪里有中国的精英聚集,那里就有重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初,有这样一艘船,航行在中美两国之间,这艘船的名字叫"克利夫兰总统号";20世纪50年代初,有这样一批青年人,他们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乘坐这艘船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他们的名字叫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朱光亚、梁思礼、侯祥麟……  相似文献   

15.
大事记     
领导活动12日市党政有关领导,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负责人和各界人士陈良宇、孙资津、陈正兴等在孙中山故居举行瞻仰活动,纪念孙中山逝世71周年。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土朱光亚率中国工程院院士团来上海向市领导及1000多人作高新技术科普报告。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黄菊和市长徐匡迪等党政领导亲切会见了院士全体成员。同日市党政领导黄菊、徐匡迪、陈至立、王力平、赵启正、华建敏、龚学平、左焕琛率领市级机关。普陀区和园林局干部近300人冒雨前往外环线桃浦段环城绿化…  相似文献   

16.
朱光亚,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国防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他作为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负责并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的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铸造和建立我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中国成立前后,在祖国的召唤下,一大批在国外工作或留学的高级科技人才如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钱学森、朱光亚、赵忠尧、侯祥麟、兰毓钟等冲破重重阻力,相继回国,参加新中国的科技建设。科技人员回国热潮的形成,与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关心引导自然科学座谈会成立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沿海许多高校、科研院所等内迁大后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10):47-57
问责制重在“问”,要科学地“问”、规范地“问”,明确“问”的对象,提高“问”的透明度,拓宽“问”的渠道,增加“问”的力度,扩大“问”的范围。只有这样“问”,才能达到“问责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郭庆晨 《党课》2008,(2):124-125
中国古人的谦恭,在称谓上的体现就是称呼自己时多用谦恭之词。比如说,一般人说自己如何如何,不说“我”,而是说“鄙人”、“在下”、“不才”、“小可”,等等;不是说“我以为”,而是“愚以为”、“窃以为”;官员在上司面前更是以“卑职”、“下官”、“末将”自称。在古人看来,这是礼貌,也是做人应有的美德。  相似文献   

20.
“两会”期间,成都连降瑞雪。会场外,雪花飘飞,寒意阵阵。会场内,畅所欲言,群情振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高位求进”、“跳起摸高”、“击鼓奋进”、“加快发展”等振奋人心的词汇频频使用,“民生工程”、“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成为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