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认为把社会主义作为科学来研究,研究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十分重要的。文章认真总结了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并对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着重分析了目前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全面总结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与"左"和右两种倾向、社会主义与民主法制、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模式五方面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科学结论,解决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世界社会主义自T.莫尔《乌托邦》一书发表,已走过500年历程。这是风云激荡的500年,是前仆后继的500年,是翻天覆地的500年,是继往开来的500年。这500年涵盖了社会主义思想从乌托邦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演进、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四大历史进程,这500年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处理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四个主义的关系:要彻底铲除封建主义余毒,不能让专制主义等渗透到社会主义体制中来;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不能急于消灭资本主义;要逐步发展社会主义,不能用党政命令和群众运动办法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要领导人作"社会公仆"表率,与民众同甘共苦,逐步为长远的共产主义目标做准备,不能先享有"各取所需"的特权,命令群众加快进入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由"不是完全清楚"到逐渐清楚的发展过程。列宁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在实践中犯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总结。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论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丰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宝库。笔者认为,邓小平理论在以下五个方面有创造性的突破和发展。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本文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容、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个方面论述了对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闫方洁 《求实》2013,(8):68-71
"社会主义原罪说"曾一度盛行,它虽然片面但却客观指认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困境。通过反思苏东发展模式,不难发现,低层次的生产力与扭曲的公有制关系、过度集权的上层建筑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官僚特权集团与人民群众等三对矛盾,构成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障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根本上找到了化解"三大困境"的途径,较为成功地超越了"原罪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获得的成绩和经验极大地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宝库。它从理论层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体的认知,从实践层面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重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主义价值、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改革的本质和价值取向。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指导之下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的结果,邓小平理论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的要求。党的十五大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论断提出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价值在政策和党建理论层面上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9.
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的认识贯穿于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历史与现实结合、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系统地提出和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性的认识,拓展了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在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认识创新和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重要论断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几代领导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去理解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丰富了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第二,从上层建筑的视角重新思考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拓宽了社会主义本质研究的理论视野;第三,从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实践主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贾建芳 《红旗文稿》2012,(24):11-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升了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扩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从纵横两个角度规范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以及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以"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更明确地揭示了各阶段探索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及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的主心骨,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和规范功能。文章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重要保证、迫切要求等方面来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铸就灵魂、突出主题、把握精髓、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社会主义,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正是在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过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中、放到当今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中、放到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加以正确认识和科学定位,是深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杨兰  付凌艳 《党史文苑》2012,(24):59-60,67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点在于确立提炼的依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依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孕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又指导了实践,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一个系统的价值观整体已经深入人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对于四个对象有所指,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主义的论述、苏联模式、其他科学社会主义模式、非科学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表现在若干方面,不可能列举穷尽.从理论意义来看."特色社会主义观"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现实现了由"本本社会主义观"向"经验社会主义观"的转变.从实践意义来看,"特色社会主义观"符合全面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矛盾及其解决办法认识的产物,但对资本主义现状的批判未必趋向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抽象化和虚无化,混淆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无法解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只能是理论上的“乌托邦”。市场社会主义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必须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放眼全球,风云变幻。如果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那么,改革开放以来,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则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是什么推动了中华民族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归结起来就是:“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第三项  相似文献   

19.
陈桂林 《理论导报》2010,(11):11-12
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之时,有人重新鼓吹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必须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在其主张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以及如何对待科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几个方面的原则界限,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范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建平 《理论学刊》2002,47(5):35-38
江泽民同志在“ 5·31”讲话中正式提出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范畴 ,这是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 ,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理性反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新型的现代政治文明。这一范畴开拓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文明”新视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时代要求 ,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