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贼光     
梁凌 《党课》2012,(6):74-75
先生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块灵璧石,一对唐三彩驼马。 好漂亮的驼马,我说。 “漂亮?”先生诧异地看我一眼,“托人买来,原打算送外地朋友,看品质太差,拿不出手,只好自己勉强欣赏,你看,一点点透亮的光泽都没有!”  相似文献   

2.
宋静 《新湘评论》2014,(4):53-53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我给老爸打电话嘱咐他,热了就开会儿空调,别怕浪费电,顺便问他有没有哈需要的,我好给他买了寄过去。 老爸一如往常般地回道:“不用买啊,我啥都不缺的。”后来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似的,问了一句:“明(我老公的名字)在你旁边吧?”我说:“没啊,咋了?”“你婆婆呢?”“也没有啊!爸,你想说哈说就行啊!”老爸这才“放心”地说道:“要不,你给我买个皮带吧?我这皮带用了七八年了,不大好用了!”我赶忙答应下来:“没问题,这两天就给你买了寄过去啊!爸,你需要啥直接给我说就行的,别管他们在不在我旁边。我孝敬自己老爸,谁也不敢有意见Ⅱ阿!再说了他们也不是那种人啊,你以后可不准跟自己女儿这么见外了啊!”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裙子     
一辆客车停在小镇上,车上坐着一位作家。作家不经意中看见了路边一间店铺门额上写的几个大字:“阳光不锈”i作家心里一阵惊喜:“阳光不锈!”这店名起得多么富有诗意啊!客车停了好一阵子,充满作家心头的阳光也明媚灿烂了好一阵子。可惜过了一段时间,汽车开动了,他们看到了店铺的全称:“阳光不锈钢厨具”。作家的脸上瞬间阴沉了下来:要是我没有看到“阳光不锈”的后面是什么该有多好!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镜头一: 宽宽和小可在玩具角为一个玩具争执起来——“我先玩!”“不行,我玩好了给你玩!”谁也不让谁。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哇”的一声,小可咬了宽宽一口,还边哭边说:“是他不让我先玩的!”  相似文献   

6.
李秋生 《学习导报》2010,(21):32-33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有一次去修车,一名女工接待了他。那女工长得很漂亮,车也修得很好,这一切都吸引了洛,他便问:“你喜欢看电影吗?”“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女工答后说:“好了,先生,您可以开走了。”洛却依依不舍:“小姐,你可以陪我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洛依然不死心地问:“既然你喜欢看电影,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相似文献   

7.
北京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求助,老太太的儿子不太争气,天天回家要钱,还明目张胆地放话:“你看李磊杀了他一家人吗?把我逼急了,我也把你们都杀了!”“老太太的儿子明显受到了大兴灭门案的影响,只是没有付诸行动罢了。”李玫瑾说,在某些方面,犯罪也“传染”,会有不良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8.
东东枪 《廉政瞭望》2012,(22):70-70
最近,与一位朋友在街边小吃店吃了顿饭。店内客人稀少,老板娘便也坐下来闲聊了几句。聊到家人时,老板娘拿出手机,给我们看一张照片:“看,我儿子!身高1米82!当兵的!在××省委!”  相似文献   

9.
谁说“笑比哭好”?我就最怕母亲笑。母亲一笑,就露出那孤零零的一颗牙,让我看了心酸。要知道,母亲还不到50岁呀!  相似文献   

10.
2012年2月,南川区皮肤病防治院。 “麻风病是能够冶好的!”病房里,68岁的义工艾万珍陪着一位刚入院的病人,不停地念叨,“我也得过麻风病,现在全好了!”“你不信?我是被刘院长救活的!”在病人怀疑的目光中,艾大婶讲出了她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默数九十九     
星期天丈夫陪妻子逛商店,一路上,妻子有说有笑,兴致勃勃。正当妻子一遍又一遍地在商店里试穿衣服时,丈夫身上的呼机响了:他低头一看,呼机上清楚地显示着:“饭做好了,快来我家。柳小姐。”柳小姐是何许人?丈夫怎么也记不起来。正当丈夫纳闷的时候,妻子过来了:“谁在呼你啊?”见丈夫神色迟疑,妻子夺过呼机,顿时脸色大变,她气愤地冷笑着说:“好啊,柳小姐请你去吃饭,你快去吧!”“天晓得是哪个柳小姐,”丈夫赶忙解释。“只怕是你心中有鬼吧!”妻子眼睛瞪得大大的。“我能有什么鬼!”丈夫有点生气了。  相似文献   

12.
微光     
皓终于有了一丝变化。事情的转折源自长期冷淡孤立他之后一次“虚情假意”的表扬。那天上课,皓扬起他那张一贯皱着眉、撅着嘴的脸,举手报告:“老师,我不舒服。”痛苦状十足。我厌烦地看了他一眼:“哦,那好啊,反正你也不喜欢学习,打电话让家长来把你接走吧!”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我在国内出差,与外国同事乘汽车去外地。在高速公路上,他指着公路桥上悬挂的一条横幅标语问我是什么意思,我把上面写着的“严格科学管理,创造一流服务”非常清晰地翻译给他,这位先生听后还是不明白,问:“这是谁写的?”我答:“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啊!”他好像更糊涂了:“那这是给谁看的呢?”这回轮到我犯琢磨了,说真的,这类标语路上到处都是,就像“依法治路,保障畅通”、“创建平安大道”一样,我从来没有具体想过是给谁看的、针对哪些人的。  相似文献   

14.
黎明 《党的建设》2012,(9):52-53
“每每想到您,心中总会涌出一股母爱般的温暖,与您相处的时光是我一生中永不会抹灭的记忆。真的好想当面对您说一声:您辛苦了,母亲!”“在所有人都对我失望的时候,您却没有。老师,是您给了我今天的一切,让我叫您一声妈妈吧。”  相似文献   

15.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早年因反对朝廷宦官,一度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在此任上,他捕获了当地一个强盗头目。该头目在受审时说:“我犯的是死罪,要杀要剐, 任你怎么处置,只请你不要和我谈道德良知。像我这种人是从来不谈这个的,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王阳明说:“好的, 今天我不和你谈道德良知。不过,天气这么热,你看在审案前我们还是把外衣脱了吧。”强盗头目说:“好!”脱去外衣后, 王阳明又说:“还是热,再把内衣也脱了吧。”强盗头目当然不会在乎赤膊,于是  相似文献   

16.
瞿孝军 《新湘评论》2010,(11):34-35
演员唐国强说过“最腐败的不是别的,是心灵。心灵腐败了,还谈什么人啊!”说得实在是好啊!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确实是有不少人精神生活越来越粗俗,除了金钱和时尚,别的什么都没有兴趣,不读诗文,不听音乐,不看绘画,不习惯沉思,稍微抽象一点的东西就看不明白,甚至迎面遇上了美的事物,也毫无感觉。何以如此,因为心灵布满垃圾。  相似文献   

17.
瞿孝军 《学习导报》2010,(11):34-35
演员唐国强说过“最腐败的不是别的,是心灵。心灵腐败了,还谈什么人啊!”说得实在是好啊!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确实是有不少人精神生活越来越粗俗,除了金钱和时尚,别的什么都没有兴趣,不读诗文,不听音乐,不看绘画,不习惯沉思,稍微抽象一点的东西就看不明白,甚至迎面遇上了美的事物,也毫无感觉。何以如此,因为心灵布满垃圾。  相似文献   

18.
石坚 《求贤》2009,(12):53-53
在我接触的“文人圈”里,郭九林同志是比较突出的一位。说他比较突出,不光是指他文章写得好,更重要的是他经过内外兼修,逐步达到了文品与人品的统一。这是我看了他的新书《爬格论道——帮你成为“笔杆子”》后留下的深刻印象。作为二十多年前就相识的忘年交,我为他高兴,并向他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但祖父辈辛苦付出却往往“两头不落好”的事例俯拾即是。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做才能使得老人们既不费力而又讨好呢?案例:隔代教育普遍存在“两头不落好”“说起外孙教育的事我就来气!”来接外孙放学的宋奶奶一脸气愤地对记者说:“我女儿什么事都要孩子自己做,一次,小孩要喝水,我刚到柜子上去拿热水瓶替他倒,女儿一声吼过来:‘他自己没有手啊!’  相似文献   

20.
“我不是为了失败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我的血管里也没有失败的血液在流动!我不是任人鞭打的羔羊,我是猛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